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疆记忆】机场和飞行在新疆上空 -- 鹦鹉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http://www.loveshipin.cn/xgjy/hyjx/ssmzhy/jxyj/jxgl/200512/t20051210_237695.htm
一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全省总人口518万,其中藏族人口11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我省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虽然具有共同地缘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但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会,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农区、半农半牧区由于农耕文化的普同性,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环境;纯牧区牧民群众随季节流动、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存方式仍未彻底改变,母语交际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些区域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藏汉双语教学遇到的困难最多;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由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受外界传媒的影响较大,社会主流文化对其个体浸入程度较深,因而对双语价值的认可程度较高。
双语教学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支撑体系,其发展的不平衡,实质上反映的是我省藏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造成的差异,是形成多种双语教学类型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双语学校的分布及类型
据统计,截止2001年,全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共有1040 所,在校学生108441人,其中藏族小学1000所,在校学生93747人;藏族中学40所,在校学生14694人。由于双语教学地区间的差异性,各地根据不同的语言实际,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全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类,除开设汉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二类,部分课程用汉语文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三类,除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即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
为了协调小学和中学阶段双语教学计划,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的中小学统一执行原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原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改善,部分藏族中小学开始加授了《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实现“三语一机”正在成为藏族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二)双语学校教材使用情况
1.小学教材
实施双语教学的各民族小学普遍都在使用藏语文、藏数学教材 ,使 用藏思想品德、藏自然教材的学校也比较多;只有少数几所学校在使用藏社会、藏劳动教材。各学校基本不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除小学一年级外,汉语文教学主要采用五协版《汉语文》,也有部分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甚至还有用《汉语会话》(项目试验学校试用)作为汉语文教材的。目前,各州普遍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文课,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正在小学一年级陆续采用。果洛州部分小学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汉语会话教学内容。
2.初中教材
各民族中学均使用藏语文教材,对新版藏语文课本的反映比较好;部分学校初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教材,其余年级或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或使用五协汉语文教材。使用藏文版的数理化及历史教材的民族中学比较多,约占全省藏文中学总数的68%左右。(如贵南县完全中学、贵南县森多寄校、同德县民族中学、同德县河北完全中学、玛沁县民中、泽库县民中、同仁县民中等),其它科目《生物》、《地理》、《劳动技术》,各校根据双语教师的配置情况,也在有选择的采用藏文版教材。各中学基本不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
3.高中教材
全省农牧区的藏族高中只有极个别学校在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其余藏族高中均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所以,除了《藏语文》外,基本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而不用五协编译的高中教材。
4.辅助教材
我省自1992年以来,根据原国家教委“同步供书、配套建设”的要求,逐步配套编译了藏语文、汉语文、物理、历史、生物以及高中数理化的练习册、假期作业、试验报告册、课外习题集、填充练习册、课外阅读等辅助教材。这次调查发现,许多学校一方面为没有配套的学生练习册而苦恼,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征订这些辅助教材,主要原因是:不愿增加学生负担,同时学校又无力为学生购买这些辅助教材;另外,也存在练习册内容与新版教材内容不配套的问题。
(三)中小学双语教师的现状
