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翻译)语言是否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上) -- 清溪照影

共:💬14 🌺1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翻译)语言是否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下)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使用地理方位的语言交流习惯迫使操此语言者从咿呀学语开始就要注意周遭环境里的事物,如太阳的位置、风的方向等等,这种注意在生活里一刻不停,从而形成了对每时每刻自身所处方位变化的精准记忆。地理方位语言的日常交流对说话者来说每天都是强化思维训练(据估计,正常情况下,古谷语每十个词之中就有"东南西北"中的一个,还往往附带准确的手势)。这种不间断感知地理方位的习惯是从婴幼儿期就培养出来了的:研究表明,这种语言族群里的孩子从2岁起就开始使用地理方位,在7到8岁就完全掌握了。这种早期的强化训练造就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毫不费力,信手拈来。如果你要问古谷人他们怎么知道北边在哪,他们不知道如何解释,就如同你无法解释你如何知道"后面"在哪。

这种地理方位语言更让人称道的效果是,其方位感会随着时间延伸,而不只是在一时一地。如果你讲古谷语,当你要讲述你的任何记忆时,那些记忆都以地理方位图的形式储存在你的脑海里。有部片子里,一位古谷人向他的朋友讲述他年轻时在鲨鱼肆虐的海区弃船逃生的故事。当时他和一个老人同船,遇上风暴,翻了船。他们跳入海中,奋力游了3英里才上岸,可他们的牧师雇主更心疼那条船,而不是庆幸他们死里逃生。这故事情节惊险,但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故事完全是按照地理坐标讲述的:他从船的西边跳入海水,老伙伴从东边入水,他们看见一条大鲨鱼向北游来,等等。这个地理方位或许是他当时现编的?可很凑巧的是,几年后此人又在电视片里讲同样的故事。两次故事中的地理方位丝毫不差。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讲故事时的手势。比如,他用手势描述船是怎么翻的时候,表达的地理方位是一致的,而无论他面对镜头是什么方向。

心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情况下,类似古谷人的操地理方位语言者记忆中的现实图景是一样的,却和我们不同。虽然对如何解读实验结果众说纷纭,但有一条压倒性的结论是,我们储存信息的时候会忽略方向的转换,而操地理方位语言者却不会。如何理解这种区别呢?假设你和一个古谷人去旅行,住在一家大酒店里,房间盘根错节,走廊九曲回环,房门毫无二致。你的古谷驴友就住在走廊对面的房间,你走进他的房间,房内摆设也一模一样:左边是浴室,窗帘都关着,右边靠墙有张桌子,桌子左角上摆电视机,右边是电话。总之,两间房毫无区别。但如果他走进你的房间,他看到的就完全不同,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南北颠倒了。他房间的床在北边,而你的床在南边;他的电话在西边而你的在东边,等等。你看到的是同样的房间,而古谷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房间。

那么,语言还会以其他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体验么?最近,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表明,我们是通过母语感知色彩的。不同语言里的描述色彩的词汇变化很大;如英语里的绿色和蓝色是不同的颜色,而在很多语言里它们是同一种颜色,只是浓淡不同。这么一来,语言里对颜色的区分就会要求我们针对现实中的不同色彩修正我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如果我们的语言里对色差不同的一种颜色有不同的词,我们的大脑就会夸大这种色差。说来也许奇怪,我们欣赏夏加尔的名画时的感受,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语言里是否有蓝色这个词。

也许在将来,研究者们也能去探究语言对人的更细微感知的影响。比如,有些语言如秘鲁的马策斯语,就好像最吹毛求疵的律师一样,要求马策斯人明确他们究竟是怎样了解其所陈述的事实的。你不能像英语那样简单地说"有个动物经过这里",而是必须用不同的动词形式来说明究竟是直接经历(亲眼看到那个动物经过)、推断(看到足印)、推测(一天中的那个时刻通常都有动物经过那里)、还是只是听说等等。如果某个陈述的"言据性"不正确,就会被认为是撒谎。所以比方说如果你问一个马策斯男人他有几个妻子,除非他此时此刻可以看到他的那些妻子,否则他只能用过去式,回答大致是:"上次我核对有两个(There were two last time I checked)"。毕竟,如果那两个妻子不在场,这个人就无法完全确信自从上次见到她们(即便只是五分钟以前)其中一个是不是已经死了或与别人私奔了,所以他不能用现在时态把这件事当成事实来陈述。总是得想着认识论而且如此这般仔细而复杂,这种习惯会不会对讲这种语言的人的人生观或真理观、因果观产生根本影响?等我们的实验手段更敏锐的时候,就可以用实验研究来解释这些问题了。

  

  很多年来,母语被说成是限制我们思考能力的"监牢"。一旦事实表明这样的说法没有依据,就被用来证明一切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其本上都是相同的。可是,过高估计抽象思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确实不对。毕竟,与直觉、情感、冲动或实践技能支配下的决定相比,每天我们到底能有几次要用到推理逻辑来做决定呢?文化从婴儿时期灌输给我们的思维习惯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以及对所遇到事物的情感反应,其后果或许远远超出到目前为止实验证明的那些;这些或许也对我们的信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显著影响。我们现在也许还不知道如何直接量度这些后果,或者估算其对文化或政治误解有什么样的影响。然而作为彼此加强了解的第一步,我们可以比假装大家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做得更好。

  

  Guy Deutscher是曼彻斯特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的名誉研究员,其新作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Why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in Other Languages(本文即由此书摘录)将于本月出版。

译后记

百度这个秘鲁印第安土著马策斯人时,赫然发现天涯有人提前几天翻译了,似乎就是稍微粗糙点。

关键词(Tags): #语言 思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