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重读万里风中虎 “如何认识希腊式危机” -- 晓兵
陈经 :制造业一亿人就够了,服务业也解决不了问题(?)
老共的政经两法宝:支部健在连上,支部建在行(银行)上,我前面写过,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可积,因此老中政经系统很难退化,惯性很强;
现代科技网络经济,欧美白经济中很大一部分,不能小看,不完全是金融骗子经济;
老共模式,官办工业化城市化,土地银行金融市场,是不是太有些土的掉渣了,太黄了吧?
黄当然实惠,科技人民战争也管些用。科技这个问题讲不清了。
历史上看,科学的进步需要数学,物理学等各个学科的交流和突破,世界范围。目前看,这个世界交流中心还在欧美。
当然,短期和实惠看,欧美科技除非是再次”革命“,白经济未必比黄经济实惠.
但老中人才济济,如何人尽其才,都去抢三个代表当?有那么多的位置?
--------------
陈省身,流形;
数学闲话(二)——拓扑(2)流形 45 明日枯荷包 字4582 2010-09-02 08:11:03
杨振宁,规范场;
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场电和磁分量“E”T “B”=零,场不传输实际力,但其势not=零。“无力”场实际对带电粒子运动产生可测效应。
--------
单层石墨的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以及最小电导率的研究(单层,石墨片,效 ...
单层石墨的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以及最小电导率的研究(单层,石墨片,效应,电导率, ... 作者:罗涛学科专业:凝聚态物理授予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导师 ...
--------
“石溪忆旧——杨振宁的学生回忆杨振宁
二 杨氏金字塔里遗忘的珠宝
虽然想起了特里曼的警告,我还是冒险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维格纳教授,这是因为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Aharonov-Bohm effect)。”[⑨]他突然直起腰,给了我一个九十度的鞠躬,“谢谢你,你今天给我上了一课。”说完他就离开了。我不十分清楚怎样具体地将A-B效应和维格纳的问题联系起来,在开会期间我们也再没讨论过这个问题。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在维格纳为大会作总结性发言时,他因为我提醒他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而向我表示感谢。的确,就那个问题,他想得比我多。当我回到布鲁克海文时,我把这一插曲说给了毛里斯·高德哈伯(Maurice Goldhaber)博士听,毛里斯说,“维格纳不会在文章中向你书面表示感谢的。”我没有问毛里斯为什么这么说。到很久之后的1983年,会议论文集寄到了我手中,我像对待以往的会议论文集一样,看也没看就把它放到了书架上。过了些时日之后,我忽然想到了毛里斯的评论。出于好奇,我打开由A. Zichichi 主编、Plenum Press 出版的1980年意大利埃利斯国际亚核物理国际学校论文集《高能物理极限》。我找到了!维格纳在书面文稿中也对我表示了感谢!在论文集1065-1073页上维格纳的总结性发言稿中,他关于电磁学的一段阐述非常有洞察力,我想把它引用在这里:
