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曼斯泰因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 香山居士

共:💬21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失去的胜利第二章 战略形势

第一编 波兰战役

第二章 战略形势

下述三个因素在波兰战役中对战略形势具有决定意义。

-德军的兵力优势――其先决条件为德国当局准备在西线接受相当冒险,以便集中主力对

付波兰。

-地理方面的情形使德军可以分别从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以及斯洛伐克用钳形运动来围歼

波军。

-从一开始,苏俄在波兰后方就一直构成潜在的威胁。

德国的战斗序列与作战计划

德国的计划人员决定在西线尽量接受上述冒险。陆军总部对波兰发动攻击时,所用的兵

力为四十二个师的正规部队(包括一个新成立的装甲师,即第十装甲师)和一个由奥得

-瓦尔塔盆地中的要塞部队所新编成的步兵师,即第五十师。一共为二十四个步兵师、三

个山地师、六个装甲师、四个轻装甲师、四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此外还有十

六个新成立的师,只有在总动员之后才能编成,预定用在第二波到第四波攻击之间。这

些部队最初当然不能算是第一流的部队。号称希特勒近卫师的党卫军师和一两个加强党

卫军集团军也都奉命参加波兰战役。在西线方面只留下十一个正规师,一些大约相当于

一个师的要塞部队(以后改编为第七十二步兵师)和三十五个新编师,作为第二线到第

四线的部队,完全没有装甲或摩托化部队。所以虽有四十六个师的兵力,但其中只有四

分之三适合作战需要。

第二十二步兵师,曾经接收了一个空降师的训练与装备,留在德国境内供陆军总部直接

调遣。

德国空军主力也用在波兰方面,共分两个航空队,在西线方面只留下一个较弱的第三航

空队。

如此分配兵力,德国当局所冒的风险确实相当巨大。因为波兰战役的短促是出人意外的

(这种结果有一部分是由于失败者本身的错误所造成),而更重要的是当波兰战败之际

,它的西方盟国又完全采取坐视态度,所以这些冒险才不为人所注意。

应该认识到,这时的德国统帅部已经知道法国陆军的实力在九十个师左右。实际上,在

一九三九年秋,法国在三个星期之内,一脖喑?08个师的兵力。[根据蒂佩尔斯基的记

载]――其中包括五十七个步兵师、五个骑兵师、一个装甲师和四十五个预备师,此外

还有强大的坦克和炮兵部队支援。(注:不过在最初阶段,这些兵力中有一部分留在北

非和阿尔卑斯山的国界上。)法国的预备师都是由受过充分训练的预备役人员组成,而

德国的新部队却大部分是由新兵或第一次大战中的老兵组成。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从第一天起,法军在西线的兵力就已经大大超过德军。另一方面,

英国对于陆地兵力所做的贡献却十分有限。一共只有四个师,甚至于到十月上旬才到达

欧陆。

德军对波兰的作战计划基础,是想尽量利用其边界的形势,以便从一开始起即能包围敌

人。所以德军的部署是在侧面上分成两个距离颇远的集团,而留下中央地区(奥得-瓦尔

塔盆地)几乎门户洞开。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波克上将,参谋长萨尔穆斯将军。下辖两个集团军,包括五个步

兵军和一个装甲军。一共有九个正规步兵师(包括新成立的第五十步兵师,由要塞部队

改编而成,并不满员),八个新动员的步兵师,两个装甲师(加上新成立的“坎普”坦

克任务部队),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一共二十一个师。此外在东普鲁士

还有柯尼斯堡和罗兹的要塞部队,在波美拉尼亚还有内兹旅。

在这个集团军群中,第三集团军在东普鲁士境内展开,集团军司令为库茨勒将军,第四

集团军在波美拉尼亚境内展开,集团军司令为克鲁格上将。这个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切断

波兰走廊,把骑兵兵力集中投掷在维斯瓦河东岸,再向东南或南方前进。在突破那累夫

河一线以后,就从背后攻击维斯瓦河上的波兰守军。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斯特上将,参谋长曼斯泰因将军。这个集团军群的兵力比较

