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中国政府对萨米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关注 -- Emyn

共:💬9936 🌺84379 🌵123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变数与展望( 4 )

为什么酱油群众对河里面的某些大棋思想有不同意见,就是因为酱油群众觉得如果某些事情不符合“common sense”,说服力就不像星光闪耀的“大牛”身份那样那么强了。

比如说,在03年以后不少群众对今上给予厚望。这倒是无可厚非,群众总是希望国家向上的罢,就连酱油群众其实当时也对今上有一定的期望。不过那时候常见的大棋就是绵里藏针,证据是某人80年代那年在西藏如何如何。对这一点酱油群众就不那么有信心了。酱油群众那时候就想像了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在西藏出事的时候,某人在中央没有做出指示的时候,勇于承担责任,下达了命令;另一个场景就是在西藏出事的时候,某人自己并没有独立做出决定,是在得到了中央的明确指示之后,下达了命令。这两个场景是哪一个?酱油群众不能确认,因此就不能说某人绵里藏针。那是不是这就说明某人因此就性格懦弱呢?也未必。不过,在不能明确到底在西藏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还是暂缓对某人过早下断言为好。这就是当时酱油群众的态度。

再比如,有一段时间内汪书记的声望非常高,大棋们告诉大家,汪书记反腐力度非常大,证据就是黄光裕陈绍基许宗衡的落马。这酱油群众又不得不对大棋纳闷了。这汪书记明明在黄光裕出事前还和他亲密接触过呢,怎么可能是汪书记动的手?又有大棋说亲密接触是因为汪书记“不动声色,深藏不露”。酱油群众忍不住要问大家一句,看汪书记那样子,像么?反过来其实酱油群众还要替汪书记喊冤,这黄光裕跟汪书记亲密接触之后没几天就落马,汪书记面子上肯定是挂不住。汪书记好歹也不傻,怕是被手下人给坑了吧?

至于陈绍基许宗衡,酱油群众也要纳闷,这陈绍基看他的简历,简直就是广东本土干部的大哥大。而且不要说陈绍基是政协主席,就连许宗衡都是深圳市长。这深圳市长的地位大家不会没概念吧?这样的级别,也就中纪委动得了。否则别说是汪书记,就连天不怕地不怕,又有princeling光环加持的三少,到广东也不会敢动这两人。这两个人是小小的文强可比的么?

不过呢,虽然不能动辄把什么都说成大棋,也不能按照新唐人什么暗杀政变拔枪的逻辑来解释。还是要按照常理,权力斗争的最后落脚点还是权力。比如说江湖中人的事情,要说两人一团和气,思路一致,肯定是落进大棋的思路不靠谱;但要说两人见面就摔碎了茶杯,拍裂了手掌,那又是贻笑大方了。政客关心的是权力,可不是口舌之争,更不会像街头混混那样逞匹夫之勇。从政客的角度,某人某一年的3月12日在某会同某代表团座谈时讲了一些“小事”,主要就是说他在某场运动当中赞成百万雄师的观点(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解释了)。为什么非要提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如果在这件“小事”上抱着大棋的思路不放,那么那以后的种种事情,也就不容易解释清楚了。所以大棋思路要不得,新唐思路也要不得。

说了这么些,主要就是这个系列之前得帖子,酱油群众的瞎猜虽说是瞎猜,其实因为信息比较多,把握多少还是有那么六七分的。可接下来讨论的是咱们的王主任,现有信息太少,就一点把握也没有。不过这王主任还比较重要,把他联系起来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所以酱油群众想把自己没有一分把握的思路跟大家讨论一下,这是真正的天马行空,大家在心里给自己提醒,不要被酱油群众没有一分把握的思路给误导就可以了。另外,如果大家能互相分享一些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判断也更容易一些。

因为酱油群众从今上的面相上来看,不太像心机很深的人(酱油群众对这一判断把握不大,大家最好自己独立思考),然而这几年很多事情,又不是没有心机就可以解释的。所以酱油群众认为今上还是有帮手的。而每次出行,必有两大主任,酱油群众认为另一位主任其实可能是管家的角色,不是帮手的角色(酱油群众对这一判断把握大一些,但没有绝对把握,大家最好自己也独立思考)。这样一来,就得出王主任是这几年一系列事情的幕后主导了。

为什么酱油群众非跟王主任过不去,其实是有几点原因的。第一点就是经历两任而不倒。虽然大家都是党的干部,不是某个人私人的干部,可是这王主任每次出行都有,私人的色彩也太浓了一些罢。而王主任好歹也是上一任提拔的,现在常伴这一任的身边,换了酱油群众,只怕见了上一任都要有些尴尬的,毕竟酱油群众的面皮比贾诩要薄多了。另外,这一任如果不是同王主任关系很紧的话,其实是可以将王主任调往其他地方如文献室党校的,更不必在5年后非要到书记处不可。

第二点,就是王主任的经历。王主任是78年进入复旦国政系做研究生的。8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的想法就不用酱油群众介绍了吧,大家只要回忆一下同时代的,同年龄层的,出名的知识分子就明白了。那时候不要说高校普遍“自由化”思想严重,就是中央党校都不例外呢。酱油群众记得有一篇回忆文章(是关于不太出名的人的,实在记不清是谁了,不过这件事是记得的)提到一个小故事,说80年代初某位同志要调到中央党校,结果党校的某位负责的同志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这个人思想保守,太“马克思主义”(!)了,不合适。大家听了这个小故事,很多事情(包括这两年的如天勇同志等的一些中央党校教授的言论)就明白了吧。不能因为中央党校的名字中有一个党字,就一厢情愿的认为那里面的人都是信仰社会主义的“老古董”。自从80年代以来,思想界的主流是偏“自由化”的,在中央党校这样的“社会主义理论机构”也不例外的。当然了,如果在80年代之前就已经进入党校了,那么就算是信仰社会主义的老古董,别人也是很难赶走的。但是思想篇左的新人要进党校就比较难了,除非把自己的倾向遮掩起来。作为8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出身,王主任的想法,大家可以多少猜出来倾向性了罢。另外,80年代初出身的复旦的知识分子,大家也可以想到几个例子,比如说某雄。另外某勤虽然在复旦的时间晚一些,还在空军“政治”学院待过,其实也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复旦博士。这里要提醒一句,酱油群众绝对没有校际坑的意思。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上的自由化问题,绝大多数学校都有。

第三点,就要从王主任的著作入手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