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综述】投机中国---纽约伦敦金融投机轴心的最后机会 -- 思想的行者

共:💬20 🌺6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综述】投机中国---纽约伦敦金融投机轴心的最后机会

关于西方投机资金对中国的投机,对中国舆论以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误导,我发了很多的帖子,这里做一个综合性的阐述

第一,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或者说大气候的角度来看,投机中国是纽约伦敦金融投机轴心的最后机会。

“主流”的经济史认为,自从里根---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美国和英国实施了成功的经济转型,并且因此摆脱了长期的经济问题---滞涨

但是从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对本国制造业的疯狂的金融掠夺,并且暗藏着此后对日本和整个东亚的经济的收割的企图

里根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的重要一点就是实行严厉的金融紧缩政策,他们严厉的收缩了自己国内的经济的流动性,难道他们不知道流动性的充足对他们的经济的重要性吗?

他们知道:事实上,在19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以后,西方的学者就分别从流动性和有效需求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危机的成因,其中凯恩斯主义者从有效需求不足的角度出发,而货币主义者从流动性不足的角度出发,货币主义者并且认为扩大流动性实际上也就是扩大投资需求的一种手段,因此他们自己认为,从广义上来看,货币主义者其实也是凯恩斯主义者。

为什么他们清楚流动性和有效需求(往往需要由政府来带头拉动)的重要性,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却实施了严厉的紧缩政策呢?

因为

第一,光依靠制造业的竞争,几十年的经济竞争已经说明了美英这样的国家难以与日本德国四小龙等等国家地区相抗衡

第二,拉美国家在八十年代初受利诱,吸收了大量的美英金融界的贷款,提高利率将使得拉美不得不给美英更多更多的利息,并且因此导致整个拉美经济的主导权掌握在美英金融财团的手中

第三,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要求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协定,即广场协定,由于德国特别是日本在军事上的受控地位,这实际上成为了投机日本的一个明确的保证,从此以后,大量的日元资金涌入美国,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入日本,美国实施高利率政策实际上保证了美国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投机日本,即日本资金因为美国的高利率而涌入美国,美国则转手将这些资金涌入日本地产和股市,并且潜伏于其中,耐心的等待着日元的升值

第四,货币和财政的双紧政策有助于金融集团乘着制造业崩溃的时机而实施大量的收购整合

第五,货币财政的紧缩和私有化,为此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误导形成一个示范作用。

所以,可以说里根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依托自己的历史形成的金融优势(尽管当时世界十大银行绝大多数是日本银行,但是从广场协定以及此后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认定投资于制造业的贷款的风险权重为百分之百,而投资于房地产等等投机行为的风险权重为50%,即巴塞尔协议本身代表了美英金融集团对自身的金融模式的肯定和对日德东亚的金融模式的一个否定,巴塞尔协定造成日本银行为了扩充资本金(因为实业贷款的风险权重大,要求的资本金也就越多而不得不涌入地产股市,推动了日本股市和地产的严重泡沫,以后又造成了中国几大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巴塞尔协定对资本金的要求,不得不低价海外上市融资,造成了中国几大商业银行的股票的严重的贱卖),为了收割拉美日本东亚经济,同时收割本国的制造业,而实施了猛烈的政策的转型,从此前的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保证有效需求和流动性的政策转向为严厉的双紧政策。

事实证明,由于他们的政策转向的隐蔽性突然性,他们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1,拉美因此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中,美英金融投机资本趁机控制了拉美经济

2,投机资金在涌入日本5年以后,推动了日本金融泡沫的膨胀以后,迅速撤出,成功的实施了对日本经济的掠夺

3,1997年为了报复中国对香港的收复,而发动了对东南亚并波及整个东亚的金融洗劫

4,造成美国制造业的大量破产,大量产业工人被抛入低工资的服务行业中,形成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

5,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红利最终使得美国走出了滞涨

当然,美英金融投机集团还有几个利好一是苏东的崩溃,并且受诱惑实施了休克“疗法”,提供了大量的收购良机

二是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实际上萨达姆此前一直被美国之音吹捧为阿拉伯民主的明灯),给美国提供了控制中东原油以及因此控制世界货币格局的机会(依托原油交易的美元结算,美元的地位牢不可破)

当东亚的国家陷入经济困境,德国等等制造业强国也举步维艰,苏东在挣扎,中国由于对美国经济模式的缺乏鉴别而效仿(例如表现为下岗政策,取消国企福利,私有化)而经济困难之时,美国似乎一枝独秀。

华尔街充满了狂欢的气氛,他们再接再厉的推动了地产金融的“市场化”,建立在房地产信贷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工具繁荣了起来,华尔街大亨们整天忙着数钱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建立在投机基础上的盛衰更替更快,很快,华尔街大亨们发现自己坐在了火山口上

火山终于爆发了。

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实施的是什么政策呢?

