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 -- frnkl

共:💬99 🌺17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新看点之八】易中天也被扒粪

豆瓣网友找出来的:易中天先生,如此"著书"当否?或这个外链出处 中华读书报2007年1月31日

,作者尹宣。

背景:尹宣是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所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的译注者。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取材于此书。

朋友把一本书放上我的案头: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易中天先生在“后记”里说:“令人高兴的是,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尹宣先生翻译的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所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麦迪逊的这部《辩论》记录了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宪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尹宣先生的译笔又好,且注释极为详尽,因此读来不仅欢快流畅,而且惊心动魄,受益良多。”

  《辩论》的英文封面上,麦迪逊的姓名后面,没有“著”字;这本书的内容,是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群言荟萃”,麦迪逊是记录。《辩论》汉语译文初版,只署“尹宣译”,再版时,要改成“尹宣译注”:我为此书写了600多条注释,构成上、下两本书的格局;注释是此书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篇幅,说明以示负责。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后记”接着说:“我实在忍不住要把这个故事重讲一遍,以便有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种感受。” (注:此为易中天说的话)

  过去,有许多人曾经把经典著作通俗化,后来,人们发现,其中不少对原著作了阉割和曲解。为此,许多先贤一再提倡:要读原著。

  《辩论》一书,线索众多,彼此纵横交错,制宪代表们在四轮辩论中,又爆发出许多灵感火花,大小故事,逸闻轶事,不一而足。要想理顺,然后综合叙述,需要功力。

  不少朋友劝我做个缩写本,把译文和注释中的重要内容,浓缩拉顺,讲个好故事。

  我做事慢,喜欢琢磨。好在,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第十条下,列举了著作权受到保护的十七个方面。

  没想到易中天先生是个快手,招呼也不打,捷足先登,就著起《美国宪法的诞生》来。其实,韩愈先生早就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高潮在下面一段,关键词:版权。

  易中天先生的手法,是夹叙夹议。

  叙述部分,即基本内容,包括情节推进、人物评介,大体从一本书中提取:《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包括译文和注释。我越读越觉得书中的词句过于熟悉:我反复推敲而成的译文,字斟句酌写出的注释,星星点点化为易中天先生的“著作”。

  易中天先生把他的书称为“著作”,这就向读书界和书评界提出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何谓著作?何谓改写?改写等于著作?或者,二者之间有明确界线?如果有明确界线,如何划分?或许,研究版权法的法律专业人员,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更多背景介绍,见外链出处

早在1996年,沈昌文就把他(注:指尹宣先生)介绍给我们,说他是好得不得了的美国问题专家;后来,我们接受了他的译作《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麦迪逊著)。这是一部公认的经典著作,稿子刚一到手就好评如潮,李慎之、资中筠、……一串的专家都送来赞扬之声,甚至主动要求为之写评论、推介文章。我们把它列入辽宁教育出版社“万象书坊”中,与《甘肃土人的婚姻》(费孝通、王同惠译)、《埃斯库罗斯悲剧集》(陈中梅译)《从苏联归来》(郑超麟译)等著作比肩。因为我们知道它在美国制宪史中的分量,也想到百废待兴的中国需要了解、借鉴这些东西;我们更知道这不是一部简单的译作,尹宣为之投注了巨大的精力和智慧。他为了翻译这部著作,先是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翻译《美国宪法》和截至1992年的27条修正案。他说:“有些句子的结构,有如九曲连环,有的关键词,不仅有前置的限定词、后置的限定短语、又是还拖上不止一个后续的限定分句或条件分句。”后来尹宣读到李昌道的《美国宪法纵横谈》,知道复旦大学法律系已经收集到国内先后出现的12种美国宪法的译文,并据此译出他们的第13种译文。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学术精神。还有,尹宣为了让读者清楚地看到当时制宪代表对于《独立宣言》的种种争论,他也重新翻译了《独立宣言》,“把引起争议的原文注出,作为本书的附录一。”总之,译者类似的精心工作在书中随处可见,许多章节的注释文字远远多于正文,有些页面的形式,几乎让人想到《十三经注疏》。难怪尹宣说:“《辩论》汉语译文初版,只署‘尹宣译’,再版时,要改成‘尹宣译注’:我为此书写了600多条注释,构成上、下两本书的格局;注释是此书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篇幅,说明以示负责。”

  2003年,一部经典的学术译著产生了。尹宣骄傲地说:“麦迪逊的作品是经典,是精品,我译时,认定它难以畅销,但必定长销,只要能在智者之间渐行渐远,哪怕藏之名山,也会存之久远。”他的判断很对,就在我写此文时,恰好一位年轻的法学博士来聊天,他看到我的办公桌上摆着《辩论》,感慨地说:“前些天同学聚会,还有人惊叹,辽教社竟然会出版这样的法学名著。”

(易中天在该书)后记,他接着写道:“所以我实在忍不住要把这个故事重讲一遍,以便有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种感受。重讲的原因,是因为尹宣先生翻译的这部《辩论》,不但是研究美国宪法和历史的重要文献,而且是一部标准的学术著作,阅读起来并非没有一定难度;……我一贯认为,学术是一种好东西,好东西就应该有更多的人分享;而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就只能换一种表述方式。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我想把这段过程,写得像侦探小说或者电视连续剧一样好看。当然,为了忠实于历史,我不能不大量引述《辩论》中的材料,……即制宪代表所有的发言,均引自尹译本《辩论》一书。……我希望这并不至于侵犯尹宣先生的著作权。

  不知情的读者一定会问:这是易先生的什么作品呢?我一句话也说不清楚,因为此书从2004年出版至今印了三次,大约用了三个“名字”:《艰难的一跃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2004年第一版),《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2005年第一版,换了书号),《我们的反思》(2006年第二版,换了封面与开本;在封面上,“美国宪法的诞生和”变成了小字,其实与2005年版同名)。

各位请看易中天赤裸裸的宣言“当然,为了忠实于历史,我不能不大量引述《辩论》中的材料,……即制宪代表所有的发言,均引自尹译本《辩论》一书。……我希望这并不至于侵犯尹宣先生的著作权”。摆明了欺负尹宣先生。也就是至诚君子尹宣先生,别人,早把易中天告上法庭了。尹宣先生对这种无赖行径,只好发了几句牢骚了事。可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