主题:【原创】杂谈集二:宋史随侃 -- napolen
呵呵,不去找也想不起来,可见这个私人关系并不是关键的变量。
而且老韩在抗金一事上的危险程度根本不能和岳飞比,不管是军事能力还是年龄。这是赵构的良心能迸发、迸发了以后没再反复的最大前提。
。。。哪个部下这么认为?
我猜您要说的大概是李若虚。但是只要看看这两人全部的对话(别单看那句“相公欲反耶”),再了解一下李若虚和岳飞此事之前此事之后的关系,就知道李若虚那纯粹是气话,而且是哥们之间才能说的气话。
事实是,岳飞卸职以后朝廷派去的监军大臣(此人之前和岳飞无任何接触)去看了一趟以后都回去给赵九说岳飞所部“人怀忠孝”,岳飞“训养有方”;素昧平生之人尚且有见识如此,岳飞的部下怎么可能那么拎不清。。
至于要挟老板更谈不上。岳飞当时是真。不想干了,倒是巴不得赵构能立刻炒他鱿鱼~ 因为人家看的很清楚:张浚的举措肯定要惹出大乱子,惹出大乱子以后再想让赵构能鼓起北伐的劲头基本不可能了。他的得力幕僚黄纵本来干的好好的为什么淮西事件以后也要辞职?因为黄纵也看出“朝廷无举兵意”。从驻跸建康到定都临安,这个政治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另外还有一点您没考虑到,其实这个事件里导致岳飞辞职的是张浚,并不是高宗。而事后高宗是一度很生气没错,但是紧接着张浚的亲信吕祉去了淮西军以后,接下来的事件进展几乎和岳飞所警告的一模一样,这无疑会大大缓解高宗对岳飞意图的猜疑。而且后来命岳飞招抚郦琼,包括再后来绍兴十年北伐的添兵,也足证这件事并未导致赵构对岳飞的“极端猜忌”。
所以破裂的关键点在哪里?不在绍兴七年,在绍兴十年大举北伐机会的错过和赵构最终决意求和,还要加上岳飞在北伐及内部清洗事件上拒不妥协的态度。
最后,还是那句话:绍兴十二年以后倒霉的文臣可比武将多,其中不乏朝廷重臣;死了的也比武将多。他们也都是没处理好和上司的关系么?
或者就用您的说法,那也还是有问题——如果这么多人都“没处理好和上司的关系”,那么导致他们统统无法“定天子之交”的原因又是什么?
都是因为惹赵构生气过?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张俊和高宗关系不错 1 青色水 字171 2011-04-15 05:17:51
🙂呵呵 1 北溟客 字242 2011-04-15 06:56:05
🙂韩世忠能保命可不仅仅是岳飞告信的结果 2 青色水 字490 2011-04-15 12:54:36
🙂我还是觉得这事儿这么说简化的太过了
🙂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 青色水 字395 2011-04-15 19:52:50
😥讨论历史事件还是需知道当时的一些制度背景的 5 北溟客 字2180 2011-04-15 21:29:27
🙂其实反证这件事很简单,难就难在有些人先入为主的口味上。 8 楚庄王 字384 2011-04-15 22:42:30
🙂说得好,送宝! 黄花2003 字158 2011-05-08 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