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油田轶事 -- 路人癸

共:💬64 🌺9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二中的~~

一中的死对头~~

我家本是胜利油田的,老家就在东营,后来我爸调到中原,89年的时候,我妈带着我姐和我搬过来了。

本来中原油田的大本营在我们运输,办公地点就在文体中心和胜利路中间的那栋楼。运输小学和二中原来的招牌都以“中原油田职工子弟”开头的,可没有“第一”“第二”等序列词啊~~因为那时它是唯一的。后来87年左右在总部现在的地方新建了局办公中心、文化宫等建筑,总部就正式从运输(实际上油建和建工里也有一部分)迁出了。总部新建了一所中学,完全仿“中原油田职工子弟中学”形制,连教学楼都是直接按他的图纸建的。

新中学建好后,由于是总部所在地,于是被冠以“第一中学”的头衔,我们学校只好屈居老二了。但是二中人士有股基于历史的傲气的,具体表现就是初中升高中统统不报一中,只填二中。我们那届二百多人前十名都留在二中(我是第八~~),最终去一中的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是考进去的。

我们对二中是深怀感情的,尤其是那种独特的学习氛围。二中和一中不一样,一中一切以升学率为中心,我在一中的同学都觉得那里太压抑。二中则宽松很多,我们更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我们更愿意参与各种奥赛,二中的老师也是积极支持这些事情的。举我们那届为例,高二是各种奥赛扎堆的一年,全局物理进入复赛的二十人中二中占十二个,化学具体人数及不清了,但过半都是我们的,生物十五个我们占九个(全局前五名都是二中的)。因此二中和一中彼此都有些瞧不起。

比较感慨的是后来校长换为原六中校长吴克祥后,二中也开始一切以升学率为目标。体育特长班的设立带来了斗殴、争风吃醋等很多事情。再到后来,有一年回家发现招牌换成了“第二高级中学”(初中部被撤并了),教学楼重新喷涂了,楼前茂盛的月季花圃被草坪替代,那一排高耸的雪松死不死活不活,满校园的法桐被剃了光头,后操场外的麦田(那里承载了我多少个夏天的欢乐!)成了南江苑小区。更恐怖的是学生数量的激增,我上高中的时候只有八个班,可我这次在楼里转了一圈,却一直看到了高一二十二班,连以前的语音教室都占做了教室。据说在校生数量早已超过了三千人,然而二中原本是以一千五百人的规模建设的。

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很怀念在老二中的日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