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治人事天之道 -- 魂与梦

共:💬1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治人事天之道

治人事天之道

什么叫“治人事天”?“治人”好懂,“治”是“治理”的意思(但千万别理解成是“治治你”那样的“治”!)。“治人”是指治理人民,当然包括治理你自己,老子是从来不要你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又一套的。“天”在这儿指的是自然,或曰宇宙,所谓“事天”,实际指的是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有的书上把“天”解释作是自己的身心,也对。我们早就说过,人体是个小宇宙,实际上,符合自然规律之做法,也就是修身养性的做法,这两者,从高一点的层次上说,是完全相通的。

所以,这标题可以理解为:治理人民(包括国家、你自己)和顺应天道的方法。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就专门讲了这方法。原文是:“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一段和现代的用词习惯又不太一致,大概解释一下。老子说:治理人民、顺应天道的方法,主要在于一个“啬”字。只要做到了“啬”,就可以提前准备,达到目的(早服,其中“服”是“得到”的意思);所谓提前准备,就是不断地积累德行(重积德);只要不断地积累德行,就可以攻无不克,无往而不利;这样别人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和能到达的程度(莫知其极);到了这种程度就可以治理国家(可以有国);有了治理国家的原理和准则(有国之母,“母”指国之根本。),就可以长久地治理国家,这才是根深固蒂的长治久安之道。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啬”字。“啬”是什么?吝啬也。这个在大家心目中的贬义词,竟被老子提到这么高的位置,明确地指出这是治国的根本。这是为什么?

从《说文解字》看,“啬”除了“小气”外,还有“爱惜”、“收敛”的意思。其实即使是“小气”,也有个目的性的问题。如果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成了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那当然是人见人厌的;但如果是为了大家,或者按现代的说法,是为了“全民”呢?恐怕这种“小气”就应该改成用“爱惜”来表达了,对吗?

老子就是特别重视这种“小气”或曰“爱惜”的。这和他的清静无为、崇尚俭朴的思想完全一致。说实话,也就是这种思想,才和现代人追求享乐奢縻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受到如此多的诟病!

曾经就婚礼的操办方式和一些人争执过。主张搞得越阔气越好的人说了一条极精明的逻辑:办婚事是有人送礼的。办得越大,送的人越多,我们并没有增加开支(甚至还有收益),又有了“场面”,如此好事不办,岂非傻到了极点?

我听了只有苦笑。先不问这种铺张倒底有什么意义,就单从这些花费是从何而来的分析,今天是别人送你,明天不就是你送别人?而造成这种风气的,岂非就是你们自己!人类的目光短浅到如此的程度,热衷于饮鸩止渴而不知醒悟,还在那儿沾沾自喜,以为聪明绝顶,岂不是可悲之至!

很多人认为,即使是做到了“啬”,也未必有老子后面说的那一大串,他们认为这些是老子的呓言,现实中根本无法兑现。

但是不管是否真的做到了“啬”,便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单是从培养一种良好的风气,节约自然界本不富裕的资源来说,提倡“啬”(爱惜)也是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先别去抓住老子后面的论述找毛病。还是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究竟是哪 儿出了毛病。

个人的事是如此。治理国事又岂有不同?目前世界上的各种危机纷至沓来,难道和我们各国的治国方式真的无关吗?

宇宙本来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的。物极必反,过份的奢縻必定会招致自然的报复,人类深陷于此尚不知自拔,又复何言!

关键词(Tags): #老子#治人#事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