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共:💬190 🌺2869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件可能的、奇怪的“抄袭”事件:网友素质大提高!

应侯范雎:王可那本书似乎出得比我那篇晚

没错。王可那本书2008年才出来的,而应侯楼主在西祠的作品是原作[1][2],即这些类似的文字的起源处,所以其他网友及王可,可能就是抄袭他的了——这是我本贴题名来源。

好吧,这个我们先放一边。但我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应侯楼主看来目前依然不接受自己在胡思杜一文中加入这幅著名的“鬼见愁”对联是夹杂私货,即

那时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

但经过我搜索后发现,沈卫威[3]、罗尔纲[4]等权威的胡适研究中从来没有对胡思杜的描写出现过这一付对联(废话,因为这幅对联1966年才出现;而且楼主严重歪曲了罗尔纲的原意)。

而且简单翻阅网上大量文字都雷同的作品——按应侯楼主的辩解,是别人抄袭他的——发现一个特点:即所有标明了是“应侯范雎”这一作者的,都采用了“那时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这一说法,比如[5],还有别人转载但是标出了应侯是作者的[6]。互联网之大,我自不是敢确保;且有几篇没有标明应侯是作者的,也用了这么一副对联。

大量没有标明应侯是作者的帖子,却并没有用这一付对联,这样的“转帖”很多,比如[7],甚至包括一篇2009年发表在著名的nz集中地“凯迪社区”的帖子[8],都没有采用这一句。而王可出版的《我们那个年代》中,也没有包括这一付“鬼见愁”对联[9][10]!

莫非是说,现在网友转帖、以及“无良作者”抄袭他人作品出版的水准都已经如此之高、历史素养如此之好,都可以从一个长篇帖子中特意剔除“鬼见愁”对联这一句了?这...这...原来广大网友的素养之好,甚至包括凯迪社区!我非常地拥护这一点是真的!

[1]http://www.xici.net/u7000083/d19643921.htm

[2]http://www.xici.net/u7000083/d34118606.htm

[3]http://ishare.edu.sina.com.cn/f/7675097.html

[4]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384195.html?from=isnom

[5]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2129.shtml

[6]http://www.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342964&PostID=16535751&idWriter=0&Key=0

[7]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158948&forumid=91

[8]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3106843&boardid=64&usernames=%CE%A7%B9%DB%C8%BA%D6%DA&action=&Announceid=3106843&stable=&skin=0&uid=109523&userids=109523&page=1#3106843

[9]http://blog.dwnews.com/?p=43242

[10]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567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