“让我回顾一下我过去对电磁学的认识。当我得知要用规范量电磁势来描述电磁场时,我很不喜欢。规范量不能测量,因而不具有‘实在性’。你可以将电磁势增加任意一个梯度,而不会改变它的效应。这表明至少在经典理论中,电磁势不是一个可观测量,而在量子理论中也同样如此。因为我不喜欢规范理论,而乔博士好心地提醒我注意阿哈罗诺夫和玻姆的文章,那篇文章显示了规范概念的用处。它证明,如果用规范场来描述电磁场,那么场对穿越其中的带电粒子的作用将是局域的,而如果用电磁场,即电场和磁场,来描述,那么局域的描述就不再可能。这时,从一束电子产生出来的两个电子束之间的干涉,将不能由它们所穿过的电场和磁场来唯一地描述——两个电子束之间的场也会产生作用。但是,如果用电磁势来描述该场的话,描述将是局域的——两点之间的势差隐含了两点之间的电磁场。因此在量子力学中,须在一个可观测的非局域作用和一个不可观测的局域描述之间做出选择。经验表明,第二种描述更简单,因而采用它是合乎情理的。人们也已经这样做了。”
2002年,也就是今年,是维格纳诞辰100周年。在纪念维格纳的这一特殊时候,我要感谢维格纳的好心,感谢他给了我如此珍贵的体验。
虽然维格纳非常富有洞察力,但他显然没有读过或者想到杨在1974年所写的一篇论文,“规范场的可积形式”(Phys. Rev. Lett. 33 (1974) 445-447),杨在该文中阐述和强调了什么是描述局域规范理论的基本量——不是场,也不是规范势,而是不可积相因子,后者体现了电磁学中的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
在1970年代后期,通过研讨会和谈话,我从杨的研究所中了解了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及其重要性。我显然知道自己可以回答维格纳的问题。但是,不仅我在学生时代没有涉及过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即便是现在的研究生们,也大都没有学过它。多数量子力学和电磁学教科书都没有提到这一效应。我牢牢地记住了从杨和杨的研究所里学到的这些知识,而且在我讲授量子力学和数学物理时,我总是把这一效应介绍给学生。(我还将讲授一门有关电磁学的课程,到时我也会在课程中讲到它。)它如此地简单、优美,学生理解它不成问题,而且它也正如杨所强调的那样,非常重要。“
---------
这问题我也想过,搞生产也不是出路 [ 陈经 ] 于:2010-09-23 00:04:20 复:3081061
制造业就业其实一亿人就够了。服务业也解决不了问题。
大批普通人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随着人数的增长也会增长,但会"边际效应递减",多到一定程度就没意义了。制造业服务业都会饱和。10亿人怎么组织,怎么生活生产,不止是经济。可能结论是养起来。
结论肯定不是养起来。 [ 坐言起行 ] 于:2010-09-24 19:45:33 复:3083202
结论肯定不是养起来。
人的价值是什么? 是思考,劳动。 被养起来的,其实与猪无异。 一亿人搞生产足够, 不仅够,而且可能将来还会减少。 服务业解决不了问题,那是因为现在的服务业还是在以资本的利润追求为导向,不是以人的需要为导向。 试举一些十亿人可做的事情。
搞科研,天才大师咱不论。 不大不小有上进心的AP之流。 如果有一组有足够学术技能的脑力technician 给他搜集,分析,综合资料, 能省去他多少沙里淘金的时间?他搞研究的深度,广度,速度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为什么没有这种职位,没有这种体系? 现有经济体系不需要,不允许。
河里有个帖子谈社会福利症者。读者都是怒其不争。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认为可以”歇歇脚“的标准。未达到前拼死拼活,干劲冲天。 达到了就开始讲”品质“ ”闲适“ ”心态“ ”别太累“ 了。 那么如此看来,社会福利症者只不过是个歇脚标准足够低的普通人而已。 象本嘉明这样强调不断学习进步,并能付诸行动的人有多少? 把社会大众培养成这样的公民,要多少人力物力?
