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给文艺作品中的石达开排名(上) 绝顶上上上中人物 -- numzero

共:💬9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给文艺作品中的石达开排名(下)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人物

25 王庆林《太平天国》(《天国悲剧》)

王庆林的《太平天国》中,对石达开着墨不少,但仍有为李秀成陪衬之嫌----前一半是正衬,后一半是反衬。

在前一半,基本还是写出了“勇敢无畏,正直耿介,英雄侠义”的风格,而书中较多反复出现的却是这样的情景:在某个问题上,石达开和李秀成的看法是一样的,但李秀成是中下层军官,在没有外人在时,可以想什么说什么,而石达开作为天国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一言一行都举足轻重,因而不肯轻发议论。但这绝不代表他没有独立的主见,或是不敢说出主见。譬如在军驻岳麓山时,有部将擅自放火烧毁当地的神庙,进攻南京城时,又有部将搬用西天寺五百罗汉吸引炮火,其实石达开和李秀成一样揪心。但是,他没有公开下令阻止,而且当李秀成有所不解和误会的时候,他虽然忍不住想辩解,但只说了句“你以为我。。。。。。”,却没有再说下去,反而对李秀成说,这些人并没有错。---- 作为首义核心领袖之一,对于使用宗教起义的不得已之处,石达开比李秀成看得更清楚,作为一线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他不能在士兵面前随便批评天王东王的政策,显示自己的英明。而且,读书不多部将只是忠实执行了天国的宗教政策,归咎于他们并不公平,所以他虽然觉得受了误解,却反而出面维护他们。在另一个问题----北伐问题上,这点同样有突出表现----石达开在私下和东王几乎争吵起来,大大触怒了东王,但在将领们面前,却始终维护着东王及其军令的威信,绝不以此作为收买人心的手段。

以上是王庆林《太平天国》中比较有特色的部份,至于其他的,无非是错误百出地描写几场战役,再把石达开的离京远征说成是被张遂谋蛊惑死不悔改,基本就是照搬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石达开传》的说法。但若仅仅如此,这个石达开的形象还是可以算得中上甚至上下人物,只可惜远征广西的部份出了格,石达开意志消沉之际,竟然产生了贪图苟安,不思进取,甚至自我放纵的思想。---- 负气,野心,意志消沉,个人英雄主义,究竟是“大义”的范畴,军事与政治也非全由个人操纵,然而个人的操守和私德,却是没有任何借口,不容轻触的底线,被玷污的即使只是一丁点,也足以令人物在刹那间黯然失色,再精彩的人生也难以抵偿。好在石达开只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到底没有如洪秀全般自甘堕落下去,不然只好被归入“下等”行列了。

王庆林《太平天国》中的石达开,算是中下人物。

26 南宫博《太平天国》(台湾)

此书中的石达开属于自负而远征,本应立刻降为“中中”。然后他指挥无方甚至莫名其妙异想天开(写信给曾国藩,商量等英法联军退兵之后让湘军让开一条路让他长驱山东直捣北京,而湘军由河南至河北为其后援,绊倒咸丰后拥戴曾国藩当皇帝)以致害了自己一命使臣的姓名,是不识人,严重不智,最后在大渡河畔还树了白旗----尽管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好像是西方才有习惯啊,不过指望台湾作家写太平天国不犯常识错误大概不现实,当今的大陆作家都很少),再降二级,为下上。

然而由于以下理由,我认为不但可以将南宫博笔下石达开的层次升到中乘:

