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缅甸见闻录·签证问题&仰光的第一印象 -- Alarm

共:💬113 🌺10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缅甸见闻录·基础设施&世界老爷车博览会

出了机场上路,除了感受到仰光炙热的阳光、堪比中国夏季的高温(当天仰光最高气温36℃),我发现仰光的道路很狭窄,从机场到市区也好、市中心最繁华的街道也罢,都是双向两车道(缩水版,实际上达不到国内的相关标准)乃至单车道,放在中国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沥青路面的状况很差,最上面那层沥青·细砂层早就磨光了,直接露出粗砂层;这还不算最厉害的,后来我见到的道路还有坑坑洼洼、遍布裂痕、甚至沥青硬化层被啃光、直接露出下面的土质路基的,这样的道路很多。路边的输电线路全部走架空线,中国大、中城市常见的电缆地下化是没有的,架设高度也比较低、普遍在五~六米甚至更低;路灯也一样,高度有限。所有的电线杆都颜色斑驳、显得老旧不堪,人行横道凹凸不平、破破烂烂。仰光的街道基本上都没有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那就更别提了、没见过,经常有行人以高度机敏的动作横穿马路——幸亏路况不佳、汽车的行驶速度都不高,否则每天不知道要出多少个“70码”风波。偶尔也能见到勉强可以称作“立交桥”的东西,只是那玩意破旧得实在厉害,施工水平也很差、桥墩硕大无比,让我回想起20年前中国二线城市,和它们相比,举世闻名、臭名昭著的西直门立交桥简直就是“神器”。

仰光的电力供应很不稳定,第一天晚上、客户招待我吃饭,一顿饭的功夫遭遇两次停电,后来和客户作交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停了三次电。所以但凡是商铺、公司企业,普遍自备柴油发电机,大的有25KW、50KW,小的也就1KW,道路旁边的人行道上齐刷刷两排,堪称一景。作为电力供应不稳的直接后果,在仰光、UPS是计算机的标配。仰光China Town的一个二代华人餐馆的老板,半开玩笑半发牢骚地对我说:缅甸这个国名的深层次含义就是——“没电”。

仰光的大街上堪称“世界老爷车博览会”,就我能叫得上名字的,苏联时代的拉达轿车和伏尔加轿车、最老款的甲壳虫、60年代款式的奔驰大客车、北京吉普、明显脱胎于二战美军威利斯吉普超级可爱的小车车(肯定不是牧马人)、苏联的嘎斯吉普、80年代款式的奔驰和大众轿车,都有。新车相对较少,但是也不是太落伍,比国内的车型晚五年左右吧。卡车也相当丰富多彩,从破烂得连保险杠都没有的东风140、再到最老款的汽油机解放141、再到原民主德国的IFA卡车、再到形形色色叫不上名字但是年纪和我差不多的老式卡车,应有尽有;在卡车方面,我没见过什么新车。不过,最多的还是明显来自日本的一款三厢家用轿车,满大街跑的出租车、超过六成都是它,型号不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缅甸是右行规则的国家,但是仰光的大街上左舵车和右舵并驾齐驱、各占半壁江山。对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年份的陆虎越野车,可能这与缅甸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有关系。如果哪位哥们对搜集老爷车感兴趣,强烈推荐去仰光淘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些车,有的破烂、有的光鲜,但是不管破烂还是光鲜,大部分一开起来就露馅:排气管冒青烟、发动机的声音像拖拉机。再后来,随着和当地人的接触我才知道,缅甸虽然没有汽车工业,但是翻修二手汽车的水平堪称世界第一。钣金和烤漆水平相当的高,任何车壳子都可以用薄钢板手工敲出来、再烤上漆,看起来像新的一样,有时候连发动机都换掉,这就翻新得更彻底了。有的车年份实在是太老了、搞不到零件,于是缅甸人就用车床自己做,虽然质量不能讲多有保证,但是肯定能让车继续跑。这和军政府的政策有直接关系,除了高昂的进口关税,军政府还对申请汽车牌照征收极为高昂的费用,因为没有汽车强制报废的政策、也没有对汽车的排放标准加以限制,于是就催生了老爷车翻新这个“特色产业”——这可以看作缅甸军政府治下最大的怪胎之一。在缅甸,只有三种人才开得起新车:一是官方机构,他们不受相关政策的约束;二是和官员勾结得特别紧密的人,他们有办法偷逃相关税款和规费;三是“不差钱”的主,宁愿钱受气、不愿人受气。

土鳖扛铁牛中,继续喝水……

通宝推:镭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