目前,全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共有教师8752名,其中专任教师6510名,兼通两种语言文字的约占教师总数的40%。据调查问卷表明,在牧业县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中,有近43.5%的教师不会用双语进行教学,而实际情况有可能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们对部分学校126名小学、初、高中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有71名教师认为本校教师的双语水平是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只有33名教师认为自己不胜任双语教学,其余22名教师或回答“不清楚”或回答“不知道”。而据我们对个别校长、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知识更新和教材内容的变化,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胜任双语教学岗位,尤其是在牧业县,许多教师特别是初、高中教师由于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学观念陈旧,加之汉语文水平较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不太深刻。
我省牧区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数量规模并不小,许多学校的师生比在1:8左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又认为某些学科教师紧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省牧区藏族中小学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过于饱和,而汉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严重不足。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更加稀少。比如刚察县民中有教职工56名,而专任教师只有35名,其中能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只有5名。近年来,我省牧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一般是民族教师汉语文水平差,汉族教师大都又不懂民族语言文字。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各校普遍出现教师年轻化趋势,在我们调查的一所寄宿制小学27名教师中 ,年龄最大的只有35岁。教师学缘结构也比较单一,一所学校中80%以上的教师都是所在地民族师范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学校全部教师都来源于同一所民师,这样来源单一化的教师队伍,其知识结构势必“近亲嫁接”,造成教学方法刻板、雷同,教育观念僵化,不利于多种教学思想的融汇和交流。
(四)中小学教学用语的衔接情况
从我们对66所民族中小学调查看,全省民族中小学教学用语因地不同、因校不同、因师不同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汉语过渡为部分学科教学用语的始点、过渡的形式、双语之间的比例、用双语授课的科目、民族语和汉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衔接等方面都没有一套科学量化的标准。调查显示,我省藏族小学阶段的教学用语相对稳定,主要形成以母语授课为主;初中阶段教学用语趋向多样化,有的州以藏语授课为主,有的州以汉语授课为主;高中阶段教学用语又趋一致化,基本形成以汉语教学为主。但是,我们在黄南州调研发现,州藏中和同仁县民中,两所学校同在州府所在地,相距不到2公里,生源基本一致,然而高中阶段使用的教学用语截然不同。前者除藏语文外,其它学科一律用汉语作为教学用语,后者除汉语文外,其它学科均用藏语作为教学用语。这种不同教学用语的选择取向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州藏中的做法,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升学、就业压力所致,但也不排除学校只从教材、教师的可能性出发选择教学用语。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学语言的硬性转换对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该校组织的座谈会上,校长、教务主任和部分教师在教学用语问题上意见出现分歧,一位数学教师反映,基层学生适应本学科教学用语的周期长大一年,有些甚至两年后仍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一边接受汉数学教学,一边对照藏数学教材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也很普遍。海南州共和县民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民中,现有在校生650人,初中年级各2个平行班,高中3个班,生源主要来自5个牧业乡,4个农业乡及县城。学校实行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农业乡及县城的学生有一定的汉语环境,基本能够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但牧业乡的学生在基层小学接受的是母语教学,中学阶段教学语言的硬性转换使学生根本不能适应课堂用语,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个别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被迫辍学回家。
这种学生的学前用语与入学后接触的教材用语之间,学生的生活用语与学校的课堂用语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共和县的五个纯牧业乡,基本上没有汉语环境,而学生入学后使用的却是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的学生既要学会汉话,又要学好统编教材内容,其结果必然是煮夹生饭,造成母语学不好,汉语基础也不扎实,给今后以汉语文为载体的各科教学增加了难度。我们对一所乡寄校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进行汉语文水平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刚学过不久的课文《麻雀》。测试结果:(1)朗读课文,无一人能流利朗读,90%的学生只能逐字指读。(2)90%的学生对这篇课文上的许多字不认识,平均每人读错字(不包括不认识的字)有12个。(3)词义大多似懂非懂。如对“身躯”一词,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作正确解答。调查显示,我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校,由于学生在学习上受教学用语障碍而不能顺利获取知识,畅通开展思维,准确地表达思想的学生数占很大比重。
(五)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
