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呜呼!上海咖啡 -- 潮起潮落

共:💬109 🌺2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也说说乐口福

借老兄宝地说说乐口福,也就是早年正宗的麦乳精,褐色的那种.

七十年代一直喝到两千年,还喝过过特供部队的乐口福,就是民用最大包装的圆铁桶装,一箱六桶,部队库存快过期了就拿出来卖.军品和民品的区别是军品铁桶上未印刷无任何标记,连纸箱都是没有字的,味道和民品一样,但是据说加了促进止血的什么东西.毕竟那时候这玩意还是大部分都是给伤员喝的.

2000年左右碰到一个那个厂的技术员,告诉我厂子早就被作价卖给了"阿华田",好像同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高乐高和乐口福.这种东西最初的工序就是麦子泡水发芽提取麦芽糖等,然后再加可可之类.

"阿华田"虽然是外资(大概是欧洲的),但是管理混乱人员内斗严重,并且浪费严重.几个什么印尼/新加坡来的所谓职业经理人的开销惊人并且不合还和本土员工内斗.

本土员工提高了前面工序麦芽糖的产出率,这对公司是好事,但是职业经理人为了压制本土员工,在计量管道上做手脚,将超标准的麦芽提取物放入下一级工序,这样本土员工的工作业绩就不那么突出了.这种争斗直接导致了"阿华田"产品口味下降,因为可可类的成分比率下降了.

后来本土员工大怒,第二年提高产出率两位数,然后被"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处理成只有一位数,手段甚至包括将半成品直接排入厂内污水处理系统.

我不懂管理,但是每次一听说什么企业搞不好时候拿出解决办法是引入"职业经理人"我就觉得好笑.

另外我觉得民企外资的政治斗争根本不亚于国企.民企外资也根本没有天生比国企有效率.

发贴时候记错了,是阿华田不是高乐高,现在修改了。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乐口福开始吸引外资的青睐,而国资则开始渐渐从乐口福淡出。1993年,上海咖啡厂的上级单位梅林正广和公司将乐口福的生产和经营转让给了诺华制药在上海成立的诺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不过, 上海梅林(行情股吧)正广和有限公司拥有诺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20%的股权和乐口福的品牌所有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乐口福声势渐弱。由于诺华核心业务并非食品,乐口福不断走下坡路。2002年,诺华进行战略调整,决定专注于医药保健业务,为此将整个食品部门转让。当年10月,英国联合食品集团以2.665亿美元的价格,将诺华手中的阿华田品牌所有权和“福”牌乐口福生产经营权收入囊中,诺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也就变身为上海英联食品有限公司,英联一度试图重塑乐口福的形象。

小时候乐口福直接用勺子盛着干吃是最爽了。

后来发现乐口福和速溶咖啡是绝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