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央给铁路定调了 -- szbd

共:💬154 🌺556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傅志寰与孙永福----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引领的高铁之路

主持4次大提速,傅志寰坚守“中华牌”。他说:“我不反对拿来主义,但核心技术必须是自己的,否则永远受制于人。”就此,傅志寰的著文、讲话在业内耳熟能详:“我们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路线。不能光引进,否则我们买来的是表面现代化,牺牲的是内在创造力。”提速之始,傅志寰即明确打出“国产牌”、“节俭牌”。1998年,傅志寰任铁道部部长,这个平台为他铺垫了一层不折不扣践行梦想的台阶。他明确提速底线“对原有线路更新改造,尽量采用新技术,少搞土建,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如此可节约土地、资金、物资。

提速试验阶段,朱镕基派秘书了解情况,邹家华、吴邦国、宋健亲自上车检查。熟悉工业的几位领导人很专业地向傅志寰提问,问题集中在安全与资金上,傅志寰以诸多数据论证提速安全。他们满意“核心技术是自己研发的”并表示:“中国这么个大国,核心技术不能买,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提速期间,江泽民通过身边人员数问进展情况。2001年11月4日,江泽民在视察石家庄机务段时登上提速电力机车。在狭窄的司机室里他与傅志寰交谈十几分钟,熟悉机械的他问得专业、具体、细致。傅志寰着重强调机车车辆等技术装备是自己开发的,江泽民点头说“好”。11月14日,江泽民又在北京车站视察北京至上海13次和21次提速列车,时间半小时。江泽民叮嘱傅志寰,“一定要开好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列车”。

  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傅志寰“胆子更大、心气更高、视野更宽”。三个“更”的载体是“中华之星”——秦沈(秦皇岛-沈阳)提速试验线。该路全长420公里,北段按时速200公里设计,南段按时速270公里设计,其中有66.8公里为时速300公里试验段。秦沈线首次采用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2002年11月27日试验,时速达到321.5公里。某日,政治局委员曾培炎登上试验列车,他在司机室里盯着速度表,200公里、250公里、280公里。为保证曾培炎安全,傅志寰担忧“不能再高了”,曾培炎却说:“再快一点。”列车最终加速到300公里,此时风一般的呼啸声让傅志寰联想起21年前他在德国列车上……

  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组2005年报告——《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路线》:“‘中华之星’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外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其意义在于通过这一项目,中国毕竟有了自己的技术开发基础和高速铁路技术平台。”

  提速的重要关节点是技术装备——机车、车辆、信号、通讯、轨道等。这些技术发达国家成熟,但价格昂贵且买不到核心技术。曾经研发出韶山型系列提速机车的傅志寰决定再次闯关。为大提速预热,铁道部组织研制并批量生产了东风11、韶山8、韶山9等提速机车、客车、电动车组系列,时速达到160公里、200公里,同时研发了信号、通讯、道口等新技术。民族自信心支撑着新技术,新技术支撑着历次大提速。

孙永福(1941.2.26 -)铁路工程专家。生于陕西长安县,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桥隧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郑州铁路局工务处技术员,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1984年12月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6年1月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5月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2006年9月离任。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工作。1984年担任铁道部副部长后,主持研究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研究铁路建设项目决策体系,提出按系统工程建设铁路大通道的规划设计新理念。主持建成大秦、京九、南昆、宝中铁路以及衡广、兰新复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主持重大科技攻关,总结出我国山区铁路建设成套新技术,研制成功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设备。组织高速铁路技术研究,制定了有关标准规范。2001年后,主持青藏铁路建设,提出了建设方针,首次建立质量、环保、健康安全、工期、投资五大目标控制体系,确定了“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攻克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难题”,实现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把青藏铁路建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作成绩:1.研究中国铁路改革与发展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以及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2.组织重点工程建设。根据部党组的决定,在“七五”期间,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三大战役获胜。“八五”期间,六大通道建设成绩显著,特别是主持京九铁路建设,用四年时间建成了2500公里的南北大干线。宝中、侯月铁路按期建成投产。进入新世纪,主要抓青藏铁路建设,组织对“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进行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全线建设现已进入决战阶段。

  3.改革铁路建设体制。推进政企分开,明确铁道部的政府职能,主要强调铁路行业管理,制定规划、标准,规范铁路市场,强化安全监督

  4.推进铁路建设技术进步。在组织铁路建设中,强调大力采用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

  5.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创优活动从以往个别工点创优,走上全段整体创优,全员、全过程、全项目创优,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创优。

  6.筹划高速铁路建设。积极开展高速铁路建设重大技术问题研究,制定勘测设计暂行规定,审查京沪高速铁路预可研报告,修改后上报国家计委。对京沪高速铁路走向组织进行多次踏勘,不断优化。在昆山建设了软土工程试验段。

  7.青藏铁路建设。制定了“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建设方针,审定施工组织设计,组织了“三大难题”攻关。编制了勘测设计暂行规定,建设了冻土试验段和站后工程试验段。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孙永福[铁道部原副部长]-著作论文:著有《铁路建设管理论集》,主编了《中国铁路建设史》 ,以及《衡广复线》、《京九铁路》等工程总结。发表了《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系统原理建设京九铁路的成功实践》、《京九铁路对客货运输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铁路建设》、《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运输体系》、《高速铁路:成功与挑战》等文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驶上快车道的主推手之一、铁道部原部长傅志寰,任职铁道部期间主持了4次大提速。1955.09——1956.08,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6.08——1961.11,在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铁道电气化专业学习。

  1961.11——1965.07,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技术员。

  1965.07——1971.02,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究室代副主任、副主任。

  1971.02——1975.11,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生产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

  1975.11——1978.04,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代副所长。

  1978.04——1984.05,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81.10—1982.11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克劳斯一马菲公司及AEG公司进修)。

  1984.05——1985.08,铁道部科技局总工程师。

  1985.08——1989.03,铁道部科技局局长(其间:1985.09—1986.01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

  1989.03——1990.12,铁道部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1990.12——1997.07,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7.07——1998.03,铁道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

  1998.03——2002.09,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2001.12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09——2003.03,铁道部部长、党组成员。

  2003.03——2008.03,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7年2月任首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四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贡献

  参加、主持了我国韶山1-4型电力机车和我国第一列电动车组研制工作,主持研制韶山2型电力机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编制韶山4型电力机车总参数和技术条件;提出我国电力机车发展新思路建议和牵引动力由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转变“十年换代”奋斗目标。是我国电力机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力主创立机车车辆民族品牌,通过组织开发机车车辆系列产品及大功率柴油机、电传动和走行系统等核心部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满足了提速、重载需要,为形成立足国内、具有很强开发能力的机车车辆工业体系,作出突出贡献。深入分析我国铁路繁忙干线客货混运,客车要快速,货车要重载,还要加大行车密度等这些与国外铁路完全不同的运输特征,撰写了《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体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创新之路》等文章,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技术体系思路,并阐述了体系的基本特征。据此他主持修改、制定铁路科技发展政策、规划,全面组织开发满足运输需求的技术装备,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具有中国铁路特点的技术体系。率先提出在广深铁路进行提速改造建议,系统开发满足160km/h要求的成套技术装备,全面主持我国铁路繁忙干线旅客列车的提速试验,撰写了《提高旅客列车速度适应铁路两个转变》、《实施提速战略加快铁路发展》等文章,多次组织我国铁路高速试验并获得成功,领导组织了铁路四次大提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之一。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