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4章 乱像初现

无论僧俗贵族们对霍尔米兹德一世有多么仇视,推翻霍尔米兹德一世,或者剥夺霍尔米兹德系继承权的大事,依然是萨珊帝国历史上的首例。这么大的事,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在前台幕后谋划和操作,哪路神仙有这么大能量呢,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人,祆教大穆贝德卡提尔(Kartir、Kirder、Kirdi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大穆贝德卡提尔,右侧是铭文。从这个石刻,能看出古波斯人的容貌,与日耳曼人确实很像 =====

根据阿拉伯文史料记载,萨珊帝国第一位大穆贝德是Tansar。大致在太宗朝晚期,卡提尔当上大穆贝德。260年前后,也就是太宗对罗马亚洲的两次攻略期间,卡提尔以大穆贝德的身份,在摩崖石刻上留下了一大段铭文,用来宣示他在新征服土地上的宗教地位,此文英文版由已故著名英国籍伊朗学家玛丽-博伊斯(Mary Boyce 1920~2006)翻译,中文版由笔者翻译,翻译的很生涩,大家凑合看吧:

首先我—卡提尔,以我的灵魂的名义,为祆教信仰和君主做了大量艰苦而繁重的工作。

And from the first, I, Kirdir, underwent much toil and trouble for yazads and the ruler, and for my own soul’s sake.

在伊朗和非伊朗的土地上,我燃起无数火坛,又为发展祆教组建许多教士学校。

And I caused many fires and priestly colleges to floourish in Iran, and also in non-Iranian lands.

在王中王陛下大军所过的非伊朗土地上,本有很多火坛和教士。

There were fires and priests in the non-Iranian lands which were reached by the armies of the King of kings.

包括叙利亚省及其省城安条克、西里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卡帕多西亚省及其省城凯撒利亚与周边地区,涵盖本都、亚美尼亚省、格鲁吉亚、高加索阿尔巴尼亚、Balasagan(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以南,阿卓佩蒂尼以北的地区,今阿塞拜疆境内),直到阿兰门(也叫打耳班关)的诸多地方,这些火坛和教士遭到吾皇沙普尔和大军的屠杀、焚掠和废弃。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Antioch and the province of Syria, and Cilicia, and the districts dependent of Cilicia; the porvincial capital of Caesarea and the province of Cappadocia, and the districts dependent on Cappadocia, up to Pontus, and the province of Armenia, and Georgia and Albania and Balasagan, up to the ‘Gate of the Alans’ – these were plundered and burnt and laid waste by Shapur, King of Kings, with his armies.

我受皇上圣命,管理这些土地上的教士和火坛,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或掠卖他们。已经被掠走的教士或火坛,必须送回原处。在这片土地上,我将让马兹达崇拜发扬光大,优秀教士们得到应有荣誉。

There too, at the command of the King of kings, I reduced to order the priests and the fires which were in those lands. And I did not allow harm to be done them, or captives made. And whoever had thus been made captive, him indeed I took and sent back to his own land. And I made the Mazda-worshipping religion and its good priests esteemed and honoured in the land.

从这篇信心爆棚、不可一世的铭文来看,太宗朝的卡提尔已经是帝国宗教界、博士集团无可争议的第一把手。霍尔米兹德一世在位期间,卡提尔获得了头衔 【Magupat of Ohrmazd】,这个【Ohrmazd】是双关语,前文说过霍尔米兹德就是阿胡拉-马兹达的转写,所以这个头衔既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博士】,也可以理解为【霍尔米兹德的博士】。到了巴赫兰在位期间,卡提尔又获得了【Magupat of the Blessed Bahram and Ohrmazd】头衔,意为【神灵庇佑的巴赫兰与霍尔米兹德的博士】,这个头衔很值得留意,巴赫兰的名字不仅放在了霍尔米兹德前面,前面还有美化语【神灵庇佑的】,这一切都说明卡提尔在巴赫兰朝获得了远比霍尔米兹德朝更高的权势和地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卡提尔另一处铭文,在伊朗的东北部圣城马什哈德附近 =====

除了石刻头像,考古学家们共发现了4处他的石刻铭文,对一位非君主的人物来说,这种待遇在萨珊帝国是即使不是一无二的,也是非常罕见。根据这些卡提尔的石刻,他做了增加祆祠、火坛、僧侣数量,提高其质量和影响的工作,严酷打击了摩尼教、基督教、犹太教、佛教、以祖尔万派(Zurvanism)为代表的各色祆教异端。对于皇帝,卡提尔也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他认为【理想的君主】(ideal king)应当将宗教置于一切事物之上,要对宗教顾问言听计从,根据祆教信条和教义来行事。君主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大穆贝德和贵族顾问的建议,对外决策战争、和平,对内任命军政官员,保证和促进经济繁荣,实现公正司法等等;甚至包括狩猎、宴饮、婚姻等看似细微的皇家、百姓事物。君主还应该是臣民的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楷模典范,更要为自己的各种决策负责,不能将责任推给臣子。剥离那些浮华的辞藻,卡提尔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君权应当服从教权,皇帝要听命于他这个大穆贝德。