强大。它包括三个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司令为利斯特上将;第十集团军,司令为赖

歇瑙上将;第八集团军,司令为布拉斯科维茨上将。总计起来,这个集团军群有八个步

兵军和四个装甲军,共计十五个正规步兵师,三个山地师,八个新编师和机械化部队的

主力――四个装甲师,四个轻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一共为三十六个师。

第十四集团军展开在上西里西亚工业区以及摩拉维亚东部和斯洛伐克西部。第十军在上

西里西亚的周围和克鲁兹堡的南部。第八集团军在西里西亚中部,位于奥尔斯东面。这

个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击败在维斯瓦河大河湾和加利西亚境内的敌军,用强大的摩托化兵

力向华沙冲进,采取宽广正面尽可能迅速地攻占维斯瓦河上的渡口,然后再与北面集团

军群合作,以毁灭波军残部。

波兰的战斗序列与作战计划

在平时,波兰共有三十个步兵师,十一个骑兵旅,一个山地旅和两个摩托化(装甲)旅

。此外还有几个团的国界守备队,一大堆自卫营和驻在格丁尼亚-赫尔地区的海军部队。

换句话说,波军的总数相当可观。不过,它的武器装备却大都是第一次大战的旧货。它

的空军虽然有一千架左右的飞机,但也够不上现代化标准。德国方面已经估计到,在战

时波兰的师数还可以增加一倍,但是有没有必须的装备却似乎是个疑问。根据蒂佩尔斯

基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记载,在战争爆发之前,波兰所召集的各团,只够编成

十个预备师,但即使如此,它还是来不及把他们都按预定计划编成师。虽则如此,但在

战役过程中,德军情报显示还是出现了一些预备师的番号。波兰统帅部对于其兵力的部

署有如下述:

沿着东普鲁士的边界,在波尔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一线前方,有

-在苏瓦尔基与罗赞之间有一个战斗集团,有两个师和两个骑兵旅。

-在莫拉瓦两侧为莫德林集团军,共有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

-在波兰走廊地带有波莫瑞集团军,计五个师和一个骑兵旅。

从瓦尔塔河直到斯洛伐克边界,面对德国国界的共有三个集团军:

-波兹南集团军,兵力为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驻在波兹南省西部。

-罗兹集团军,兵力为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驻在维伦附近。

-克拉科夫集团军,兵力为六个师,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摩托化旅,驻在琴希托霍瓦与卡托

维兹之间。在后面两个集团军后方又有普里索集团军,共为六个师与一个骑兵旅,驻在

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地区。

最后,沿着喀尔巴阡山脉边界,其深入侧面由一个喀尔巴阡集团军担任掩护,它基本上

是由预备单位和自卫营所组成,采取梯次部署。另有一个预备集团军,即皮斯科将军的

集团军,包括三个师和一个摩托化旅,留在维斯瓦河上的莫德林――华沙――卢布林地

区。此外,在战役过程中,又在布格河以东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波里希集团军,主要是为

了对抗俄国和保护后方。

事实上,当德军开始入侵时,波兰方面的部署尚未完成,因此很可能上述分配并未完全

达成。

对于波军部署的评论

除非其基本思想就是想要掩护一切东西,而且决不自动放弃任何东西,否则波军部署的

战略目标就很难确定。这样的政策通常总是会使较弱的一方一败涂地。几年之后,希特

勒也有了这种相似的经历――可以证明他对波兰战役的经验并未好好加以学习。

波兰在战略形势上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的兵力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边界形

状使德军可以从两面,以后甚至还可以从第三个方面同时发动攻击。当波兰当局仍然不

肯放弃“守住一切?西”的思想时,实际上也就证明了心理和政治方面的意图是极难涌残酷的军事现实互相配合。

除了毕苏斯基元帅和极少数头脑冷静的波兰政治家外,几乎没有一个波兰人曾经认识到

:因为他们不合理地通过强迫手段从邻国苏俄与德国获得了大量领土之后,就更使波兰

处于危险的境地。波兰全部人口仅有三千五百万,其中真正的波兰人只有二千二百万,

其余都是日尔曼,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犹太等少数民族,他们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压迫。