”穷无三代,富无三代“, 处逆境,可以堕落也可以奋发。处富贵盛世,则从整体上来看,无例外的要生骄奢淫逸之心。 某些世家能数百年不衰,无非是在教育后代方面有一套标准,找出了什么是真正精华的,有助于持续发展的人的品质。 只要将这些品质教给子孙,那纵然天资平平,也能有中上之成就,而且可传及子孙之子孙。所以能衰而不败,落而不垮。 以此为标准,世上有多少合格的父母? 不合格,也不能不让别人生小孩。 那社会怎样能在教育学,伦理学,道德环境,社会制度上保证父母不够合格的小孩能得到实质上平等的养育机会。 这里又有多少岗位可以提供。
如此种种,可做的事情多得是。 现在看不到这些事情,是因为人类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处于野蛮蒙昧阶段。 每个人的第一要务是生存,谋利。 对个体,利益集团无利可图的事情,就是没必要,也不可能现实长期广泛存在的事情。思想被这个限制住的话,那十亿人无非是互相洗脚,衣服上画花,指甲上涂油,摔吉他,撑伞拎包,哪有正经事可做。 放开这个限制,何愁十亿人没事做。 十亿颗脑袋想出来的有意义可做的事情,只怕一个人是想象也想象不出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091173
杂谈:为什么贫穷,为什么发达,这是一个问题 [ 飞天鸭 ] 于:2010-09-26 23:54:07 主题帖
“但理想的第三产业,就是这样一张网络,可以把普通的国人都包罗进来,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艰苦奋斗,直接去发达国家的口中取食。如何建立能与国家的经济总量配套的,有中国特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第三产业,将是我们在这一世纪的主要任务“
很久以前有一个新闻,说一个哈佛毕业的美国姑娘嫁给了一个河南的小保安。该新闻曾经在充斥了在美国读书的优秀中国学生的小圈子里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表示难以理解,因为大家既感到自己和那美国姑娘是同类,却又没有人能想象到自己会有嫁/娶一个保安的可能。虽然后续报道还说,那个姑娘成为中国媳妇后,刚结婚就成了光荣的中国访民中的一员,现在只是想讨论一下第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的原因。
首先,一个哈佛毕业的美国姑娘,不等于从国内读书出来的学子,一个中国小保安的身份对她的意义,与对大陆留学生的意义是不同的。在她看来,这个小保安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小伙子,其他的身份反而是次要的,就像白人殖民者和那个印第安所谓公主,美国官员和中国女青年,默多克和邓文迪那样。她们身后的娘家势力是自己的族群和国家。
所以,我们自己的族群或者国家本来应该是个人可以依靠的一笔财产,只是比较难以取现而已,对海外华人来说,母国的对外影响力,国际形象,给自己身份地位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国内的人来讲,由于和周围人的对比不是那么显著,感觉通常不深,但回头看起来,却很可以清晰地看到,是身后的大系统决定了个人能获得资源的基本参数。
如果从这种把个人置于系统之下的角度出发,个人的财富,显然绝对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的腰包,而是相对于他所身处的社会系统的一个复杂函数,而这个函数并不是简单的总和叠加,而是和周围社会组织度有关的。
不明白我在说什么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古代的贵族子弟,幼时有乳母嬷嬷,稍长有丫环老妈子,这是外在的支持网络,但更进一步的话,旧时代里只要凭借他的身份,就可以得到社会里各种难以想象的资源和门路,如此不可谓不富有。
而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都被折合成金钱,权力无非是管理现金流的能力,公共权力是对税收的处理权力,连对实体企业的并购,也要把员工,管理,效益等等统统折算成金钱。这样做的优势是,一切都被数目字化,透明化了,金钱(也就是权力)可以流向使其达到最快增值速率的地方。
资本怎样增值?马克思的说法是,靠剥削剩余劳动力增值的,显然并不那么简单,更直接的说法是:资本靠组织化把原子式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形成比个人加成要大得多的组织力量;资本主义又给个人以投资的权力,从而通过“民主”的力量,选择最被需要,被认可的企业,最有前景的不动产,等等等等。
当然,这都是理想情况,在这种理想情况下,社会里的个人凭借或是金钱,或是工作的联系,卷入了不断逐利的资本主义世界中,随着资本的不断累积分一杯羹。传统理论认为,产业可以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但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组织化本身而不是工业化,不如说工业化是与文艺复兴,大航海, 科学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配套产物,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直接结果或者原因。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组织化,甚至是民主式的组织化?只要看到资本经济的整个过程对于有产者来说,是创造需求——要求投资——通过高回报创造更大的需求的过程,就可以注意到对于有产者而言,这个过程类似于拉票,选举,上台者给支持者回报的过程,而雇员参股等等组织方式,又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从而维系了整个社会的运行。
