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左搞右搞都摆脱不了我P民的本质 -- 金牛镇人

共:💬51 🌺50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P民生活系列,二。

旨于让大家了解一个平常可能关注不到的中部农业县。

90年左右,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起飞,第一批不安于现状的农村人选择离开一直生活的故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94年至97年物价上涨,而对应工人工资上涨,参照建筑工人的标准(因为父母做这一行每到快过年的几天,工人就来我家结账,所以比较了解。)。

1994年25元每天,1995年28元至30元,1996年35元。1997年35至40元,每个工人每月从工头那里领300元日常生活费用,吃食堂每天3元至3.5元菜金,不管饭。当时春节过完元宵出门,农忙不回家,至腊月20左右回家,一年瓦工的账本上是270—280个工左右。按照1996年的标准,每年可以带5000左右返乡。而如果是夫妻档,妻子小工,一年除去在外支出,有7000元至8000,技术工技术好,省吃俭用的可以达到9000元。亲眼所见,一个亲戚,这样省钱的,几乎不买什么日用品,几乎每天中午和晚饭吃的都是豆瓣酱拌饭,喝的是自来水,而到了中午鼻子上挂着泥浆就一份包菜吃饭见的太多了,这就是农民。经历几年外出务工,农村从95年开始,开始了第一次腾飞,大量的小洋楼取代了原来的土坯房,和砖瓦房。红砖价格,不准确,凭借记忆,记得应该是从95年8分,一直涨到97年的0.25至0.28元一块,即便这样产能不足,买砖需要提前很久预定。那几年竖起来很多烧砖的大烟筒。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央的调控,到98年农村第一波自建楼房的热潮才渐渐退去。由于见到第一批外出的家庭土房变楼房,和轻壮年消费群体的外出使农村经济活动大范围萎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外出务工的队伍。以至于镇上的街道从下午到晚上放眼望去看不到几个行人的地步。(注:我们镇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心镇,90年代金融机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行政单位俱全。2所初中,1所高中。)

2004年之后,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原本萧条的县镇级经济建设的复苏,农1代中的一部分人踏上了回家并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崭新的模式。2007年后,这个现象越发明显。

原因如下:

1,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跟70末,80后,90后的竞争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2,10多年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使他们考虑新的生活模式。

3,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4,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工人工资的差距不断缩小。

5,家乡生活成本低。粮食,蔬菜,鸡蛋等自给自足。

6,县镇一级的商业机会,门槛相对较低。

7,就业机会的增加。

8,城市房价太高。

本届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政策给县镇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一批在发达地区淘到第一桶金的农1代返乡建厂,而新农村建设吸引福起来的农1代回家做房地产开发,形成大量的就业机会。农1代出卖10多年青春稍有积蓄,而返乡之后面临的再就业问题,他们有一部分选择转行,经营小本生意或是进入乡镇企业。为了生活的便利选择从村子里走出来,去乡镇,或是县城买房,县城开店等逐步完成从农村人口到城镇人口的转变。这么一批农1代,为县镇一级的经济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流动资金,农村经济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农1代大多出生在60年代,平均学历水平在初中,并且在发达地区长期生活。他们跟40 50年代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很深。他们关注国家的政策,对政策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唯一不变的,他们有着农民阶级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样由农民工返乡的农1代,他们身上农民阶级的烙印已经很低,而更多散发着是基层工人阶级的光彩。

一个人口输出县的变化。

县镇级企业数量逐步增加,庐江县金牛镇,普通操作工工资,2004年800元;2006年,平均1000元每月。2010年,县内企业80后操作工不含保险,工资在1200元—1500元,甚至更高。服务行业,最低工资800元每月。(小弟雇佣了一个陪孩子读书的母亲800元,实际收入应该有1000元,包一顿工作餐。这也是我这一行的最基本工资)本地建筑工人工资,技术工,80元至90元(点工)。小工60元每天。如果技术工包工的话,达到100多一天。 小弟现在正在家装,找的不是装修公司,而是游击队,说一下我的2个邻居家的瓦匠活工资,现在在贴我家瓷砖。建筑面积136平,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瓷砖,和前期修补,3600元一户。一个技术工,一个小工,平均15天结束工作。 昨天刚运了3吨水泥,3吨黄沙,1吨瓜子片。雇佣2个工人从1楼挑上5楼,早上7点,干到下午4点结束,搬运费480元。父亲算过一次帐,一块购入价红砖0.2元,运到5楼,一块红砖的需要支出0.5元。

自2008年,KAPPA,NIKE,AD这三家平民级高端运动品牌先后进入县城,而且生意很好。同时城区个性服装店如雨后春笋般,到2009年末,进入一个平稳时期,并且保持盈利。2009年末,第一家4星级涉外宾馆开业,而新城区,有个5星级宾馆已纳入规划。而经济型宾馆这几年发展很快。今年暑期,本县第一家肯德基开张,4个收银台同时收银,暑期出现排队到机动车道的状况。2006年,志邦橱柜第一个进入县城,2010年,欧派,海尔,志邦并驾齐驱。瓷砖品牌:一线品牌除去诺贝尔,其他全部拥有。由于本人经营行业原因,每天接触身份证,2006年经营至2010年,本县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理发店,大型的餐饮,宾馆,洗浴中心从业人员,外地人比例已超过本地人口(由于在城区,工厂的流动人口比例不是很清楚),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很年轻,他们不是农1代,而是85后,90后。

2006年回老家至今,房租变化,住宅,按照我目前住的交通方便,教育方便,三室一厅,2006年5000一年,2010年1W一年。有装修的1.2W,带卫生间的单间,3000至4000每年。商铺不是很了解,商业街40平商铺6至8W每年。我所租的房子,70平,宽3.5米。06年1W一年,2010年,2.5W至2.8W一年。

出租车起步4元,燃油附加费1元。出租车售价,2006年营运证和1年车龄的夏利,吉利5.5W,2010年车价值5000不到,转让价16W.

2006年当时最好的小区,最好的楼层2500元每平方。2010年4300元一平方。(PS:我们这里房价涨的太快,苦。)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米和蔬菜不包括时鲜。其他跟城市持平。

有能力留在大城市最好,县镇一级不是天堂,不过他们在发展,在壮大。

家乡经济的发展给予农1代机会,农1代的返乡给家乡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通宝推:厚积薄发,小乌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