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真的烂下去了? -- hwd99

共:💬392 🌺474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后结果我们就成发达国家了

因为现代工业效率高,搞消费品生产,并不需要多少人。我国粮食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占的比例不超过10%。工业消费品也一样。

搞生产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就有钱消费,于是服务业大发展。从事服务业的就会大幅度增加。

美国制造业仅占国民产值10-15%,就是这种情况。我们的效率并非低于美国效率。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追求经济效益,将经济效益差归结为低效率。事实恰恰相反。例如,澳大利亚新国会大厦只是中国的人民大会堂的一半那么大,但是澳大利亚人用了整整七年才建成;中国只用了十个月。只要有市场需求,许多国营企业就劳动生产率来讲,表现得并不逊色。例如,首都钢铁公司,一九八八年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新增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比法国的萨西洛尔钢铁公司高24%,比曼内斯曼钢铁公司高31·8%,比联邦德国的克洛洛克钢铁公司高38%,比英国钢铁公司高1·08倍,比美国的克虏勃钢铁公司高9%,而仅次于日本几家制铁公司(<<中国社会科学>>, 1990年第3期,第10页)。世界银行考察团考察了中国的一些企业后指出:“参观了一个棉纺厂,看来即使用世界水平来评价,效率也算得上是很高的。中国自建的部分工厂,例如石油化工企业的一些工厂,看来很令人赞赏,能够赶上时代。”(见<<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财政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并没有同资本主义经济的精神决裂,所谓的社会主义也就不过是“要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已。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在这些国家达到一定的程度,其经济的不均衡性就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中国也是这样。长期以来,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的运行也由于一味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效率而无法均衡。举例而言,当年中国所制造的上海牌手表,其成本每块不过7元,其出售价格却为120 元,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差值:120-7=113元,利润率达1600%,这样的经济效率可谓高矣。但是,中国经济的指导者们没有想到:如果中国经济的所有部门(假定为总数为N〕都能达到这个令中国政府兴奋的高效率,那么整个社会所能售出的产品充其量也只有7N而已,余下的113N是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卖出去,它们不会积蓄成财富,只会积压成为废物。毛泽东主席曾在1958年十一月郑州会议第二次讲话中,将鞍钢高利润作为标准。鞍钢人均产值18000元,成本7200元,工人工资800元,利润10000元。显而易见,当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都在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效率时,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严重失衡,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停滞。产品卖不掉,不会积累变成财富,只会积压成垃圾,从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这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依然在主宰着社会经济的结果。  

改革精英们,没有认识到这个经济规律,每当产品积压增加,就关停并转降低生产能力,同时制定各种政策,如降低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低价贱卖出口换美元欠条,等于免费奉送大部分财富,来解决生产过剩。29年来,奉送的财富一共达到25万亿美元以上。   

精英们将问题归结为生产效率,以为外资企业生产效率高,大量优惠引进外资,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给外国资本家提供免费土地,免费厂房、免费排放污染物、免除各种税收,低价提供资源、劳动力,还有大量贷款给外国资本家,给各种资本家各种资金支持,相反,对国有企业和内资企业,不断增加各种税收、收缩贷款和资金支持,使外资企业打败内资企业,国内资本家也纷纷投奔国外,成为外国资本家到国内投资,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力量,经济命脉逐渐被外国资本家控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