他们实施的是与里根撒切尔夫人的政策相反的政策即货币和金融的宽松政策

他们很清楚,当年有世界经济和本国的制造业可以收割,可以实施紧缩政策,但是当危机在他们的脚底下爆发的时候,只能搬出当年拯救30年代大危机的举措,而不是所谓的休克疗法那样的货币财政举措,即扩大货币和财政支出。

事实证明,1930年代后的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危机症结的诊断是正确的,2008年后美国依托历史经验而开出的药方确实使得美国经济避免了大爆炸的危险---一位中国预言家所预言的美国的更大的经济危机至少没有马上的出现。

但是华尔街的大亨们很清楚,随着次贷市场由盛宴转变成噩梦,在美国的投机已经失去了更多的意义了,他们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投机中国

为了投机中国,他们多管齐下

第一,大量的投机资金沿着多种渠道渗透进入中国,这些投机资金到底有多少?

看一看中国的外汇储备的不正常的增加了多少就可以估算一个大概

从中国近年来比较不稳定的领域来看,海外投机资金至少涌入了三个领域

1,中国股市

海外投机资金趁着2008年央行错误的紧缩政策互相勾结,大量做空权重股,造成中国2008年的股市一落千丈,中国股市几乎在全球表现最差

2,中国地产

3,收购中国紧俏物资并且囤积,制造人为的物价上涨

第二,制造经济舆论,误导中国政府的决策

1,攻击中央政府的凯恩斯主义政策

仅仅从西西河论坛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三个论调来攻击中国政府的凯恩斯主义

1),万里风中虎的凯恩斯主义就是与民争利说

万里风中虎的与民争利说其实是国际上攻击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流论调

例如搜索挤出效应,这几个词,可以发现大量的链接都指向财政支出的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所谓的挤出效应

而实际上,不管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还是现实,都说明了政府的投资产生了乘数的拉动作用,而不是相反的挤出

2),MRandson的扩大贷款无用论

即用一种静态的方法来看待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将国民需求看成为一个定量,因而,若这种观点成立,则显然的贷款的增加只能起一个十分短暂的刺激作用,而实施上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激活有效需求,使得有效需求由静态向动态的增加的转变

3),某ID转帖的克鲁格曼的“契约凯恩斯主义论”

其观点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垄断”,造成了“契约精神'的缺乏,因而在中国实施凯恩斯主义不可能成功。

人们知道在美国媒体,克鲁格曼发表了大量的以中国为例抨击美国经济政策的文章,但是真正面对中国受众的时候,克鲁格曼抛出了契约论

事实上,克鲁格曼的观点恰好应该反过来看,正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垄断“---例如土地的国有化,造成了中国的高速铁路在中央的四万亿财政刺激下大发展的事实

而美国尽管也认识到了凯恩斯主义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财团间的利益争斗,特别是不愿意多纳税的华尔街投机集团的阻挠,凯恩斯主义的实施非常困难,这也正是在美国媒体上克鲁格曼不断以中国的成功来抨击美国政策的原因

克鲁格曼的观点是非常的有选择性的,当他面对着不同的受众的时候

中国的铁道部长刘志军的下台,或许也与美国策动的对中国的凯恩斯主义的攻击有关,因为刘志军部长是实施凯恩斯主义实施得最好最得力的一位

2,攻击温家宝总理们确立的货币宽松政策

2008年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流动性的严重匮乏(喜感的是2007年吴敬琏提出中国流动性过剩说,2008年两会时,有记者要求吴敬琏解释下流动性过剩的意思,吴敬琏说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购买力太大),温家宝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到东南沿海调研,不断听到企业家对货币紧缩造成流动性资金不足的抱怨,经过几次会议的拉锯后,温家宝政府直接确立了宽松货币政策。

投机集团遭到了一次挫折,表现在中国股市上,就是中国股市终于回暖,原因很简单,当央行实行紧缩政策时,中国本土资金力量严重受限,而投机资金进入中国不断的转换为人民币,投机集团手中的人民币是充裕的,而本土财团的资金则严重不足

海外投机集团为了让已经进入中国的投机资金以及即将进入中国的大量的投机资金能够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取最多的中国股票,需要压低中国股市,他们需要在中国股市上对中国权重股进行来回倒仓,不断压价,而当中国本土资金拥有了相当实力的时候,他们的抛出的低价的筹码将被中国本土资金的拥有者所获得

