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价值组实盘第117周: “自信”与“他信” -- 陈经

共:💬44 🌺73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价值组实盘第117周: “自信”与“他信”

对大势的观察

本周就是一顿猛跌,美股涨势扭过来了,跌破了前期低点,港股强点也有限。A股继续跌得多,2500跌破到2300了。中小盘股近来是跌得比大盘股多多了,应该是转势了。大盘股也跌,不过感觉有些假,不管不顾就是要跌。

为什么A股跌得最猛?从估值来说不好解释,应该是与市场流行的炒作逻辑有关,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不太直接。A股上半年全球跌得最多,并非经济就最差,而是市场情绪最差。

最近看了一通市场舆论预测,2300点了,看空的舆论还是占压倒优势,远比3300点时声势大。难道2300点比3300点更危险?A股市场的逻辑是,看“做多”有利还是“做空”有利,不管估值如何。估值高了可以更高,低了可以更低。这就要先定一个“势”,比如最近几个月是“做空”有利。最流行的论证方法是直接看走势,我慢慢也能感觉到,市场的弱势,确实能影响人的心理,现在看空派主要是跟随市场的。估值理论就为这个势提供论证,如产能过剩,经济转型,正说反说都行。趋势性的心理主导,远超过估值的影响。市场资金面前期还能炒小盘股,所以小盘股的高估值理论也出来了,现在跌势明显,也说不下去了。大盘股因为跌,所以就有低估值理论,迟早也会说不下去换一套。

当钱比较紧的时候,“做空”有利,反之则“做多”有利。目前来说,这个相关性最高,超过其它任何解释。钱紧就是央行抽流动性,市场大规模IPO、增发、配股,迹象较为明显。钱多就是大放贷,资金投放。让一个较为平衡的股市转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资金供给上动手,舆论自然就会出来。

我认为A股的合理估值点位是3000-3500点,目前因为钱紧,趋势性地跌到2300点。我不知道会跌到多低,以前还琢磨顶底,现在感觉这是由事件决定的,不是估计得出来的。比如1664点见底,是因为出台了强力的做多政策。3000点见顶,原因是地产调控。趋势派应该能稍为滞后地判断出来,如反弹破不了前高,判断见大顶。底部走出上升趋势,不破前低。如果对收益看得比较重,应该学习趋势派控制风险。我的思维方式比较“逆反”,不愿意唱空,顶多是不唱多了,不利于逃顶。不跟随趋势,容易吃亏,操作上问题会比较多。不过也不用太在意,涨涨跌跌的时常有。获利亏钱固然是个事,由此观察世事也行。我的股市操作,时常混得不太行,不过仍然不少人支持,可能也是因此。不过如果钱较多,我还是劝要小心,有条件最好把本金退出,至少要保证是闲钱,否则就光看看得了。现在如果是闲钱,应该可以劝人买股了。

我的理想是A股变成估值主导,“自信”多些,趋势跟随估值,不要有啥动静就大跌破位。信心不要太少,也不要涨高了疯狂。现在市场舆论离这个理想很远,基本都在搞“他信”。目前看来,在“他信”的舆论环境里,就得找个主心骨,只有中央能担此重任。而中央政策看来不是太有谱,是市场失去信心的根源。可以认为,A股从2002年开始的暴涨暴跌,根源在于中央不能给人信心。仅对股市而言,中央从未有明确的舆论导向,任由市场趋势性地看多看空,市场波动远大于境外股市。2009年下半年的平衡市,一度我认为政府有这个意图了。但看来还是没有当作一个大事,从股市集资看得更重,虽然有“稳定资本市场”之类的话。

政府得象GDP增长率一样,把股指调控当作一个事。房价控制住,股价控制住,人心才能偏向安定。房价涨上天,熊市跌得惨,谁能对社会有信心?暴涨暴跌,害的人越来越多。房价与股市,也成为众多唱空中国舆论的入手点。象房价与股价这种东西,市场定价是靠不住的。市场总是有失灵的时候,在资本市场上失灵的时候比实体经济多得多。暴涨暴跌,利之所趋,虽然是虚的,但还是容易让人神经不正常,受不了的人会很多,舆论乌烟瘴气。中宣部拼命宣传“平安无事喽”,比不上房价股价暴涨暴跌的影响。

从温总理的某些言论来看,是有这样的意图的,房价股指都想“平安无事”。但由于操作上问题太大,和宏观调控一样,不是太有谱。为啥控制不住?因为感觉各部门其实是分头行事的,谁也不鸟谁,既然没谱,就各自行动。央行要控制流动性防通胀,银监会要达标,就从股市抽资金。证监会可能更想稳定住,但猛发新基金还是抵不过。GDP增长率年年说目标是8%,其实很没谱,但还能靠统计局有意识地缩小偏离值,人不注意的时候又调整。股指的计算方法都是公开的,这就没有办法了。真要想控制股指,办法应该有不少,学习统计局的精神就行了。如果怕涨高,就扔国有股,这容易做到。如果怕跌低,可以把某些核心国家股强行托住就行了,比如宣布股价最低只能以5元成交。这样趋势派的看图技术就会面目全非,想想都好笑。这办法不一定成,我是说,如果琢磨市场的心理,会有不少好玩的办法。

现在对中国经济有一种忧心忡忡的舆论,我觉得吧,这到不是无脑唱衰,而是想得太多了。一些经济学家,就整天琢磨这些事,感觉不对劲就说,材料很多,永远有得说。有时想太多反而不好,就粗粗的感觉一个方向就对了。中国一定会发展得很好,有什么困难,都会被中国人民战胜,这就对了。这也没有啥理由好讲,就是这么认为了。这种“自信”,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有时不需要理由,有就有了,没有的就没有,根源不在于具体的理由,而在于内心的坚定。有了“自信”,就不用靠“他信”了,情况好坏都能继续坚定地前进,就有谱了。现在有许多人,从温总理下来,明显看得出“自信”不足,需要“他信”。没有“自信”,开会听再多情况,也不容易找到节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