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楚梅的故事 身世篇 -- 阿辉1

共:💬58 🌺2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楚梅的故事 身世篇 续二

有好心的邻居,见了已成为共产党干部的刘氏与前夫那边的哥哥时说:“你妹妹快不行了,很可怜,再不管就要饿死了,简直跟个叫花子一般了。”

那边的哥哥,既不愿与文隽来往,害怕沾上国民党乡长,地主,封建文人,右派…...的恶名,又不忍对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不管不问,于

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姐姐,说他的妹妹要死了,让他妈妈赶快回自己家吧。

刘氏回到文隽身边了,没有工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自然就没有饭吃。

但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刘氏手巧,有一手好针线活,

政府当时用个没收来的地主的大院子,组织手工好的妇女,帮人做缝纫活,给一点点钱。

刘氏就靠着没明没夜帮人做针线,赚的这一点点钱,勉强维持母女半饱的一日三餐。

过着这样的日子,文隽也熬到小学毕业了。

小学毕业的文隽,一举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但是,父亲死了,成份不好,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钱,上不了,她就抱着录取通知书哭,满地打滚地哭。

刘氏就跟她一起哭:“孩子啊,谁让你的命这么苦啊,我们没钱啊,饭都没得吃,怎么上学啊?”

不甘心的文隽,就给远嫁新疆的同父异母的大姐写信,请求她资助一部分钱,让自己能够上学。

这个嫁了解放军干部的大姐,日子还算不错,但她提笔只给自己当了右派的亲弟弟写了封信,并寄了些钱给弟弟用,对同父异母的小妹妹文隽,不但没有一分钱的资助,连只字片语都没有回,端的是不理不睬。

楚梅后来说到这件事,她认为,悲剧的根源在外公,不管别人都怎么尊重外公,说外公有多好的学问,名声,但都掩不住他自私,伪善的本性。如果,他能够尊重并爱护自己后娶的妻子,妥善处理两任妻子的子女之间的关系的话,前妻的儿女们也会对后妈和后妈的子女们有其码的爱心和尊重。

刘氏的眼睛,视力越来越差,做针线活,已经很成问题了。

这时候,失学的文隽开始在街上摆桌子,帮人画像和放大照片。

那个年代,照相很贵,放大照片就更贵,一般人都照不起像。

她帮人画像,可以赚几个小钱。楚梅至今都记得妈妈曾照着弟弟的照片画过一张像,就跟照片一模一样。爷爷家里挂的太奶奶的像也是妈妈画的。

除了在街上摆桌子画像,她还继续为庙里画观音,画菩萨。庙里的尼姑师傅们也时不时地贴补她一下。

有一年过春节,别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肉,但娘俩实在买不起,眼看着过年了,家里还什么都没有,庙里的尼姑师傅来了,给娘俩送了一块豆腐,惹得刘氏大哭:“过年,应该是我们送东西给庙里,但我们没给你们送,反倒是让你们给我们送啊。”

文隽十三四岁的时候,有左邻右舍的好心人,帮着说好话,求街道,给文隽找个事做,让母女有条活路。

那时的街道上,有几家街道办的集体性质的小工厂。

街道上就分配文隽去一个街道草包厂,绞草绳。

除了草包厂,街道上还有个木器社,做些简单的箱子柜子桌子之类,从前的年轻人,结婚时添置的几大件,指得就是这个。

那些个箱子,柜子之类的要油漆,街道上又成立了个油漆社,不但油漆家具,也帮人油漆房屋门窗之类。

旧式的家具,不仅需要刷油漆,讲究些的,也需要画些个花鸟虫草之类。

于是绞了两年草绳,会画画儿的文隽,被调去油漆社上班。

到油漆社上班的时候,文隽十六岁,每月可以赚十三块钱了。这十三块钱可以维持她和妈妈简单的一日三餐。

十六岁花季的文隽,不算十分漂亮,个头不很高,一米五八左右,但她眼睛大,人清秀,透着机灵和聪明。并且画儿画得好,三弦琴也弹

得不错,这在当年的A市就算是小才女了。

虽然生活艰难,自己的衣服补丁摞补丁的破,但她走在外面,头总是仰得很高,不让别人觉得她日子难过,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文隽个性倔强,不服输,并且有志气。

没有学上,她刷油漆画花草之余,就自己在家里学画画儿。

四清时,工作队到处收缴旧时的书画字幅,十几岁,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文隽,却有胆量把董老先生留留下的很多字帖和画儿,仔细卷起来藏在自家房顶上。

工作队收缴的书画儿都烧掉了,董老先生的收藏却被文隽保存下来了。

偷偷临摹这些书画儿,也让她的画画儿技艺不断见长。

关键词(Tags): #楚梅(当生)#楚梅 身世通宝推:天涯浪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