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嫁给太监续集 [全文完] -- 萨苏

共:💬307 🌺3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六

事情要先从元隆顾绣的兴旺说起。

元隆顾绣,总店在北京崇文门附近,今天依然是一个享誉四海的著名品牌。其实,这个品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元隆”,和“顾绣”。元隆,是仲恺公商号的大名,顾绣,则是当时对刺绣的美称,因为苏州进士顾名世家的刺绣最为精美,民间便把刺绣称为“顾绣”了。这就象因为雪个灌水灌出了水平,大家都把饮料水叫“雪碧”了一样。顾名思义,元隆顾绣就是元隆商行刺绣分行的意思。

不过,今天的北京元隆顾绣在解放前就和天津元隆没有什么关系了。抗战期间,元隆收缩业务,不再经营刺绣,便把这个品牌卖给了一家山西商人 ?C 说起来那时候也没商标法,仲恺公能想到把一个品牌卖出去赚钱,思想满超前的呢。

最早的元隆顾绣,正是夏大伯建议下开设的,这件事仲恺公十分顾虑,因为元隆向来只批发绸缎,尤其北京当时已经有瑞义成,江宁顾绣等不少类似买卖,都是十分强劲的竞争对手,经营刺绣能否赚钱大是问题。

夏太监说他们的货我看过,给我一年工夫,我拿脑袋担保肯定比他们的好。( -- 其实,夏太监不懂刺绣,他说这话是咬着牙的,为什么?夏大娘说法 ?C 他想给他“相好的”帮忙阿。)

反正是仲恺公信任了他,投出钱来让他开店。夏一跳还是主管经营,但不做一把手,一把手是仲恺公从天津派来的一位大公子。

一年以后,元隆顾绣打遍京师,一枝独秀,不是一般的红火。

这下子乐坏了仲恺公,也乐坏了店铺里的伙计们,因为元隆对职工不论有无股份都有分红,在当时相当另类。

有钱了,问题也就来了。

什么问题呢?俗话说饱暖思淫欲,伙计们手里有了俩钱,就开始胡来。不少人偷偷去八大胡同找个相好的。元隆的伙计们都是宿在店里,现在话说准军事化生活,可是照样挡不住他们半夜翻墙出去胡闹。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来这怎么和甲A运动员翻墙泡吧走顺了道呢?

可见,手里有了俩钱,如果管不住自己,在哪个时代都会出问题的。

这可不是个好事。

首先,元隆是个管理相当严格的旧式企业,号称在全行业里开门最早,关门最晚,一开门,伙计就不许坐着,一直站到晚,还得精神抖擞,给客人看那股子利落劲。这要是晚上出去胡闹,回来还能精神么?

别说伙计了,甲A的队员去泡一晚上吧,第二天再踢比赛不也是一样的不在状态么?

其次,沾上色,就不免勾上赌,甚至发展到抽大烟,这些玩意儿都是连着的。当伙计的能有几个钱?花光了难免作鸡鸣狗盗的事情,那铺子里还能安生么?

夏太监觉得很头疼,他也曾经苦口婆心劝过,啊,挣俩钱不容易,给家里老人寄两个不比填了窑姐儿的坑强?可是自古以来思想教育总是很难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一来人家根本不认帐 ?C 你怎么知道我夜里出去了?有证据么?二来背地里说老夏没那个东西,他自己是用不着去八大胡同。。。你在水里我在火里,你不理解我啊。

这思想工作就没法作了,夏太监一看说不通,算了,我不说了,我每天锁门巡夜查人。

中国人有一个优点抑或缺点就是特别善于钻制度的漏洞,上锁?人家能钻窗户,能撬锁;查夜?早查呢,查完了我再出去,晚查呢,我已经回来了。还有顶缸换人的,通风报信的,在门口放上尿盆让太监趟的。。。招数五花八门。几天下来夏一跳瘦了一圈,两眼变得跟红煤球似的,白天算账老出错,他觉得这一招这也不行啊。

更糟糕的是一把手大公子根本不支持他。

这位大公子经营上很有才干,能双手打算盘,看帐过目不忘。无奈少年得志,毛病也是不少的,一个是奢靡,大公子住店时候茶坊极欢迎他,因为他打赏痛快,另外衬衣穿脏了从来不洗,随手就扔,他走了茶坊总能有不少意外收获,当然欢迎他了。第二个是好寡人有疾,已经娶了四房太太,还经常出入风月,现在想想此人大概是有点儿精力过剩。

如此,上梁不正下梁歪,他怎么会支持夏大伯“扫黄”呢,只觉得老夏多事。

夏大伯为此犯愁,所以见了杨梆子就诉苦一番,他的意思如果厅长大人和仲恺公说说,压一压大公子,也许他的事情就好做些。

杨梆子听罢哈哈大笑,说这个管不住可不行,不过,仲恺公那儿我是不会说的,我给你出点主意吧,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我先帮你把这个大公子收拾了。

夏大伯那敢情好。

杨梆子说别急,然后再帮你把这伙子混蛋收拾了。

夏大伯说您可真行,有多大的把握呢?

杨梆子说一点儿问题没有,不过教你之前呐,你可得帮我个忙,我这次进京给人送礼,就送你这儿的顾绣,要的急,别给我误了。

夏大伯看看数量,说我也是一点儿问题没有,到时候准有你的。

说到这儿,就得解释一下,那时候元隆顾绣的产品,是极好的礼品,其他铺子多下功夫都难竞争得过它。元隆顾绣的掌家师傅是宫里出来的老宫女藏四娘,也就是夏大娘说夏大伯“相好的”,夏大娘也十分手巧,藏四娘指点她知无不言,但就是铺子里的材料,同样的丝线同样的缎子,下了极大的功夫,绣出来的东西和店里的绣品放在一起,就怎么看怎么粗糙。可是店里的绣工女孩子,也是藏四娘的徒弟,往往不过才学了一年工夫罢了。

这件事儿,夏大娘十分的纳闷,问藏四娘,四娘也不明白,问夏大伯,夏大伯则是微笑不语。

直到有一次,夏大娘看见夏大伯给绣工的女孩子打洗脸水吃了醋,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待续]

元宝推荐:雪个,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