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群贤毕至,续完

总体来说,下一位1945年政府中的重要人物没有上述的毛病。安奈林,或者奈尔.比万,是一个狂野叛逆的威尔士人。自从为法国大革命摇旗呐喊的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7)以来,英国公众还从未遇到过像比万这样花哨而好折腾的大臣。和贝文一样,他早年也是工会领袖出身,出生于威尔士南部特里迪加的一个矿工家庭。矿工图书馆里的恐怖小说与马克思的著作成了他自学的教材,后来他又去伦敦上学。和贝文一样,他也在1926年大罢工当中担任了重要的组织工作。但是除此之外这二位姓氏相近的人物就没有什么别的相似之处了。比万进入议会几年之后就赢得了演说家的美誉,考虑到他的对手是丘吉尔,做到这一点尤为不易——比万对丘吉尔的评价是“卡在青春期阶段挣脱出不来”。不同于上述四位,比万不是战时联合政府的成员,在很多问题上都曾单枪匹马与其作对。可能正因为如此,他对托利党的态度远较他的同事们激烈,而且明确坚持工党必须建设一个新世界。他的目标是国民经济整体国有化。

奈尔.比万代表着期望以社会主义接管英国的工党基层党员。他不相信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有可能妥协。在他看来下院是“一个设计精巧的阴谋,意在防止外界真正的观点碰撞在其四壁之内发生共鸣。下院就是位于特权阶级与民意不满之间的减震器。”*18*与其他人不同,比万至少在理论上威胁到了现有秩序,尽管他在政府内部的表现十分精明小心,和他在公开场合经常性的大鸣大放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对他抱有成见的人初次见面之后都会为他倾倒着迷。如同贝文一样,他证明了工会领袖也可以成为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和贝文不同的是,他对英国的前景有着远不止提升工资与免费配眼镜之类的另一幅规划。未来一系列困难的抉择与妥协终将把他击垮,当削减公共开支成为必需且他的大多数天然支持者都在核武器问题上与他意见相悖时,他不得不辞职。衣着得体,聪颖机智,语调轻软,交游广泛,喜好挖苦,诗人气质,时常令人如坐针毡,奈尔.比万代表了旧式上层阶级在1945年大选后最害怕的一切。

战后工党当中最后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彼得.曼德尔森(8)的爷爷,赫伯特.莫里森是一位伦敦东区警察的儿子,在这个蓝领之家里排行老三,一向与工党内部的“贵族”作对。和戈登.布朗一样,他也是单目失明而且嗜书成癖。他早年在商店里卖茶叶与糖,后来投身伦敦政治圈,最终成为了第一届工党政府当中的大臣,负责整合首都交通。如果他在1931年没有丧失议会席位,那么成为工党领袖(还有日后的首相)的就不会是艾德礼而是他,这一打击令他始终无法释怀。他转而成为了伦敦郡议会上第一位工党领袖以及由公务员、小商贩教师及店主组成的新兴阶层当中最有影响力的发言人。这意味着他走的是中间路线,年轻的托利党议员哈罗德.麦克米伦(9)在三十年代中期曾建议他组织一个“中央党”。尽管有这些经历,再加上他长期从事组织协调工作的经验,他依然对党派没有多大热情。他这人十分平淡,家住城郊,娶了个少言寡语的妻子,两人很少说话,总喜欢开着小车四处逛。迈克尔.富特(10)形容他是“心肠软的中产斯大林”。在政府里他掀起了一股惊人的立法大潮——第一年就通过了70部法案。不过他并不擅长经济,而且过于重视自己在报纸上的形象,每每遇到报社编辑都会拿出一堆剪报来抱怨。和他孙子一样,他也是个积重难返的阴谋家,只要他一开始和别人交头接耳,一定有人要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他同时也广受欢迎,对选民充满激情,在工党内部人望甚高。如果他真的成了首相,很可能也会干得很不错。

(7)http://baike.baidu.com/view/2149594.htm

(8)http://baike.baidu.com/view/1291918.htm

(9)http://baike.baidu.com/view/545864.htm

(10)http://baike.baidu.com/view/3317496.htm

*12*Peter Hennessy, The Prime Minister, Allen Lane, 2000

*13*Ibid

*14*Hugh Dalton, The Fateful Year, Muller, 1957

*15*recounted to the author by Gordon Brown

*16*Alan Bullock, Ernest Bevin, Foreign Sectary, Oxford U. P., 1985

*17*Ibid

*18*Aneurin Bevan, In Place of Fear, Heinemann, 19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