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子哼(0)引子 -- 胡亦庄

共:💬104 🌺576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游子哼(3)当代中国人的特殊需求

突然发现前面几篇有点偏离主题了,不得不重新整理序号。

==================

胡亦庄:【原创】游子哼(2)教会如何吸引中国留学生里面,有一个内容没说透,就是“知识分子的特殊需求”。这个需求主要是指中国多年教育出来的读书人的几个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接受基督教。

中国知识分子的学习经历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和考试,这种生活经历往往让人对“标准答案”有信仰高度的追求。一旦进入美国大学里,或者走上美国社会,标准答案这个“信仰”渐渐的远去了,这些人的心里也就空虚了。

尤其是在美国,学校和社会只告诉你什么不能做,而不是“只能做”什么;科学的逻辑也总是告诉你什么不是正确的、不完善的——在这种开放的环境里,突然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或者“XX是唯一真理”,就迎合了对“终极标准答案”的渴求。可以说基督教的思考方式,正好填补美国大学缺乏“标准答案”的空白。

除了渴求标准答案,中国读书人学习的动力往往不是真的热爱真理,而是习惯于一种生活方式:获得好成绩,受到师长表扬,同伴羡慕(在古代可以等同于“功名”)。也就有一些人,在决定远赴美国的时候,与其说是出于自己对美国的向往,不如说来自身边人对美国生活的向往。于是留学之前他们受到家人朋友以热切期望——尤其是那些成长中受到宠爱的孩子,或者独生子女——留学开始就变成了所在国家的边缘人,不管此前多么合群,也要经过文化上的磨合(culture shock),巨大的心理落差是难免的。

还有一类读书人,在大陆或者台湾入积极参加主流的政治组织,人际生活充实,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到美国,同样成为边缘人——因为美国两党活动都不讲中文,第一代移民要进入这些团体也并不容易。

但是这些中国读书人的智力都不差,学东西上手很快,所以只要加入教会,能很快掌握基督教的专用语言体系,并且能在教会活动力崭露头角,甚至成为核心人员——于是美国华人基督徒里有了不少中国名校毕业生,以及国共两党的前党员。这种希望处于社会团体中心的心理动机,也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特殊需求”。

90年代时,中国一些曾经忙碌的中低层干部,在退休之后成为社会边缘,也感到心理的落差和空虚。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参与了flg的修炼,据说由于他们文化素质出众,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圈子里的核心,他们主要的动机仅仅为了被别人一口一个“站长”的称呼,还有那年轻忙碌的充实感。现在看来,这种“特殊需求”并不算太特殊。

再放眼看看,也许除了留学生和退休干部,中国还有很多人在社会剧变里要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有的从老大哥变成下岗工,有的从农村劳动力核心变成了进城农民工,还有的不少老人妇女成了所谓的“留守”人员——于是中国地下基督教把他们当成了主要工作对象,因为空虚的心灵最容易接受基督教。

其实基督教会的发展过程也没有什么神秘,仅仅是把社会里确实的空白填补上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留学生、下岗工、留守农民是一样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