除了依赖同盟国法国以外,波兰人在德俄两国军事力量积弱的时候,花了太多时间去梦

想侵略的机会。有人想突袭孤立的东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另外还有人想采取最短的路

线夺占柏林。

当德国在东普鲁士和奥得-瓦尔塔盆地中已经建立了要塞工事,而且以后又开始再武装之

后,这种梦想也就应该归于幻灭了。可是波兰的政客与军人,依赖法国人在西线的军事

压迫,他们心中仍然死抱着这种妄想。上述部署从最初阶段来看,当然是代表防御思想

,不过也可以判断他们的意图是设想一旦法国的援助生效之后,马上就可以转守为攻了

此外,波兰的参谋本部也缺乏自己的军事传统,那是要靠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成形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波兰人的天性也是乐于攻击而不擅防守的。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在

波兰军人心中,依然怀念其往日的光辉,至少也有这种下意识。我曾经看过利兹-斯密格

雷元帅的一张画像,那是以波兰骑兵的冲锋为背景的。反过来说,新成立的波兰陆军又

是接受的法国教育。因为自从一九一八年以来,法国的军事思想一直是以静态战争经验

为基础,所以当然很难使波兰人获得作战速度与机动的观念。

因此可以想像得到,除了不愿放弃任何东西以外,波军的部署计划实在没有任何明确的

作战目标,只不过是过去的侵略野心与今日面对强敌必须作防御准备的需要这二者之间

的折衷而已。同时,波兰人也误以为德国人会采取法国式的攻击模式――那是不久就会

退化成为阵地战的。就这方面而言还有件很有趣的事情也值得一提。战争爆发之前,我

们曾经接获一个来源非常可靠的密报,那是与波兰的理想攻势有关的。据说波兰总统或

利兹-斯密格雷元帅的亲信都主张波军的部署应具有攻击性,包括把强大兵力集中在波兹

南省的计划在内。尤其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据说这个计划实际上是由英国人建议的。

在这种环境中,我们觉得整个情形都似乎不太可能。可是以后却发现波兰人的确在波兹

南省集结有相当强大的兵力,尽管从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一个最不可能遭遇德

军攻击的方向。在布祖腊河会战中,这个波兹南集团军终于遭到毁灭。

事实上,在波兰方面也并不缺乏合理的建议。据施赖德上校报道,魏刚将军曾经建议把

防线设在涅曼河,波尔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等河流后面。从作战上来说,这

是惟一适当的建议,因为这样才能避免遭受德军包围的可能,而且同时利用河川障碍,

也可以相当增强波军对德国装甲部队的防御能力。此外,这一条防线一共大约只有三七

五英里长,而从苏瓦尔基到喀尔巴阡隘道的波兰国界线却长达一一二五英里。不过如果

接受这种建议,当然必须放弃整个西波兰,那却包括了这个国家最宝贵的工业和农业地

区,所以任何一个波兰政府如果采取这样的步骤,那么本身就可能先行垮台。同时更应

记住,即使在战争开始时就进行如此广泛的撤退,也不一定就能使在西方的法国人增强

进取精神。还有,如果把整个西波兰都让给德国人,那么是否会对俄国人产生鼓励作用

,更是一个公开的疑问。他们也许会认为时不我待,会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在东面可

能分得的赃物。

所以,施赖德上校又说,波兰军官学校的校长库特泽巴将军也曾提出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他在一九三八年初曾向利兹-斯密格雷元帅提出一个备忘录。他坚持认为决不应考虑放

