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试谈金辉的“风调雨顺三年论” -- 黑翼炽天使

共:💬8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转载一位朋友在与人争论时整理的思路

认真读了木鱼桥推荐的那篇《风调雨顺的三年:59~61气象水文考》。首先, 我亮出自己的结论: 该文的作者金辉, 如果他是个学者的话, 那他一定是个骗子学者, 无良学者. 而刊登这篇文章的杂志和编辑, 水平太臭! 竟然还敢标榜自己是什么"研究生以上知识分子的首选刊物". 实在可笑!

此文的最大特点是, 引用的数据很权威, 但对数据的分析和结论完全站不住脚. 这是真正巧妙的伪科学的例证之一......

1) 其实作者一上来就已经承认, 那三年是有自然灾害的. 但为什么又说那是"风调雨顺的三年"呢?

因为他说, 中国那么大, 自然灾害总是有的, 那三年的灾害并不算特别严重, 但粮食减产却非常严重, 这其实是人祸造成的. (至此, 我基本没有异议. 也就是说, 天灾是起因, 人祸是主因. 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嘛.)

但作者的结论却非常奇怪: 因为人祸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主因, 所以证明并没有天灾(????), 所以证明那三年是风调雨顺(????), 所以证明三年自然灾害完全是人祸(???!!!!).

请问这样的结论科学吗, 客观吗? 木鱼桥和白乌鸦两位有没有看出其中的问题呢?

2) 作者引用了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自然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表, 资料很权威吧. 他也承认: 从表中看到"1959~1961年全国的自然灾害确实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1960年和1961年,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正常年份或是灾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 作者已经告诉我们: 这三年是非常严重的灾年!

但作者并不罢休. 他说到了粮食减产: 从1959~1961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减产. 减产幅度之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其实也正常. 受灾严重, 必然导致减产幅度大. 当然还有人祸. 但作者就开始唱戏了:

中国本来是个灾害大国.....但粮食总产量却在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实现了稳步增长。除去1959~1961年那三年,从1949~1983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基本上是逐年递增的趋势。只有1968、1972、1977和1980 这4个年头的产量比上年稍有减少.....其中1980年的成灾面积已经接近1960年的灾情, 但与那三年比起来,粮食的减产则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 从这段话中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出, 1960年的灾情确实非常严重. 作者所提到的其他四个灾年, 最严重的1980年也不过是接近1960年的灾情. 这又再一次证明, 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非常严重的!

至此, 作者也只好勉强得出结论: 通观新中国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的概况,说明在大多数年份,自然灾害及成灾面积并不能直接决定粮食收成的丰与歉。只有1959~1961年这三年是“不同寻常”的例外。虽然他试图否定天灾的影响力, 但也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灾害并非导致三年灾难的主要因素。这一点我们其实并无异议, 但却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三年自然灾害变成三年风调雨顺"的理由!

而作者在这一段中还引用了一组数据, 露出了十足伪科学的嘴脸:

“以1959~1961年的平均成灾面积为100,则1956年为 68,1957年为 67,1962年为 74,1963年为 89,1978年为 97,1979年为67,1981年为 83,1982年和1983年都为 72。就灾情讲,这些年都是相当严重的,都超过了1959年的水平。但这些年的粮食总产量不仅没有比上年减少,而且都增加了。”

在作者为自己准备炮弹的时候, 他却忘了那些真正有思辩能力的人已经踩到了他的尾巴!

如果你仔细读一下这组数据, 你就会发现, 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非常严重的. 作者企图耍花招, 来了这么一句"就灾情讲,这些年都是相当严重的,都超过了1959年的水平(注意: 并不是三年的平均水平)". 那么请问: 1959年是什么水平呢? 我没有数据, 但从作者的引述中可以看出, 三年的平均水平是100, 他提到的其他几个灾年中最低的是68. 也就是说, 1959年的受灾指数低于68! 那么请问木鱼桥, 1960, 1961年的平均水平又是多少呢?

如果大家稍有逻辑的话, 就应该从这段话中意识到当时天灾的严重程度了! 连续三年受灾啊! 而且后两年的平均指数几乎是第一年的一倍啊!这样的天灾与普通的单年天灾有可比性吗?

作者竟然至这样的事实于不顾, 竟然还能得出"那是风调雨顺的三年", 请问是何居心啊?

关于发表《风调雨顺的三年:59~61气象水文考》的杂志--《方法》,百度百科上有人是这么说的:

“《方法》,大型的学科交叉杂志,很多的名家做顾问,文章有深度,有力量,有探讨,有建构,有批判,很有点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在里面,而且看的出来编辑们很有信心和理想……”

请大家再看看这段话吧---有名家, 有深度, 有探讨, 有建构, 有批评, 还有责任感! 多么悦耳动听的赞美啊! 最后的结论是"所以这种书在当时中国的环境中是不能生存的,在2000年就被注销刊发权!" (潜台词: 中国当局是多么的蛮横无理, 容不得人将真话啊! 木鱼桥和白同志又找到了多么有力的证据啊!)

但请大家仔细看看这本杂志上的烂文章——《风调雨顺的三年:59~61气象水文考》吧. 如果编辑不是无得无能、不负责任的话, 他们断无可能看不出文章中那么多荒唐的漏洞和错误!

我这里再举一例:

作者为了证明天灾不重要, 他还采用了这样的对比: “1980年的成灾面积已经接近1960年的灾情。但是与那三年比起来,粮食的减产则是微乎其微。”

哈哈, 1980与1960相比, 灾情相当, 粮食减产却微乎其微, 结论似乎很明显了, 都是人祸嘛!

但我要请问, 1960年与1980年相隔多少年了? 整整20年啊! 别的不讲, 我就问三个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20年耕地面积的增加考虑进去?

2)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20年来的水利建设考虑进去?

3)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20年来的科技进步考虑进去?

有这么多其他“避免减产”的因素存在,作者竟然完全不予考虑,却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比较相差二十年的数据, 编辑竟然看不出其中的问题来?这还谈什么水平呢?

三评《风调雨顺的三年:59~61气象水文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