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时事】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事件新看点 -- frnkl
豆瓣网友找出来的:易中天先生,如此"著书"当否?或这个外链出处 中华读书报2007年1月31日
,作者尹宣。
背景:尹宣是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所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的译注者。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取材于此书。
易中天先生在“后记”里说:“令人高兴的是,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尹宣先生翻译的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所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麦迪逊的这部《辩论》记录了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宪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尹宣先生的译笔又好,且注释极为详尽,因此读来不仅欢快流畅,而且惊心动魄,受益良多。”
过去,有许多人曾经把经典著作通俗化,后来,人们发现,其中不少对原著作了阉割和曲解。为此,许多先贤一再提倡:要读原著。
《辩论》一书,线索众多,彼此纵横交错,制宪代表们在四轮辩论中,又爆发出许多灵感火花,大小故事,逸闻轶事,不一而足。要想理顺,然后综合叙述,需要功力。
不少朋友劝我做个缩写本,把译文和注释中的重要内容,浓缩拉顺,讲个好故事。
我做事慢,喜欢琢磨。好在,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第十条下,列举了著作权受到保护的十七个方面。
没想到易中天先生是个快手,招呼也不打,捷足先登,就著起《美国宪法的诞生》来。其实,韩愈先生早就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高潮在下面一段,关键词:版权。
叙述部分,即基本内容,包括情节推进、人物评介,大体从一本书中提取:《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包括译文和注释。我越读越觉得书中的词句过于熟悉:我反复推敲而成的译文,字斟句酌写出的注释,星星点点化为易中天先生的“著作”。
易中天先生把他的书称为“著作”,这就向读书界和书评界提出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何谓著作?何谓改写?改写等于著作?或者,二者之间有明确界线?如果有明确界线,如何划分?或许,研究版权法的法律专业人员,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更多背景介绍,见外链出处
2003年,一部经典的学术译著产生了。尹宣骄傲地说:“麦迪逊的作品是经典,是精品,我译时,认定它难以畅销,但必定长销,只要能在智者之间渐行渐远,哪怕藏之名山,也会存之久远。”他的判断很对,就在我写此文时,恰好一位年轻的法学博士来聊天,他看到我的办公桌上摆着《辩论》,感慨地说:“前些天同学聚会,还有人惊叹,辽教社竟然会出版这样的法学名著。”
不知情的读者一定会问:这是易先生的什么作品呢?我一句话也说不清楚,因为此书从2004年出版至今印了三次,大约用了三个“名字”:《艰难的一跃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2004年第一版),《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2005年第一版,换了书号),《我们的反思》(2006年第二版,换了封面与开本;在封面上,“美国宪法的诞生和”变成了小字,其实与2005年版同名)。
各位请看易中天赤裸裸的宣言“当然,为了忠实于历史,我不能不大量引述《辩论》中的材料,……即制宪代表所有的发言,均引自尹译本《辩论》一书。……我希望这并不至于侵犯尹宣先生的著作权”。摆明了欺负尹宣先生。也就是至诚君子尹宣先生,别人,早把易中天告上法庭了。尹宣先生对这种无赖行径,只好发了几句牢骚了事。可叹!。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 系统屏蔽 --。
🙂柿油派的问题是不会正常思考 itdodo 字0 2010-07-19 07:40:17
🙂支持汪晖的都是国际顶尖学者。朱学勤的则是一群学术小丑。 1 itdodo 字0 2010-07-17 20:38:00
🙂【新看点之八】易中天也被扒粪
🙂【新看点之七】葛剑雄的公正性 8 frnkl 字1079 2010-07-15 19:17:14
🙂永远不要低估这伙子人的脸皮厚度 4 ifuleu 字170 2010-07-15 19:26:47
🙂呵呵,不知何时才有“the end” frnkl 字0 2010-07-15 20:07:17
🙂悄无声息以后 1 ifuleu 字56 2010-07-15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