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按阁下标准,阁下这样的才是选择性失明——权威史料已到

阁下举几个史料,都没有明确出处。而各种权威史料,有出处的一大把。阁下就是视而不见吗,按阁下的标准,阁下这样的就是“选择性失明”。而且阁下是一直选择性失明。

比人可不会拿百度的当证据,这两天潜心翻阅各种书籍,一批有出处的权威史料已到

看看其中最权威的史料——

沈鸿烈的教导一团,中校副团长沈尹的《随沈鸿烈先生敌后抗战四年》:

“省府秘书长雷法章带着省府全体人员,由我团三个营护卫从聊城,经历城、章丘、莱芜等县到达蒙阴的鲁村镇,省府暂设于此。”

“我团三个营,既要警卫省府,还要派出一个营经常到后方安徽阜阳转运弹药、装备,另外还要抽一个连警卫山东省民生银行印钞厂,任务非常繁重……这时感到部队不敷分配,又成立了教导第二团。”

“一九四一年约九月初,蒋介石电令沈主席到重庆述职。沈带参谋处长宁春霖、随从参谋宫守义,电务主任沈仕祥,电台台长沈和清、便衣侦探多人,带十五瓦的电台一部,电务员二人,由我团护送

沈鸿烈省政府的警卫和护送工作,都是教导团负责,这个史料白纸黑字的一锤定音。

教导一团中校副团长沈尹的《随沈鸿烈先生敌后抗战四年》,是《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收录的。这个才叫白纸黑字。

你那“张允澄回忆录中白纸黑字的”,请问是哪本书收录的?烦请把这个白纸黑字扫描发一下。

公开出版书籍《肥城文史资料》上的吴化文的文章是“张杭澄”中个名字,这情况已告知你。

用百度到的黏贴当史料?这么讨论历史,还敢于说别人是选择性失明?

按你的说法呀,你的选择性失明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继续看白纸黑字的史料:

《山东重要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时期》(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本):

1939年6月“沈鸿烈率一部分人由教导团护卫,频繁游移于蒙阴、沂水北部山地”。

《中共蒙阴党史大事记》():

1939年7月,“不久,三支队奉命开往博山,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教导团进驻鲁村。”

是不是都白纸黑字记载驻鲁村是教导团?

海军陆战队、教导团几千人,“他无兵无将”这样的记载也采信?

看一看沈鸿烈的军队:

以其海军陆战队为基础,扩编到三千多人,统称教导团,由杨焕釆率领,下分两个团,一团长沈尹(沈之同族),二团长刘冠雄(又名无争,沈的旧部),皆为沈之嫡系,负责护卫省府机关。其余以青岛保安队、武装警察、清洁、铁路工人等约四千人,组编为警备团,任孙秉贤代理团长。下属三个大队,以孙秉贤为第一大队长,姜原本为第二大队长,杨再春为第三大队长。

战斗力不济的,看来是”青岛保安队、武装警察、清洁、铁路工人等“组编的警备团,误传成教导团而已。“负责护卫省府机关”很明确就是教导团。

行营的编制已给出,很明确:

韩德勤当的这个办公厅主任,是给顾祝同当办公室主任

1930年创建的手枪旅就很明确是“封建军事集团”,改一个新编第四师的番号,就是新的一个“封建军事集团”吗?难道换个马甲就不认识?

扩建和创建的区别,这又是语言常识的问题。

况且也只是给个名义而已。吴化文独立在敌后,不会招兵买马?他这样的“封建军事集团”,招兵买马也轮不到是沈鸿烈主持,沈鸿烈也忙着教导一、二团招兵买马呢。

“从政治上分析,省韩是蒋介石嫡系”的前一句还是“江苏省税警团总团长陈泰运的4个税警团,约四五千人,武器精良,属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财政部,是宋子文创建的嫡系部队”。

但是这个陈泰运的税警可不是宋子文创建的财政部税警总团,是两淮税警,沿革是地方缉私部队等改编的。隔着一个阵营,回忆录有误很正常。

这方面的记录,难道不以曾统领89军的李宗仁的回忆为权威?

阁下不用拿一些语焉不详、错讹百出、没有明确出处的作为什么证据,有出处的各种权威史料,阁下就是视而不见吗,按阁下的标准,阁下这样的不就是选择性失明吗?

再随手举一个有出处的:

《沂源文史资料》第3辑《沈鸿烈在沂源县》:

日军扫荡中,“沈鸿烈本人率领其警卫三十多人和副官数名,由教导一团二个营(战斗力很强,机枪四挺)作保护,向西北方向转移;两路背道而驰,使敌人扑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