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根不出气的排气管引出的暗能量、挠场和零点能 -- 凡影随风

共:💬44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给你个联系方法,再给你点实验数据

老头注册的公司,看网页的确有点民科的味道,说实话,要不是高歌提这个事情,我估计1万人看这个网站都认为在骗钱。www.xhstar.com/jhq.htm

联系电话:0769-21936999/89266988

你可以去看看他们真车,这个就是他们发现个现象,谁都解释不了。

下面是一点资料,神器的伟大学名以及似乎是做过实验的数据。

集成动量交换器(能量交换器)

随着汽车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排放后处理产业在欧美兴起,发展迅速。当前,国际上车辆排放后处理主要有两种基本体系。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体系,主要是欧洲和美国采用。

EGR(废气再循环)体系,主要是日本采用。

我公司张裕光高级工程师在以集成动量交换器的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创立了新的汽车尾气排放处理方式——ECR-Exchange Catalytic Recirculation (交换催化循环)体系。

ECR(Exchange Catalytic Recirculation)体系,是集成动量交换器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包含了:集成动量交换器系统工作原理、延伸至对内燃机性能提高的技术发展、生产工艺及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和全新试验标准。

集成动量交换器(能量交换器)-内燃机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它的设计理念与现有的废气排放处理技术完全不同,是根据流体力学、高能物理学等基本原理构思的。因此它的工作原理在其研究领域中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新理念是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根据这种理念而设计出的产品-集成动量交换器(能量交换器),其发动机排放后处理效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它的主要原理是动量交换、气室黑洞效应(*注解1)、气体螺旋式滚动前进、实体普通金属充当催化剂等。整个系统主要由n(n≥1)级动量交换器、排气管、尾管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构成。使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加速度向前运动,当气体进入交换器的同时、同步交换、滚动做功;最终使排气尾管处无气排出,多次试验中收集不到气体。

利用李斯特内燃机AVL试验台架对原车排气系统与集成动量交换器系统(IME-System)进行严格的全负荷和万有特性试验。

根据全负荷试验数据可以得出结果:在1.8L发动机上,原车排放系统与集成动量交换器系统(IME-System)进行对比试验过程中,发现有很大的变化;最大功率分别为84.94KW和86.67KW,提高了2.0%;最大扭矩分别为152.34Nm和154.48Nm,提高了1.4%;整体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了1.6%;排气压力分别为46.5kPa和36.9kPa,降低了20.64%。在4000rpm时燃油消耗率降低最多,达到了3.3%。

在整个万有特性(部分负荷)的数据中: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了2.28%;排气压力平均降低了45.36%;功率平均提高了1.57%;扭矩平均提高了1.14%;平均有效压力提高了0.99%;升功率提高了1.57%;有效热效率提高了1.32%。

==============

说点个人看法,这个管子的效果可能应该是有的,不管气最终跑哪里了,起码是不出气,不是本身漏气。因为本身漏气实在显而易见,而且排气管这个东西,你做这个忽悠人没什么必要啊。做出个更容易被理论接受的东西忽悠人不是更容易赚钱?

搞出一个大家都不相信,理论又不接受的东西宣传推广的难度很大的。而且所谓零点能的概念,现在不是商业炒作主流概念,多数人要么听不懂,要么不相信,单纯从商业价值而言,这比水变油差远了,水变油可是前景辉煌,市场无限,信者芸芸。排气管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国内也没限排,而且这个管子的理论大家都不是很接受,我觉得从商业动机角度,造假的理由不是很充分。

没看到实物,是不是在变魔术的确不知道,也的确这种东西亲眼见都不好说,我曾经亲眼在街头见一个人吃下去一个砸成碎玻璃的汽水瓶子,至今对那个强大的没穿孔的胃和食道惊叹不已。

不是太懂机械,这些废气会不会跑回发动机不知道,不过废气返回发动机可能会让发动机熄火或者起码动力下降吧。有懂的给说说?

要是真测试其实也应该不是难事,我想到一个实验方法,把那个车放一个密封车库里,发动机空传2个小时,然后去测测车库内空气质量就知道了,绝对没法造假,废弃如果分解了,车库内空气中起码一氧化碳浓度不会那么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