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皇权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四章 焚诗书、坑术士 一 -- 潇水

共:💬9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皇权时代的 第四章 焚诗书、坑术士 2

二、

秦人一向是非常自信的,对于自己搞出的郡县制、兴事功、专赏罚等等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新政”,非常自矜。毛主席说: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说的很对!当然,毛本人也是。

秦人从中国西部崛起,身上传统的包袱少,所以向来蔑视传统。自从商鞅改革成功以来,更是对历代帝王治国之术不以为然。自信、自负发展成“厚今薄古”。不但“分封制”这种先王的古的东西他们看不上,传统文化和思想中的很多东西他们也都打算烧掉――焚书运动开始了。

焚书运动的肇始,来自于李斯的一次御前汇报,李斯说:“现在地面上出现一种很不好的势头,就是一些人整天借着古代政令思想非议时政。他们挖苦当局,惑乱人心。每当朝廷下达政令,他们就都拿一些古书上的教条,对政令议论纷纷,引经据典,以古非今,抨击造谤。”

这些人议论抨击的是什么呢?李斯没有说明,但我们知道,秦朝搞“大跃进”(急于事功、轻用民力),折腾得大家很凶,自然有人会提意见,出来抨击。于是,针对这帮提意见的人,一场焚和坑的“革命”就要来的!――前面是“大跃进”,后面必然要跟上“文命”,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李斯接着说:“这帮提意见的人呢,他们入则心非(在肚子里否定),出则巷议(在街上“大鸣大放”)。我建议,把这帮人所引经据典使用的那些古书都烧了,看他们再还怎么议论。《诗经》《尚书》一定要烧,他们主要就是根据这俩本书上的古代教条和思想,来非议和诽谤今天的政令的。诸子百家之语,也要烧,因为它们也会教人胡乱议论。”

当然官府里的这类藏书李斯不要烧。为什么不烧呢?我估计因为统治集团的人还是要研究和借用这些书中的治国之术的。官府里如果也都把书烧了,官吏们脑子都成了白痴可不好,秦始皇不可能用一群文盲来治天下。――要烧只烧民间的。

“我们把民间的书全烧光了,”李斯说:“让民间的黔首们没有书看,变成了榆木脑,也就啥都不懂,再不能造谤议论了!”(也不敢对“大跃进”进行诽谤了。)

秦始皇对李斯这个歪主意大加赞赏,于是焚书运动就开始了。

李斯命令:“如果谁在烧书命令颁布三十天内不烧,相关责任人就脸上刺字,派作城旦(穿着红色囚衣带着枷,去当建筑工人)。”

李斯的作法,好比鲧先生的治水,用堵和压的方法,而不是疏导。他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定要堵住。

其实,地面上有人非议朝廷的政令,你应该自省政令中有什么瑕疵,而不是采取焚书禁止议论的方法堵住人们的嘴。但是,秦人是厚今薄古的专家,他们不认为自己的政令会有问题,有问题的只能是那些胡乱议论者的脑袋。于是李斯又宣布说:“如果谁敢聚众研讨《诗经》《尚书》这些古东西,就杀头!(因为研讨透了,就有可能借着书中观点来非议时政)。而其它形式的敢于直接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就灭族!”

看得出来,焚书只是手段,禁止提意见、禁止议论、钳制舆论才是根本目的。

秦人烧古书,也不是完全出于霸道。秦统治者真心里也确实认为《诗经》《尚书》这些商周时代古的东西没用,古的传统文化都是糟粕,所以应该烧。今天的形式这么好,古的东西还有什么留恋和学习的价值呢?要学就学今天的新思想、新形势吧。为什么你们总要借用古的东西否定今天呢?当今的“大跃进”有什么不好呢?我看“好得很”!

这时候,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民间的书都烧了,人们没法借书来议论诽谤“大跃进”以来的新形势了,倒是好了,“大跃进”也可以继续跃下去了!但是,人们没书看,都成文盲了也不行啊。李斯同志替大家想的很周到,提出所谓“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民间想读书的话,就以法律条文作为教材,以执法的官吏们为老师,这样既识了字,还使人民学了法令制度,易于知法守法。最重要的是,还学了今天的新思想、新形势,这多好啊。

我们说,传统文化、“古”的东西,固然有很多腐朽之处,但其中很多精华也是可以服务于新的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但自从秦王朝的改革先贤商鞅同志首倡否定传统观念和社会结构并且获得了实践胜利以后,秦人就成了“厚今薄古”的高手了,非要反对学习传统文化。

这使人想到文革时候,也是把传统文化当成大毒草和糟粕来打击,不要学,要学就学《毛主席语录》这些新思想和“样板戏”反映的新形势。高中生们也不要在学校呆着了――学校里学不到新形势,学得都是古的死的传统的东西,都去“上山下乡”吧,到乡下去种地,“以贫下中农为师”,这才能学到东西。这些“厚今薄古”的作法,跟秦王朝焚掉古书一样,终于造就了一代没知识、没文化、没思想的“被四人帮耽误”了的人。

于是秦始皇第九年的时候,书是开始烧起来了,郡县农贸市场空地上燃烧着竹板儿。向传统知识开战的气味儿是那么的强,无疑也影响到了在沛县当警察的刘邦。刘邦看到政府在烧传统文化的书,在反传统文化――呵呵,这也可以冠名为“文化大革命”了,确实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一个大革命――刘邦受这种时潮影响,也免不掉对传统文化有了莫名其妙的坏感。于是,每当他见到一个传统文化比较多的人――即儒生,都要笑嘻嘻地把对方的儒冠抢下来,问道:“它漏不漏?”

人家说不漏。于是他就把儒冠放在地上,往里边撒尿。

哈哈,很有革命小将批斗臭老九的风格啊!

这就是刘邦在秦朝版的“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

由于郡县到处都在焚书,扫荡传统文化,受其影响,刘邦也就没学什么文化。后来,刘邦同志当了皇帝以后,他对自己没文化的历史非常懊悔,常以此警戒教育儿子辈要多读书。史料记载,刘邦常自叹道:“秦始皇不许挟书,唉!都是秦始皇耽误了我! 导致我写文章很

差!”――哼哼,这个习惯现在人也有,明明是自己不努力,却常把

责任推给四人帮!

明明是自己不爱读书写文章,刘邦却把责任推给秦始皇。其实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刘邦都四十多岁了,早就过了启蒙学习阶段了,你写文章差,能怪得着人家吗?

刘邦接着对儿子们说:“由于秦始皇耽误了我,导致我写文章很差。可是,我看你们写的东西,还不如我呐!我认为啊,你们可得努力了,不要老找人代写啊!”――看来这是一家子两代人都不爱读书写文章,不论老的和小的,这是基因有问题,怪不到秦始皇了。

而我们那帮“被四人帮耽误”了的革命小将,壮年以后有了儿子,回首从前的蹉跎岁月大约也充满了懊悔吧。于是他们也对儿子进行了教导,大约是这样说的:“我从前被四人帮耽误了!――写字很差,想不到你这龟儿子写的更差!我扇你个大嘴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