这些无可争议的考古证据,加上一些广为流传却又自相矛盾的【据说式】史料,巴赫兰一世的上位,是由卡提尔策划的,至少卡提尔是最重要的策划者之一。坐上宝座的巴赫兰一世,也无愧于卡提尔的期待,对卡提尔言听计从,许多伊朗史学家说他是【一个被博士和贵族们操纵于鼓掌之中,意志薄弱的玩物】(a weak-willed plaything in the hands of the magi and nobles)

就在巴赫兰一世虔诚而狂热的清算摩尼、非祆教各教和祆教异端的大环境下,任何卡提尔及其党徒所不喜欢的人物,都可能被戴上一顶异教徒或异端的帽子,而遭到严厉整肃,轻的破财丢官,重的家破人亡,上至功勋卓著位高权重的功臣宿将,下至斗升小民布衣黔首,人人自危、战战惶惶,不知卡提尔的屠刀何时落到自己脖子上。火祆恐怖气氛弥漫全国,进而政局动荡、军心不稳。

萨珊帝国动荡不安的同时,她的头号劲敌罗马帝国也在按自己的轨道运行。275年奥勒良在东征萨珊帝国的征途中遇弑,导致这次东征流产。由于奥勒良功勋卓著,颇受中下层军人拥戴,参与弑君的高级将领又很多,所以愤怒的军人们为了给奥勒良复仇,屠杀了一大批元勋宿将,加之奥勒良无子,所以动乱结束后,一贯野心家层出不穷的军队居然无法产生皇帝人选,于是军人们将皮球踢给了老牌橡皮图章元老院,就这样元老院最后一次真正行使了选举皇帝的权力,一位资深官僚塔西陀(Marcus Claudius Tacitus)当选为皇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罗马塔西佗皇帝 =====

塔西佗皇帝在位只有1年,276年遇弑身亡。这一次军队没有再烦劳元老院,自行选举了禁卫军长官弗洛里阿努斯(Marcus Annius Florianus)做皇帝。在弗洛里阿努斯的钱币上,这位皇帝头戴密特拉式皇冠,说明他与巴赫兰一世一样,也是密特拉的信徒,但这不能确保他们俩能和平相处。根据东罗马帝国编年史作家马拉拉斯(John Malalas)的记载,276年上半年,弗洛里阿努斯继承奥勒良的遗志,起兵东征萨珊帝国。在他与大军途径圣保罗的诞生地、西里西亚首府【大数】(Tarsus,也译作塔尔苏斯,土耳其东南部)时,弗洛里阿努斯与偶像奥勒良一样遇弑身亡,终年65岁,这次东征又无果而终。登上罗马帝位的,是大将普罗布斯(Marcus Aurelius Probu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弗洛里阿努斯的铜币。正面是头戴象征太阳神密特拉皇冠的皇帝胸像,反面右侧是全身赤裸,手持狮皮、大棒的大力神赫勒克勒斯,他正在为左侧持矛握剑的弗洛里阿努斯加冕。 =====

弗洛里阿努斯的未遂东征期间,巴赫兰一世的宫廷可能不在泰西封,而是在太宗新建的胡泽斯坦城市贡德沙普尔,该城的与古都苏萨很近,地处同一地缘单元,背对伊朗高原,面对两河平原,又有卡伦河通往两河下游,进可攻退可守,其国防形势比无险可守的泰西封强得多。弗洛里阿努斯的意外身亡,让巴赫兰一世大大松了一口气。

无论摩尼是瘐死狱中还是被剥皮实草,摩尼肯定死于276年下半年,摩尼死后不久,巴赫兰一世也驾崩了。由摩尼、巴赫兰一世的死期,笔者猜测只有30 ~ 40岁的巴赫兰,健康状况并不太好,这位意志薄弱的君主,又被弗洛里阿努斯的未遂东征吓得不轻,他感觉自己死期将近,便加快了为子孙拔刺的进度,匆匆害死摩尼。

276年底,在位3年的巴赫兰一世去世,享年不会超过40岁。我给巴赫兰一世的谥号是【绍帝】,取【疏远继位曰绍】之意。

太宗去世后,短短4年间,萨珊帝国就更换了2位皇帝,欲知巴赫兰一世的继承者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看下一章《温馨帝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