1 他虽然自负,但也一直惦记着天国,甚至不无回头的念头。但是天王一面派洪宣娇与他联络,信誓旦旦劝他回去,一面让洪仁?\蒙得恩等人用钱财官职收买瓦解他的部将回朝,甚至连被作者写得高人一筹的李秀成也针对此行径说出“政治只讲权术没有道义”的话来表示支持。洪秀全的妹妹李秀成的情人竭力劝说翼王回朝的洪宣娇得知真相后尚且对天京政权彻底丧失了信心,除了一句“我不收翼王的一兵一卒,除非他自己回来”以外再也无话可说,粉碎了一切幻想而心灰意懒,何况是石达开!此处不是他不想对“天国”讲道义,而是天国不屑跟他讲“道义”。即使如此,他考虑的也不是个人的名利,始终没有自立一国的想法。石定忠问他,成都以后是不是叫天京,他回答说,成都永远是成都,天下只有一个天京。

2 在被天京政权和部下如此对待的情况下,他还是肯于相信别人,他洪宣娇的表白,相信她是无辜被利用----尽管他们之间从没特别交情。并且,他希望洪宣娇在他进军四川后带兵从江西趋两湖,与他共讨清军,使两湖清军腹背受敌----这表面他不是不想和天京政权下的人合作,只是除了洪宣娇以外的人都视道义如敝屣,让他连存幻想的余地都没有。而在洪宣娇心灰意懒不愿远征两湖与其配合的情况下,他还是特别嘱咐她,无论如何要设法周旋,保卫安庆,因为有安庆才有天京。

3 他从没有因为眼前的挫折而丧失斗志与勇气,曾国藩口头上对他不以为然暗地里却为不能劝降他耿耿于怀羞于启齿。他更没有过苟且偷安,回避责任的念头。而且从始至终,并不看不出有任何行为是替自己谋名谋利----包括得知天京出事时,也是披星戴月赶回天京的。

南宫博笔下的石达开算中下人物。

27 彭道诚《裂变--太平天国》(台湾)

这位作者写其文章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不知所云,因而他笔下的翼王也有人格分裂的嫌疑。比如刚才说石达开料韦昌辉回京诛杨必滋生出事端来,接着一听说出了事就大惊失色,“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前一章才暴露了匹夫以头抢地之态,后一章忽然又表现出“喜怒不行于色”的“大将风范”。更使人怀疑该作者患有间歇性失忆症的是,一面借张遂谋之口说“自己人杀自己人必是太平天国最大的耻辱”,一面又主张石达开取洪秀全而代之,先写了“方妃”力主石达开西取四川,接着借石达开和自己的口说西取四川大错特错,而同时又借石达开和自己的口称赞“方妃”远见卓识。。。。。。至于鼓吹石达开接受曾国藩的招降和清廷的三品顶戴认为可以团营一致抵御外侮的话估计和南宫博先生那个白白断送了使者姓命的馊主义一样都属于作者对曾国藩崇拜得神魂颠倒之下的梦呓(这从该作者断言石达开如果在湖口捉住曾国藩断然不忍给他一刀可以看出)

鉴于本书绝大部份基本属于戏说,这里只就事论事,而且对于自我矛盾的部份,当然也只能以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评价。

本书中石达开的远征是不被迫,不返是负气,故由上上降为中上。

动辄不是“嚎啕大哭”就是“捶胸顿足”,虽然时而表现出“大将风范”也难以弥补,本来恨不能给他连降十级贬为下下的。然而想想这样不公,虽然此形象与历史上的儒将相去甚远,但毕竟评的是文艺形象本身。虽则匹夫之态不堪入目,但换个角度讲也算不假掩饰哭笑自若的真性情,总比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强。所以忍了又忍,只给他降一级到中中----有失统帅风度。

虽然天京事变中他奉诏不返,但此处杨秀清罪在不赦,天王诏他诛杨是他不能选择的,但他事先并未参与密谋,故而不愿介入手足相残,不忍亲斩盟兄也算合理,这与早有协议故意失约不同,算不得过错----至多是失算而已。这种失算在书中还有几次,不过其余都是小事,大事上没有第二次糊涂。远征以后表现不佳,但书中仅仅一笔带过不是重点----合计起来姑且再降一级,成为中下。

