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话科研人搵工(上) -- 穿越
少数精英院校不缺钱,能在自己看重的培养对象身上砸钱,让他十年磨一剑,坐个十年冷板凳然后出个惊天动地的大成果。但大部分一般性院校做不到这点。管招聘的领导必须估量出候选人有没有能力在几年内弄进足够多的科研经费来养活实验室,同时给系里带来新资源。所以要看候选人的出身、性格和交际能力。如果候选人的博士、博士后导师是大牛,人脉广,这个人的师兄师弟就多,容易互相照顾拿经费。如果候选人善于拉关系,爱和人合作,拿钱的前景也会比较光明。
因为这些因素,科研单位招人时难免会出现内定、走过场的情景。有的时候在面试候选人之前,负责面试的委员会已经大概知道该投谁的票了。不过因为程序规定,必须走个过场,在专业期刊上打广告然后拉几个垫背的来充数。当然绝大部分情况的确还是没有内定的,但是有内定的事也不少。所以有的时候看外校来面试的年轻人满怀憧憬,信心十足努力表现,觉得挺可怜、可悲的。他们不知道面试结果在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不过,这种不公平是很难纠正的,学术界毕竟是聪明人成堆的地方,基本上人手一博士学位,谁也不会落下个明显的把柄让人抓,碰上了只有自认倒霉。但是如果某个候选人各方面都比内定人选强的太多,招聘委员会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被迫做出妥协也不是不可能。我听说过的一件事,就是有次有个来面试的候选人比内定人选强不少,招聘委员会最后只好给那候选人offer。不过狡猾的鬼子使了把坏,找了个茬给他的待遇比原来预定的差很多。那人也不缺其他地方的机会,于是就拒了,委员会然后就顺理成章地,理直气壮地招了内定人选。
既然这些潜规则是打不破的,所以大家不如就这样想,如果你应聘教职被录取了,说明你实力超群。如果你没被录用,没准是你赶上内定,黑幕了。这样子讲也许是阿Q精神,不过总比你自个儿郁闷半天要好不是?
那么,没有丰沛人脉的你,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大杀器呢?
有的。就是前面被剧透了的科研项目申请经验。如果在找教职之前有写项目的成功经验,基本上这个人在学校里拿到教职就十拿九稳了。这个办法加分效果巨大,能让你真正脱颖而出,超过竞争对手。原因前面刚提过,招聘委员会真正看重的是候选人将来拉钱进系里的潜力,所谓学术水平、出身,只不过是拿钱的必要前提而已。如果候选人能证明自己有实力、有经验拿项目,自然比招一个没有过经验的人风险要小得多。所以有个同事很感叹地跟我说过,要是候选人拿过一两个科研经费,比发过Nature, Science都重要多了。无独有偶,一个礼拜前的《Science》也有类似的提法,谢谢大问号指出来 大问号:这周的science也有篇文章谈博士后。
不过呢,这条明显的终南捷径也不容易。正常科研项目是不会给博士后的,只有少数专门面向博士后的项目。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僧多粥少,竞争会有多激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拿项目甚至比发好文章还要难。没好文章肯定申请不到经费,有好文章博士后也多半申请不到经费。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得手。但这些少数的幸运儿几乎就都能确保找到教职了。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老板申请项目时把博士后的名字挂进去做Co-PI。为人好,经费压力不大的老板有的时候允许博士后在面试的时候提或者在自己的推荐信里写进去,承诺如果单位给了offer,博士后可以带一部分科研经费来。这种事是相当容易打动面试人的。
秘诀说完。其实对当过PI的人来讲都不是秘密,关键是很多博士后并不知道。
不过呢,这篇文章虽然是给想做PI的博士后们看的,但结尾的时候要岔开句话。就是实际上大部分博士毕业后如果不改行的话,最终都进了公司。想进公司的话压力就没这么大了。只要选个有热门技术的实验室做博士后学个几个月,掌握好技术后就可以在工业界开始找了。做博士后成千老其实意义不大,如果看重生活质量的话应该考虑公司,朝九晚五,挣得也多。但公司里政治斗争多,人际关系比学校里要多花不少时间,赶上经济萧条的时候容易失业。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啊,得仔细权衡。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发现和技术相关的帖子,班长给加精的概率很大啊 2 郭嘉 字36 2010-09-06 16:46:23
🙂闲话科研人搵工(下)
🙂房顶也不是都能portable的 1 配额他 字43 2010-09-10 18:21:27
🙂如果是跟着大老板做Co-PI的博士后 穿越 字157 2010-09-13 02:53:13
🙂Co-Pi确实是很大的加分因素 2 否定之否定 字464 2010-09-10 15:14:59
🙂写proposal和写文章写法不一样,但要容易一些 1 穿越 字138 2010-09-13 03: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