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城市没足够工作岗位是明确的事实

2农村在化肥和良种产出前,需要人力和水利建设投入,是明确的事实.

3

宣传是叫他们去农村建设是明确的事实.

4

他们干的很坚苦,生产了大量粮食建设了大量水利,建设了农村,是明确的事实.

5

农村的工程差不多了,城里出有了新岗位,就开始分批调回知青回城工作,是明确的事实.

6

最后几年不考虑安置一刀切回城,大量无处安置的失业走向犯罪,是几次严打镇下去的,也是明确的事实.

基于以上这些明确的事实,我的逻辑基本是可以保证的,当然也有不够明确的客观证据.

但也确实有一些是现在还不掌握的事实:

1

我们只知道知青通过坚苦工作,生产建设了,但具体生产了多少,建设设施起了多大作用,目前是缺乏具体数据的.

2

一刀切回城时,是否对安置问题,有过相应论证,对事后的犯罪潮是不是有过一定的预估,这个也不知道.

3

有关知青下乡,目前有一些资料,是描述了下乡前,基于生产和供应需要的论证的.

但也有一些主观性非常强的东西,主观强调,基于生产和供应等原因的论证都是假象,真相是毛想对知青进行迫害,然后就绕来绕去找理由,说明为什么毛会想害知青.

前者是可以按客观逻辑作对应的,后者就只能靠主观意断的认可了.而有些办后面一种事的人,和作前面事的人,是有重叠的.

这种反复倒底是一些个人的行为,还是有一定组织目的行为,这也是个问题.

4

应该说知青问题,在相应的一些问题里,还不是主要的,涉及的利益和人,特别是危害人群是相对少的.

而在一些其它更严重的事务中,是隐约有一些人影,若隐若现,这些人在九十年代时比较狂,所以不太怕冒头,好些人就是在那时叫人隐约看到些样子的.

有些事,是不是有一些,有很大连贯性,和一定固定的人员和行为模式的,高能量人群在影响.

怎么影响的,这也是个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