《裂变》中的石达开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例如回京主政力挽危局拒绝曾国藩劝降,礼待秦日纲家人,闻过则改而非闻过饰非,明知洪秀全居心叵测却决心和洪氏抢时间以为天国开创新局,坚决说服部下反对任何手足相残的做法,全力支持陈玉成李秀成留在天京政权下的选择,对天国的忠诚致死不变。。。。。。

最后,《裂变》中的石达开取了自己的“义女”韩宝英为王娘,按说这是不伦行为,不过在我看来总比“父女”名义下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强得多,本来他俩也没血缘关系,真心相爱何必扭扭捏捏,石达开对韩宝英本无任何暧昧念头,而一但动情就决心堂堂正正迎取她,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便效杨过所为有何不可。(当然,这是把石达开完全当戏剧人物看,不代表写入正史我还能这么冷静) 与此成为鲜明对比是,洪秀全的老婆方妃虽然才貌双全对石达开极尽勾引之能事,石达开还是不为所动,至少在她活着的时候没打过她一点歪脑筋。(看到她因爱生忿一面发动“埋伏”要置石达开于死地一面抢过石达开手里的刀子自杀临死还叫着“我早说过女人死在你手里是幸福的”的时候,我急忙去翻作者简介----本以为是个二三十岁的花痴女性,不料竟是位拜过清朝贡生为师文工团出身的76岁的老爷爷,当场晕倒)

《裂变》中的石达开是中下人物。

28 张笑天《太平天国》

此书中的石达开因为负气而远征,仅此一条,至多算中上。

沽名钓誉,把虚名看得比社稷黎民更重,于是对关系天国兴亡的大事每每冷眼旁观,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此人汲汲于小节而轻大义,空负盛名,辜负苍生。用剧中人话说,此人圆滑,用本人话说,此人少担当。理应再贬二级--为中下。

天京事变,密谋诛杨于前,食言背约于后,还能当着杨辅清兄弟做出慈悲面目,口头上说远征来去自愿,心里却嫉恨林启容不肯相从而见死不救,此人无信而虚伪,再降,为下中。

然而宁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在反复思量之后却愿将张笑天笔下的石达开置入中乘,为此不惜多花笔墨为之辩白,(以下都可从张笑天原文中找到依据)

第一,毁家抒难,志向高远。

第二,侍卫失职造成他生命危险之后,他说,“为公事,我早打他五十军棍了。可这是关于我自己生命的事,我不责罚他,不然人家会说,同是天国兄弟,你石达开的命比别人的值钱啊!”素日也是平易近人,无论对属下还是平民都不摆王爷架子,是不忘追求平等的起义初衷。

第三,富贵不能淫,从不沉溺于安逸,权势,女色,珍宝(与剧中其他领导人形成鲜明对比),虽然颇重心计,但出发点基本是自保,不是为了争权夺利。

第四,求贤若渴,礼重贤才(对左宗棠),知人善任(对李秀成)。如果说访请左宗棠还有故作姿态之嫌,那么临行求字完全是出于尊重,并无功利色彩。

第五,说他少担当,不意味着毫无担当。东王要缉拿左宗棠,说左宗棠是奸细,他说:“有我呢,尽管喝,一会儿我护送你出去。”东王叫他拘捕黄玉昆,他为难归为难,到底没有动手。

第六,说他圆滑,可不是没有自尊,没有正义感。他不会去趋炎附势,拍东王或天王的马屁,石益阳救了东王立了功劳,他不以为喜反以为忧,因为他不稀罕拿忠良之后的性命来博取东王的好感。

第七,虽说好像缺了石益阳就不行,但经略江西,回师靖难这些谋略并非出于石益阳的建议,桂林城烽火之中题诗嘲敌也是儒将本色。

第八,株连祸起,身入危城,不避嫌猜,不避危险,堂堂正正,并无私心。石益阳对他说,“不如还呆在安庆的好,多余回天京去”,他回答,““事情都有一万和万一,有一份希望,也该去争取。”(其实石达开自己做的决定往往比石益阳的主意光明磊落得多,比如最初奉诏后想回京控制局势,事变后靖难方案的制定)

