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假若阳谷县令是个“好官” -- 坚决要潜下去

共:💬27 🌺2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假若阳谷县令是个“好官”十一

上回书到武松抛了刀,丢了人质,情愿服法,自有那衙役把他捆了,刘超等惧他武艺,又用牛筋索子捆了两道,并何九、郓哥一起送入大牢暂押。这边梅县令与那西门庆、马朝奉分说,那西门庆恨不得早日弄死了武松,好纳那金莲做小,马朝奉又恼武松把他削成秃顶,两人只是不许。那刘押司叫孔目做了结解文书,只叫梅县令签字盖印,便好送文书与人犯到那郓州府签判。那梅县令有意要保那武松,只是万般推诿,就是不肯签字盖印。一时间刘押司等也是无法,只与那西门庆言道:“不急,只待那听狱之限到,不由得他不签字。”

(听狱之限:刑事诉讼案件,宋朝按大、中、小事分三类规定了“听狱之限”,要求司法官在限内结案,各州分别限四十日、二十日和十日。但县级未查到资料是多少日,也许县级对刑事案件的审判权比较小,只能审结杖以下的刑事案件,即审即刑即放,故没有具体规定结案时限。徒刑以上案件,由知县搜集证据,审理明白,然后上送州府,称“结解”。不过既是演义,也较不得太真,且算有之,为五日。)

梅县令在那方万般推诿,却说那武松等押入大牢已是两日。入牢之时刘超等有些后怕,嘱那牢子把他身上搜个干净,搜出银钱尽数拿走,好教那武松饿得几日,身上无力,发不得威。那武松在阳谷县只余得金莲一个亲戚,巴不得他早死,那肯去监牢送饭。(南宋时囚犯须自己出钱供饭,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才开始由官方给无钱吃饭的囚犯提供伙食,不知北宋是否如此,先借到北宋一用。况且这三个是未定案的拘押犯,推之该是由家人送饭才是。)阳谷县百姓念武松打虎之恩,自发偷送了衣被酒食,故而不曾饿着,又得梅县令关照,也不曾吃苦。那何九吃打得厉害,家人送来水食自吃不下,只在监牢里哼哼。只苦得那郓哥老爹,每天去监牢里送了饭食,又舍不下这独养儿子,天天在阳谷县街上坊间求人作保,好救他孩儿,阳谷县百姓惧那西门庆财势,那肯惹祸上身,推之不迭。

这日,这郓哥儿老爹又在酒铺里求人作保,口舌又笨,絮絮叨叨,只会说甚:我儿冤枉,如何孝顺之类。郓哥老爹个个求过去,却是一人都不敢应他。郓哥老爹正待离开,门外进来一个黑面皮汉子。这汉子却是不高,头戴白帻巾,身着淡黄夏布短襦,肩挎青布包袱,一双六耳麻鞋。这黑面皮汉子去窗边寻了座头,放了包袱,唤道:“过卖,打角酒,切一斤牛肉,再下碗馎饦(面片),要快,我还须赶路。”这郓哥老爹见得人来,又把这黑汉来求。有人言道:“郓哥爹,你求他何用,他又不是这阳谷县人,只是过路的客商罢。”郓哥爹听罢,道声得罪,便欲出门。那黑面皮汉子正等得无聊,便问道:“丈丈,你在此所求何事?”那郓哥老爹便把郓哥作证之事说将来听,说得半晌兀自缠夹不清,边上好事之人帮言道:“这郓爹儿子郓哥,帮县里武都头作证,证那西门官人与武都头嫂嫂金莲通奸,又与那王婆等一齐害武都头兄长性命。不想当堂给人戳翻,说是这郓哥搬舌弄嘴,求索财务,现吃了官司与武都头、何九俱押在牢内,不待几日便要押到郓州府签判。”

黑面皮汉子又问那闲人道:“这武都头是谁?”那闲人道:“就是那打虎的武松,梅知县抬举了他作本县都头,现告案不实反坐,押在县牢之内。”那黑面皮汉子闻得此言,一惊之下嗖的站起身来,道:“武贤弟怎遭如此之难。”

兔毕看汀牛,这黑皮汉是谁只怕不难猜。

关键词(Tags): #阳谷县#武松#好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