因此,当央行在温家宝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以后,中国股市马上转暖

相反,沉迷于”经济理论“的周小川们每一次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都造成中国股市的下跌,因为那有利于海外投机集团的做空行动

奥巴马为什么到中国来要接受《新财经》的专访,就是企图为新财经等经济媒体制造的舆论推波助澜,或许出于掩护新财经们的舆论的真实目的的意图,最后奥巴马取消了与《新财经》杂志的采访活动

自从吴敬琏抛出流动性过剩说的2007年起,鼓吹紧缩政策的舆论甚嚣尘上,其最终的理论根据其实就是萨缪尔森的理论

问题在于萨缪尔森的理论建立在非常非常粗糙的假设的基础上

学过一点数学的人都知道假设对模型的结论的客观性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我们假定,0可以做除数,那么我们可以证明任何两个数都相等:

证明如下:

a*0=0

所以a=0/0

b*0=0

所以b=o/0

所以:a=b

由于a,b都是变量,即可以取任何数

因此由以上的证明可以得出,任何两个数都相等

显然这是一个谬论

稍微有一点理论基础的人,例如学过初等数学的人都明白,以上的证明得到一个荒谬的结论的原因了假定0可以做除数

萨缪尔森的观点是物价仅仅与央行的货币总量相关,就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建立在货币流动的平均速度相等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

理论很简单,因为速度V不变,

而货币流动速度乘以平均物价等于总货币量,所以,平均物价也就只有随着总货币量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随总货币量的减小而减小

盖达尔们因此认为只要他控制了总货币量,就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了,但是事实与他们预计的相反,俄罗斯的物价迅速的成了燎原之势,短短几年,物价上涨了一千倍。

其实只要稍微的进行深入一点的分析,就可以解释俄罗斯在控制总货币量以后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深入一点的分析首先意味着需要抛弃那个货币流动的平均速度不变的假设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货币分成三种

一种是用于生产的投资交换货币(H1)一种是用作流动资金即暂时不做交换的货币(H2),一种是用于投机的货币(H3)

这三种货币中,唯一与物价相直接关联的是H1,而H2和H3将随着物价的增长率的增大而增大(即由于物价的上涨,导致实业的利益下降而转入到投机行业中)

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如下:

H1=P*S

(式中,P为物资量,S为物资的平均价格)

H2=k1(dS/dt)

H3=k2(dS/dt)

k1>0,k2>0

H1+H2+H3=H

(H为总货币量)

对以上几个式子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可以知道,当物资供给量减少的幅度大于H2,H3增大的幅度的时候,这个时候,物价将要上涨。(相应的事实可以看俄罗斯休克疗法时期的物资匮乏和物价飞腾)

当然以上的分析也是极为简略的,因为投机本身对价格也是有着很强的影响作用的,当涌入投机领域的资金增多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将造成物价增速极大的增加,即H1,H2,H3,S,P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错在一起,显现出严重的非线性关系,

实际上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当投机比较少的时候,主要是需求和供给两个变量的函数,即物价主要与需求和供给的差和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有关,在这个区间内价格弹性基本上保持为一个恒定的值

而当投机猖獗的时候,物价主要与投机量相关,而是需求供给之间的差值,以及与经验化的价格弹性数字无关

这个可以从原油市场上的投机猖獗导致的原油价格飙升,但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不变,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

所以,要保证物价的稳定,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提供物资总量的稳定,而为了物资总量的稳定,需要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温家宝总理的宽松货币政策是正确的,美国和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也是对的,真正错误的以周小川为代表的中国中央银行的一帮所谓的”专家“们

由于美国策动的中国经济媒体对温家宝们进行了猛烈的围攻,并且利用了投机资金的囤积活动造成了物价上涨的恐慌,试图造成是宽松货币政策带动的物价上涨的普遍印象。

实际上货币紧缩政策就是一道勒在所有的企业的脖子上的一根绳索,就是想卡死那么多的企业,从而造成企业普遍的休克死亡,剩下的企业以及中国居民的有效需求这样的巨大的市场蛋糕将被与海外投机资金相勾结的企业例如当年与凯雷集团勾结的企业给夺走

中国将与当年的俄罗斯一样遭到休克,鉴于中国相对于俄罗斯的人口密集的特点,一旦被休克,绝对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不断发生爆炸的火药桶,而且这个火药桶的爆炸主要的死者和伤者都是中国人。

小结:

美英自从与德国、东亚的实业竞争失败以后,从里根撒切尔夫人政府时期走上了投机立国的道路,并且给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经济体以严重的打击,美英自己也进入了次贷危机的泥潭,他们还剩下的唯一的机会就是以投机和欺骗来掠夺中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