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一个老新疆眼里的新疆:读西域 -- 从林法则

共:💬87 🌺13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乌鲁木齐

二、乌鲁木齐

要说乌鲁木齐,我的心情很复杂。因为这并不是我喜欢的地方,却又是我除了故乡伊犁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乌鲁木齐在新疆人的眼里,无异于全国人民心中的北京城。毕竟是首府,相当于全疆一百多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却占有新疆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每每高居自治区榜首,是我们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理上的中心。

乌鲁木齐是古老的,城东南郊的“乌拉泊古城”至今残垣断壁犹存,据考证,这里就是唐朝边关诗人岑参、王维大气磅礴诗句中所说的“轮台城”,春风凛冽的时候,只要你看看古城旁边的乌鲁木齐河的河滩,你就可以知道唐诗中“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并不是古人的杜撰。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只要站在古城残存的城墙上向西望去,你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乌鲁木齐是新潮的,因为“乌鲁木齐”是蒙语,意即“优美的牧场”,所以内地那些曾经希望在这里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和怀着体会“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这种企盼来到乌鲁木齐的人都会感到很失望,因为不论从城市建筑、交通状况、人口密度、饮食娱乐等方面来说,乌鲁木齐和内地一些城市相比毫不逊色。

但它又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内都城市有的,乌鲁木齐基本上都有,而内地没有的,乌鲁木齐也有,从这一点上来说,乌鲁木齐就是一个现代与古老并存、传统与新兴共在的城市。

你想在乌鲁木齐寻找过去吗?去中桥那灰尘满街的路边尝尝古老的胡杨木烤肉,去国际大巴扎震耳欲聋的歌舞餐厅看看传统的维吾尔歌舞,去南山绿草如茵的牧场听听并不十分好听却回味悠长的哈萨克民歌,去自治区博物馆在弥漫着历史烽烟的文物中找出曾经的历史。

你想在乌鲁木齐向往未来吗?去北郊的中国卫星乌鲁木齐监测站看看我们中国的每一颗人造卫星发回的照片和视频,去西郊的王家沟石油枢纽领略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传输天然气的千里管道终端,去南郊那个世界第二大的中国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站体味这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去遍布在全城各处的京、粤、鲁、川、湘、徽、沪、闽和各地一些没有名头以及新疆独特风味的饭店菜馆去品尝自己喜爱的菜系。

乌鲁木齐人有点儿类似于北京人,由于我去北京至少有五六十次,由于在北京有很多的朋友,所以我对北京人的看法是:大气略显圆滑,悠闲却又气派。就像现在活跃在北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舞台上的大多都是外地人一样,活跃在乌鲁木齐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舞台上的也大多都不是乌鲁木齐本地人。但这并不妨碍乌鲁木齐人像封疆大吏的远房亲戚一样自足,就像北京人说话的口气都跟紫禁城里皇上的二大爷的妹夫的表哥的三舅的六侄的同学的街坊邻居一样。

但乌鲁木齐人和北京人不同的是,在这片自古以来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少了豪爽和义气,便少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北京人不义气不豪爽,而是说这两地的豪爽和义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也许北京人的豪爽和义气在内地可以竖起大拇指来,但和乌鲁木齐人的豪爽和义气相比明显还差那么一截儿。然而,乌鲁木齐人的豪爽义气和伊犁人的豪爽义气相比,似乎也差那么一截儿,这就是首都、首府和边关的不同。

正因为这里天高皇帝远,正因为这里的豪爽和义气,我们的古人从张骞、班超到岑参、王维,再到林则徐、纪晓岚,无不在这里留下了传唱千年的壮美诗篇。就连当年惨败在马步芳骑兵铁蹄之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将士们,最后也选择了乌鲁木齐为避难之地,尽管这一举措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因素,但豪爽和义气终归是因素之一。

但有的时候豪爽义气与文明进步成反比,人有了知识、文明进步了,骨子里的豪爽义气便被文明进步抽去了骨髓,我不反对文明进步,随着社会进步,我们都在逐渐走向文明进步,但豪爽义气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是我们社会应当保留的优秀品质之一。

乌鲁木齐是大度的,它不像我看到的某些内地首府城市那样保守、那样排外、那样难以融入,至少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和世界各地的的人们在这里都能找到他的谋生之地,都能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儿,都能互相接受和共存,弥漫在这个城市空气中的各种语言和方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看到具有中亚风格的圆顶建筑下生活着各色人等,我知道,开放的地方就会有进步。

乌鲁木齐是缓慢的,由于天高皇帝远,所以一直被视作“化外之地”,因而从清朝一直到民国,这里的名字叫做“迪化”,意即“启迪教化”,解放后因为考虑这个名字有轻视当地少数民族的意味,便恢复了它早在元朝时的名字“乌鲁木齐”。

因为地理经度的原因,这里的生活工作的节奏总是比内地慢半拍。就连我们生活起居的时间也比内地晚两个小时,这造成了乌鲁木齐人的一种悠闲和落后。俗话说“笨鸟先飞”,乌鲁木齐人自认为不是笨鸟,所以在乌鲁木齐街头巷尾的那些缝鞋匠、擦鞋匠、清洁工、破烂王、建筑工、小堂倌没有几个是乌鲁木齐的本地人,尽管在这些人等中间富人不少,但这并不为乌鲁木齐本地人所认同和从事这些工作。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乌鲁木齐本地人呢?我认为应当是在乌鲁木齐生活至少超过四代以上的人,而这种人在今天的乌鲁木齐并不占多数。如今生活在乌鲁木齐的汉人,往上数不了几代都可以把自己的根追溯到内地去,极少有人能说自己的祖上从唐宋时期就生活在这里。比如说我一个至今仍居住在西河坝后街(维汉混居区)的战友,每当谈起自家的历史,他都会笑着操着天津话说:“我家老祖爷爷在清朝的时候,从天津杨柳青挑着货郎担到介里来做买卖的!”又比如说我们单位的一个老同事(已退休),每当谈起他家的历史,他也会笑着操着一口正宗的本地土话说:“我家的老祖爷爷是跟着左宗棠进疆平叛的!”好一副自豪的样子!我认为我所说的这两种人,应当是真正的乌鲁木齐本地人了。

每天都可以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看到天山博格达雪峰的乌鲁木齐,正在逐渐的走向文明进步,但愿它在文明进步的同时,仍然能保留祖上传下来的豪爽和义气,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待续)

关键词(Tags): #乌鲁木齐(大圆)通宝推:西伊,菜菜丛,桃子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