如何判断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双语教学体制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群众的意愿应当做为一个主要的参照系数。据双语问题问卷统计,在“你是否认为藏语文的学习比汉语文的学习更主要”的问项中,回答“同等重要”的人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3%,而答“是的”人仅占14.7%。在“你认为不学汉语文可以吗?”问项中,回答“不可以”的占被调查人数的93%,只有2.6%的人回答“可以”。这些情况反映出,大多数群众开始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性 。我国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的语言平等。但是,人们根据实际生活和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交流的需要,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学习和使用一种最通用的语言作为公共性交流语言,这又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和没有政治考虑的发展过程。在果洛州的座谈会上,我们发现城镇的藏族干部职工普遍认为在藏族教育没有形成体系的情况下,子女上藏族学校,将来汉语水平低,升学途径狭窄,就业找工作困难,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所以,部分家长愿意送子女进普通学校。
二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统一
藏族传统文化对藏民族个体文化人格心理的模塑作用十分深刻,它使藏族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价值取向、情感特征等都有其自在的规定性。根据对藏族地区文化背景的分析,我们认为藏族地区双语教学与社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之间构成一定的变量关系,并导致对双语教学的不同认识。在此关系中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双语模式和语言环境;社区因素包括农区、牧区、农牧混杂区、城镇,主要反映不同社区人们提供给孩子的社会文化资本,也就是说不同社区对孩子受教育的期望不同,因而对他们接触主流文化的认可也不一样。在城镇,学生在生活习惯、喜好等方面大都认可主流文化,接近主流文化。牧区学生在学校由于接受到主流文化,因而在家庭和社区中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主流文化所认可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往往不会得到本社区、家庭的赞同,这使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文化教育产生一种彷徨心态,从而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目前,在双语教学方面存在着三种认识,这三种不同的认识决定着单个人对学习汉语的不同态度。第一种人数越来越多,解放后50年的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现实,使他们深深体会到了汉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对学习汉语文重要性的认识比较高。第二种人是中间过渡人群。他们人数较多,经常处于摇摆状态。当有人说学习汉语会引起“同化”,他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当有人说汉语可以帮助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又随声附和。第三部分人数不多,构成较为复杂,有的人自身就是知识分子,有的还是国家干部。他们大部分人很关心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苦于找不到捷径,认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字,他们特别担心汉语发展的趋势会使本民族“同化”。
(二)教材方面的问题
1.统编教材部分内容脱离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由一定的感性材料、基本原理及应用材料有机组成的。其中感性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意义,即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存在着合理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和兴趣。感性材料源于儿童的生活,藏族地区儿童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儿童的感性认识有极大的差别。但海南、海北州的部分中小学校不考虑学生实际,强求教材划一,致使教材内容不适应藏族儿童学习,学习效果差。
藏族儿童对统编教材的感性材料的陌生导致语言转化的困难。藏族儿童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关于自然、数方面的感知,有以母语为载体的概念和直接经验。可他们入学后所接触到的教材大多是以汉语为载体的汉族地区的生活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远大于汉族儿童。如对“一担谷子合几斗”的理解,藏族儿童将通过比汉族儿童曲折得多的思维转换程序,首先要想象“谷子”,然后理解“担”与“斗”的量的关系,想象“担”与“斗”的形体,最后才能进入“一”与“几”的关系推算。
2.五协版藏文教材的问题比较多的集中在理科教材。主要表现在:一是翻译教材专有名词术语不统一。如:旧版教材和新版教材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各学科教材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同类学科课本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同学科的课本与教参、练习册之间的名词术语不统一;二是个别翻译的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中有错译、漏译现象;有些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的校对不认真,导致教材中错误较多,直接影响到教材的使用和老师的教学。甚至有的教材已再版了8次,但其中的错误一直没有修改。三是有些数理化教材、地理、思想品德教材的译文表达不清、不易理解。例如,重要人物的姓名翻译不准确,使历史事件张冠李戴,教师时常需要借助于汉文课本对照译文内容,影响了广大师生使用藏文教材的积极性。
(三)教学用语的衔接不科学、不规范
多年来,为了突破藏族儿童学习汉语文难关,各地藏族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有益得尝试。目前,我省的“双语教学”在45分钟课时内,基本上采用的是“用藏语口语释义,帮助学生理解汉文”,个别学校甚至强调教师应当用藏汉两种文字对译板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一种办法简单易行,教师懂藏话即可,因而各地普遍采用此种“模式”。但是,长期地、盲目地随意采用这种办法,而不进行两种语言能力对应转化的系统训练,藏族学生学汉语始终不能摆脱藏语对语音、语意、语法各方面的影响,以致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仍不能接受汉语言为载体的其它的学科教学,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两种语言思维能力不平衡所致。如一个三年级学生遇到一道数学文字题,“甲数是87,比乙数少78,乙数是多少?”,他不懂得在“比乙数少78"前,省略了主语“甲数”,所以就弄不清是谁比谁少,于是见少就减,列出“87-78 =乙数”的错误算式。这说明藏族儿童在未突破汉语言障碍之前,从字面上正确地理解某一概念表明极为耗时费力,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示一个概念或进行逻辑推理,困难更大。因此,对藏族儿童思维过程的复杂性及思维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问题加以研究。帮助藏族儿童尽快过好“汉语关”,是当前改革和发展牧区藏族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四)藏族幼儿学前教育还基本是空白