弃“波兰重要战略地区”的问题,这个地区包括罗兹和上西里西亚工业区以及波兹南,

库特诺和基尔斯等有价值的农业区都在内。所以他主张的部署,是放弃防御波兰走廊或

波兹南省,实质上与一九三九年最后所执行的方案大致相似。作为波兰防御的基础起见

,应建立一个广泛的要塞体系,在东普鲁士边界,从格鲁德亚兹到波兹南,形成一个宽

广的弧线,并沿西里西亚边界,从奥斯特罗沃,经过琴希托霍瓦直到切斯津为止。同时

,库特泽巴也指出,仍应准备尔后对东西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攻击。要修建这样巨大的

要塞体系,实际上完全超出了波兰的能力限度。尽管如此,库特泽巴却已经认识到,除

了波兰对德国在军事上是处于劣势之外,他对法国的支援也有清醒的认识,因为他说即

使法国给与最大限度的军事援助,在最初六到八个星期之内,波兰还是必须要依赖自身

的资源来渡过难关。所以他想沿着上述“重要地区”的西面周界进行战略性防御。而预

备队则在后方地区集中,以便尔后采取决定性行动。

我已经说过,一九三九年波兰陆军所采取的部署,实际上与这位将军的建议非常相似。

不过他所设想的是把主力集中在托伦-彼得戈什-格尼兹罗地区,而在一九三九年的部署

,却似乎有两个重点,一是在东普鲁士周围地区,另一个则面对着西里西亚。

一九三九年的波军部署,其目的既然是想掩护一切?西,包括前方的波兹南省在内,涌于德军不仅拥有数量优势而且也具有迂回能力,所以那是注定要失败的。那么波兰应该

如何作战才能避免这种失败呢?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库特泽巴将军指出的战略要区是应该主动放弃还是由于德军从

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所作的包围,结果与波兰陆军同归于尽?这也是在一九

四三年到一九四四年之间,每逢希特勒要求我坚守顿尼茨盆地,第聂泊河一线和苏俄其

他地区时,我一再向他提出的同样问题。

照我看来,对于波兰的问题,答案其实非常明显。从他们的最高统帅部的观点来看,一

切结果就要看波兰陆军,有没有能力不惜一切成本使战争拖延下去。必须等到西方国家

发动攻势,才能迫使德国人把大部分兵力撤出波兰国境。虽然工业地区的丧失,就表面

上看将使波兰不能进行长期战斗,但只要战斗兵力继续存在,就仍然有赢回它们的希望

。无论如何,波兰陆军决不应让自己在维斯瓦河的西面或两岸受到敌军包围。

波兰问题的全部关键就是“争取时间”。很明显,在波尔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一线的