相对于资本主义形成的发达国家体制,马克思早就敏锐地指出,对无产者来说,他在资本主义就如民主社会的非法移民,就是一个无解的死结。穷国或者穷人的最大问题是,本身没有资本,就如没有选票的人,即使有需求,也没有驱动资本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另一个表示方法就是,他们本身处于资本网络里的边缘地位。所以,这些穷人的需求无法引来资本的进入。
如何能提高自己在该资本网络中的地位,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把自己成功地编入这个网络中,这个过程除了个人的、家族的努力之外,最根本的还是作为终极群体的整个国家的努力。
而在资本主义网络里,是存在着明显的隔阂的,资本逐利的概念只能在同一个发达国家联盟能比较接近真实,在其他情况下,能不能进入资本世界,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的背后还有文化,军事,群体心理,等等。
目前的世界,存在着由现存发达国家建构的一个资本主义网络,主要以欧洲列强及其后裔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资本主义网络一百年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也是一个事实。这个资本主义网络控制了全世界的大部分资源,并且成功地使其他的大多数国家成为其的资源供应国,一个世纪来,只有日本成功进入其中,“四小龙”接近发达,中国“崛起”。
这背后的历史文化问题可以另开篇章了,无论如何,这几个国家/地区的成功之处都有些共同点,一个是先后基本解决了进入该网络的政治阻碍,这个问题朝鲜就还没有做到;一个是经过艰苦奋斗使自己进入的那一部分不断吸引资本;最后一条是通过国家/地区的自主建设改善整个社会的组织度。因为欧洲人,是从来不了解“世界大同”的道理,不会对弱者加以同情的,这个奋斗历程类似于第一代留学生的辛苦,不过是在一个国家的量级来说的。
但是,目前我们也知道,日本也好,四小龙也好,中国也好,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讲,一个问题是在这最大资本主义网络中处于“集体打工仔”的地位,实际上处于随时可以被炒鱿鱼的状态,只不过这个打工仔的产能太高了,老板暂时还狠不下心开掉而已;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建成需求驱动,网络发达,再投资渠道完善的资本主义体系;房价的居高不下,就是一个侧面证明,证明我们还几乎没有向外抢钱的能力,只有挣点血汗钱,再进一步用于买地买房的倾轧之中,甚至造成实际上的代际剥夺;最后,对于国家内部社会网络的建设,我们还做得很不够,造成国家内部的没有能力把自己绑入资本主义网络的大批底层群众实际的被剥夺状况。
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在欧美国家的企业还没有抢钱的能力,还在以“赔钱赚吆喝”为主。这一原因直接造成积累的财富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也就是内部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兴旺发达时的循环。这是第一产业的问题,还是第二产业的问题呢?显然都不是,可以说,这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及相关地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的问题。
如果历史地来看,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如金融,法律,咨询等等,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和核心和原生部分,而不是并列和附属,美国的实体经济几乎架空,但第三产业部分却越来越壮大和繁荣,就是一个表象。
而建立完善的第三产业,甚至不亚于工业化的过程之艰难,因为既然是产业,就是一个有上游、中游、下游的利益链条,其中需要的是对于人的培养、塑造、和管理,其中需要的教育改革及投入,乃至社会结构的重新调整,又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巨大变迁,其变化不小于前三十年的改革力度。
但理想的第三产业,就是这样一张网络,可以把普通的国人都包罗进来,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艰苦奋斗,直接去发达国家的口中取食。如何建立能与国家的经济总量配套的,有中国特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第三产业,将是我们在这一世纪的主要任务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泉畔人家:“最后的疯狂“,也许还要十年吧 18 晓兵 字7746 2010-09-29 04:25:00
🙂转:经济学概念探讨2.2 –人民币发行知识的整理 1 晓兵 字210 2010-09-29 05:23:16
🙂欧美认“逻辑”,老中念“易经”,麻烦不小都有赚 3 晓兵 字836 2010-09-29 05:00:56
🙂陈经 :制造业一亿人够了,服务业解决不了问题(?)
🙂政委是红生产专家,他算的应该靠些谱 1 晓兵 字413 2010-09-28 13:14:59
🙂老大,您的文字俺看不懂,能理理顺再发言嘛? 杜撰 字0 2010-09-26 17:59:41
🙂说实话 2 lxgw 字160 2010-09-28 12:37:47
🙂老外"逻辑"老中"家" 2 晓兵 字1524 2010-09-28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