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学前教育对藏族儿童的双语学习也有重大影响。是否上过幼儿园或学前班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双语学习能力,因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通过学前初步学会一些汉语口语,听懂一些基本的句子,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上小学后由于对汉语一点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感。但是,我省广大牧区的藏族儿童由于居住地域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学前教育的机会,无法得到正规的、科学的学前教育,缺少或很少有比较正规化的汉语语言经验。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有着更长的语言适应期,极易造成儿童由于初期对语言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对汉语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以后的双语教学。
(五)严重缺乏既会藏语文又会汉语文的运用双语教学的师资
目前,全省民族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有所改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各级各类藏族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需要。我们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师双语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双语教师素质的综合架构中,师德、情感、能力、单语思维、艺术修养、身心因素等方面保持了较高的分值,而文化识力、知识结构、双语思维等方面相对较差。目前,我省双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不高,三是外流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基层汉语教师来源奇缺。在我们调查的66所民族中小学中,共有专任教师427名,其中:理科教师157名;文科教师315名。能用藏汉两种语言进行理科授课的教师只有41人,占26.1%。这种局面不尽快扭转,实行双语教学改革势必遇到困难。近年来,省内外大中专院校通过举办函授站(班)就地培养培训民族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师资低学历、低文凭的现状,但有些函授站(班)课时不保证,师资不保证,随意降低招生标准,滥发高价文凭,致使有些地区教师队伍出现“高文凭、底水平”现象。基层教育部门对此反映很大。
(六)汉语教学薄弱,学生汉语基础差
《汉语文教学大纲》在基本训练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基本的听、读、写、译的能力,包括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一般的汉语会话,会用标点符号,能用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对译学过的句子”。但藏族学生高中毕业时都达不到这个水平,特别是在说、写、读方面差的很远。主要原因是:汉语文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掌握语言同掌握其他工具一样需要技能,而技能是在反复实践和训练过程中形成的。藏族学生离开汉语课堂教学,就很少有使用汉语的机会。思维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不会说汉语,就不会用汉语思维。以往的汉语教学照搬内地汉语教学的经验,忽视了藏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殊规律。教材编写照搬统编教材的框框,内容安排“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训,以“文”代“语”;确定各册教材中生字、词语、语法等知识点时缺乏科学的客观标准;部分练习的内容和方式雷同,缺乏实用性。人教版新编《汉语》教材(供藏族地区使用),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为目的,突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符合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规律,这对大面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拒不使用这套教材,主要原因是,担心没有与这套教材的使用相配套的汉语升学考试制度和汉语水平测试制度。
(七)对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滞后
我们对双语教育问题进行过长期的大量的研究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双语教育的路子。但由于对双语教育的长期实践缺乏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请问,民考民是把汉语的高考卷子翻译为少数民族文字? 大圆 字903 2011-03-27 14:09:07
🙂我已经不在新疆了。 鹦鹉 字24 2011-03-27 20:10:02
🙂【整理】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4 大漠孤烟远 字15628 2011-03-25 10:42:56
🙂【整理】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现在的情况是有点见识的维族家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民考汉 3 宙斯de闪电 字683 2011-03-24 18:31:48
🙂按照一般文理分班规律,只有20%多人会进文科班 1 fighterbruno 字242 2011-03-25 02:25:02
🙂不知有米有汉考民的 fighterbruno 字430 2011-03-23 06:44:43
🙂有的,而且似乎也有点优待 夜月空山 字0 2011-03-25 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