前方任何地区都不可能进行任何决定性的防御,但在南方侧面却也许有这种可能――为

了扼守在维斯瓦河与桑河之间的波兰中央工业区,这个正面应推进到杜拉杰克河为止。

最重要的是避免遭到从东普鲁士与西斯洛伐克两路进攻的德军包围。在北面可以利用的

防御障碍是波尔-那累夫河一线,以及直到莫德林或维索格拉德要塞为止的维斯瓦河。这

无论如何可以构成一个坚强的天然障碍,而旧有的俄国要塞虽然已经落伍,但还是可以

提供一般补助性的支援。此外,即使有任何德国装甲兵力从东普鲁士方面出现,那似乎

也决不会拥有太强的实力。

南面的问题就是扼守喀尔巴阡山中隘道以阻止德军深入波兰后方的迂回运动。这两个任

务,毫无疑问都是可以用有限的兵力来完成的。把波兰兵力展开在波尔-那累夫一线前方

,所犯的错误与把强大兵力推进到走廊和波兹南省突出地带是同样严重。对于从南北两

面的深入迂回行动作了必要保障之后,也就可以在波兰西部,进行迟滞性战斗,但应随

时切记,德军的攻击主力一定会来自西里西亚方面。这又有两个原因:①这个地区的铁

路和公路网利于强大兵力的集中,而波美拉尼亚或东普鲁士的情形都远远不如。②如果

经过波兹南向华沙前进,那么纯粹是正面攻击,就作战上来说是效率最低的,所以德军

最不可能采取这种途径。

波兰的兵力集中,也不应像他们在一九三九年那样接近边界,而应该向后靠,以便可以

发现德军的主攻方向。这就是说在波兰走廊和波兹南地区都只应留下最少量的必要兵力

,以集中最大兵力用以对抗德军从西里西亚方面所作的主力攻击,尤其是在波兰统帅部

手中,应控制一个适当的战略预备队。如果波兰人不是那样长时间地沉醉在侵略梦想中

,而早已集中力量改进在托伦与格鲁德亚兹之间的维斯瓦河上的旧德国要塞,那么他们

至少可以延迟从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分别前进的德军的会合时间,同样如果对波兹南

能适当的进行要塞化,也可以限制德军在该省的行动自由。

另外有一点值得讨论,就是利用内线的地位来依照情况的发展分别向西波兰南北两端进

行反击的可能。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不大。第一,缺乏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这样的回旋。第

二,波兰的铁路网无力担负这种规模的调动。第三,任何大规模的部队运动,不久都有

被德国空军及装甲部队阻止的可能。所以惟一可行的就是只能在波尔-那累夫-维斯瓦-桑

河(或杜拉杰克河)一线后方进行真正的决定性防御,而在其他地区就只能为争取时间

而战。不过随时应注意的是,从一开始,主力就应针对西里西亚方面,而对南北两侧也

同时必须要有确实的保护。

如果西方国家对波兰坐视不救,听任它受命运支配,那么虽然有任何措施,也依然不能

挽救其最后的失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过,这些措施却至少可以使波兰人不至于边

界地区那样容易地被击溃。正是因为他们在边界地区被迅速击溃,所以波兰最高统帅部

才不能在维斯瓦河一线进行一连串战斗,或是把兵力撤到河川线之后以进行另一个有准

备的防御战。

从第一天开始,波兰就只能为争取时间而战。它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设法挡住敌人的攻

击――最后只能退到河川线后方去――以等候其同盟国在西线发动攻势,这样才能迫使

德军自动撤退。所以这似乎应该是波兰军事领袖们的职责,他们应该坦白地告诉执政当

局,除非西方国家能够保证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就立即倾其全力在西线发动攻势,否则

波兰就决不应与德国发生战争。

当时的波军统帅利兹-斯密格雷元帅在国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他肯提出这样一个警

告,那么任何波兰政府都决不会不加以重视。仅仅为了延缓对德战争的时间,波兰政府

也都应该乘时机尚未完全断送之前,先就但泽与走廊问题与德国协议解决。

1940年,我们在法国的部队俘获了一份信件,上面的日期为一九三九年九月十日,那是

甘末林将军写给驻巴黎的波兰武官的。很明显这是一封回信,因为波兰人询问他们何时

才能获得有效的军事援助。甘末林要该武官转告利兹-斯密格雷元帅的话,内容大致如下

“在东北地区,我们正规师的半数以上都已开始行动。自从我们越过国界之后,德军就

开始进行激烈抵抗,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可是我们却被动地陷入静态战争之中

,而敌人对防御却有着良好准备,同时我们也缺乏必要的炮兵……从开始起,就有空中

战争与地面作战相配合,而我们也知道有相当部分的德国空军正在与我们对抗。”

“所以我已经履行了我事先提出的诺言,在法国动员后的十四天,开始用我的主力发动

攻击。我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由此看来,事实上波兰事先的确曾经获得了法国人的保证。唯一的疑问就是当法国人声

明要过了整整十四天才能发动攻势时,波兰最高统帅部对此是否感到满意。但无论如何

,事实却已经证明,这种诺言的含意却绝对不等于对波兰的迅速有效的援助。

因为华沙政府对于同盟国将要采取的行动产生了幻想,同时对波兰陆军进行长期抵抗的

能力未免估计过高,所以波兰的失败就成为一个必然的后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