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用户推荐产品 -- 五度
搜索对于现在的电脑网络用户来说已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比如用户想买一件衣服,她会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相关信息,在显示的结果之中挑选。
这个过程是主动的,如果放到生活中,挑选一个情景,比如商场。用户首先有买衣服的想法,然后她去询问商场里的信息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运动鞋哪里有卖?信息台会给她反馈的信息,比如:运动鞋在二楼,有A品牌,B品牌等等。
这个过程如果是用户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搜索,在用户手机联网之后,由手机中的应用程序,将某些产品推荐给用户,她是否可以接受?比如用户上网之后看到一条消息:您喜欢的品牌AAA的休闲西装正在做7折促销,其中有您喜欢的米色,距离您最近的分店只有5分钟的车程。她是会觉得很反感,直接删除消息,还是会觉得很方便,去店里购买?
我和身边的人聊了一下这个话题,发现答案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女性更容易接受这种推荐,男性则比较倾向自己搜索,但对某些商品,比如书籍,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能够接受推荐。我把和他们聊的内容总结了一下,感觉用户是否接受移动互联网,比如手机推荐的产品,由以下因素决定:
1,在什么情境下推送
用户情境这点我感觉是最重要的,反映了用户在接到推荐信息时候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用户走进商场,一般来说,她的心理状态就是“购物”。也就是说,从商场这个地理位置,就可以推断出用户是去购物。
这是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推荐产品的效果也会比较好。比如走进商场,手机上就会出现里面正在打折的店的电子优惠券。很可能用户就会去喝杯饮料,或者买件衣服。
另外还有不明显的例子,比如用户正在一条街上走,街附近有各种商铺。这时候凭借地理位置,很难判断她的意图,比如她可能就是路过,但推荐周围商铺的各种优惠信息仍可能会起到作用,比如她可能会停下来喝杯饮料。如果她是在逛街,本身带有购物的想法,那么效果和在商场里推荐产品是基本相同的。
通过地理位置能够得到用户非常多的信息,所以现在手机软件应用都在抢这个市场,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手机应用得到了用户的所有位置数据,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生活的区域,经常去的地方,路过哪些地方,大概消费水平如何和其他各项行为,通过分析手机应用可能会比你自己都了解自己。
2,推荐产品的相关性
在某种特定情境之下,比如用户确实是在购物的心情,也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接受,需要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用户在家居商店正在购物,收到一条推荐,说旁边的另一家店正在打折或者有新货,要不要去看看。用户就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推荐的信息毫无关系,比如收到一条推荐,比如说商场的某某英语培训中心正在打折,用户可能就不会理会。
这点在网络购书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卓越当当买书之后,一般都会给用户推荐同类图书,比如你买了《消费者行为学》,可能就会给你推荐《怪诞行为学》,而且用户在这种情况下购物的可能性很高。
相关性也不一定要这么强,非要是同类产品,比如说用户在CD店里购物,给用户推荐另一家书店,他可能也会去看看。
这个度的掌握,我感觉是放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之中就能理解。比如两个人聊天,从CD话题很容就聊到了图书、电影。但从家居话题,怎么也聊不到英语培训去。
3,推送什么东西
像前面所说,如果推荐的是图书类产品,用户就比较容易接受。其中原因比较多,比如本身价格不高,到哪里买书都不会有太大区别,用户要买的是书里的信息,书本身的质量并不是非常重要,风险也很低,买错书也不会给用户造成损失。但如果是推荐商场里的英语培训就完全不同,价格很高,花费用户时间很多,无法确认培训质量。
这点在电脑网络上也有所体现,比如纯虚拟的推荐:好友,音乐。前者无论是Facebook,新浪微博,开心网等都在使用。但总体来说,我听到的用户意见都是非常反感。因为推荐好友给用户带来了负担,意味着自己的主页被别人看到,加了好友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看到,不加又担心得罪人。而推荐音乐,比如豆瓣、虾米,用户没有负担,所以比较容易接受。
让用户接受,一方面是可以推荐风险小的产品,比如市场活动,降价甚至免费赠送。像英语培训,既然风险比较高,就换一个没有风险的,持优惠券免费上课,吸引过来用户的比率就会提高。另一方面就是符合用户自身喜好的,她很难拒绝的推荐。比如分析出用户非常喜欢某某甜品店,那么在她进入到一个商场,马上给她推荐那家甜品店的位置就会很大程度上实现让她去店里消费。
4, 涉及的隐私程度
但这又引出一个问题,想象某天你去超市,有一个售货员跳出来说,我知道你经常在周五晚8点,买A牌子的草莓口味牛奶。然后递给你一瓶,估计你不会说谢谢,而是会说:你怎么知道!
像之前所说,如果通过移动互联网研究用户行为,应用程序可以达到比用户还了解自己的程度,等于是程序帮助用户思考,帮助用户做决定。这确实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会让用户感觉不适应,甚至有点恐怖了。
这个度的掌握,我感觉是因人而异,比如我能接受的爆隐私程度就比较低,现在还是不会去用街旁这类会显示自己所在地方的应用,电脑上也不会选择记录自己的搜索内容,尽管这可能会给我提供一定程度的方便。但相信也会不少用户也可以接受应用记录自己的地理位置等信息,接收推荐的餐饮信息等等。
5,推送的频率,时间问题
在各种情况都合适的情况下,推荐的频率和时间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在一条街上走,不断收到周围推送的打折信息,相信用户一定很不耐烦。在不同的时间段推荐不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我的感觉是,离做决定的时间越近,造成的购买可能性越高。
这就好像是超市要把促销的牌子放到产品旁边,而不是列个大表放到最前面。比如用户早晨收到一个饭馆的优惠,到中午他很可能会选择其他饭馆,而在他中午在想今天去哪里午餐的时候,收到一个饭馆的优惠券,很可能就会选择这家消费。
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移动互联网这样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全天候的跟随用户,随时在线,收集用户的行为和心理,简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用户头脑和身体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很可能会改变消费者主动搜索的习惯,慢慢适应被动接受推荐的方式,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消费市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用户推荐产品
🙂狗狗开干了,咱小人物还是找轻量级的试验为好 1 花差花差农民 字67 2010-12-12 19:46:29
🙂对你说的第1,2,5点我考虑过 2 ziotean 字2214 2010-12-12 08:54:05
🙂data mining...呵呵 花差花差农民 字0 2010-12-12 19:38:02
🙂那个维络城似乎应该考虑这种功能 1 卡里其亚 字148 2010-12-12 06:45:17
🙂然也 萨苏 字56 2010-12-13 15:47:08
🙂那个老板不是做互联网出身的,而且他这么做我看还有一个原因 花差花差农民 字88 2010-12-12 19:34:51
🙂未来有无限可能 1 陶醉 字28 2010-12-11 07: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