第九,起兵靖难,不忘外敌,先公后私,就象石益阳评价的“父亲先是翼王,然后才是石达开。”

第十,虽说沽名钓誉和虚伪矫情,但有两句和虚名无关,是真心话,一是“我在沙场上杀人无数,杀人我怎么会怕?我怕自己人杀自己人”,二是“我并不醉心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宝座。”,他是自负,沽名,但没有野心。

第十一,虽然对林启容见死不救,但总体来说还是重义之人,且看他在得知朱衣点等人决心反旆时说的话,“你们回去吧,只有我不能回去,天王不能原谅的只有我一个人……良禽择木而栖,既然你们看我石达开已是穷途末路了,就各奔前程吧。这么多年来,你们对我忠心耿耿,我心里都记着呢,此生不报,来生也要报啊……”汪海洋临走的时候还解??相赠。

第十二,虽然不顾大局,却是旁观而不能冷眼。但对天国的忠心始终不渝,拒绝回京的时候就明言,“我还是太平天国的翼王,我今后也永远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也永远与清妖血战到底”,送别汪海洋的时候再次自白心迹,“石达开不是个完人,可他的心系天朝,他走到穷途末路,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尸骨碾成粉末那一天,他也是太平天国的人。”

凭以上十二条,张笑天笔下的石达开可以从下中档次越升为中下人物。且不说张笑天笔下的石达开绝对不是王诗槐那扮相(原文写的是“人称“天日风姿,龙凤之表”,确实一表人才,”)就算真是王诗槐那扮相,也只是外在形象不佳,比其《天朝悲歌》里外表儒雅英俊,却对天国可能的危局说出“痛快”二字那一位来,强得多了。

29 《天朝悲歌--石达开》

就冲离开天京后这段对话----

宣娇伤心落泪道:“跟你好说歹说都无用,你只要我一个人,却不要天京城中满朝文武百姓,你不想想如果天朝亡了,你这个太平天国的翼王还算是哪一门子的王啊?”

“哈哈,”达开笑道,“那时候正可甩掉这位天王,自立朝廷,更痛快。”

光看这话,此人不忠不义,后来还公然声称要到四川去称王称帝,当割据一方的军阀,尽管作者一再强调其“儒雅英俊”“文韬武略”,虽然他曾建立无数奇勋,也该立即叉入下等。总算其嘴硬心软,不能全然抛开,一度想以攻打浙江为天京减压,而又没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然只能算下下等人。

然而《天朝悲歌》里的石达开从始至终不失堂堂正正的光明坦荡,他没有干过见不得光的事,没以私心算计过自己人(虽他参与了诛杨密议,但没有渔利之念。此书的东王误国害民,罪不容赦,所谓密议也是秉承天王的旨意),没有存心拆过太平天国的台,甚至六十七将领反旆回京前还对他们说“士各有志,我不能强留你们了,好好去吧,到了天朝,不忘努力杀敌,并为我问候京中同袍。。。。。。”他大节有亏而私德犹可嘉,

姑且不予打入下册。不过,我可以承认张笑天笔下的石达开是一个有缺点的英雄,而《天朝悲歌》及其后各著作中的石达开,只算豪杰不算英雄。

《天朝悲歌》中的石达开勉强算中下人物。

(4) 下乘人物

30 陈白尘《大渡河》

很久以前看的,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感觉是经典的左派史学批判分裂的剧作。不过毕竟是革命者不是卑劣之辈。有机会重看再补评论。

《大渡河》中的石达开,暂时归为下上人物吧。

31 牛贯杰《大渡河--英雄末路》

此书中的石达开属于黑帮老大一类人物,很讲义气但缺点仁心,不好女色却也偶尔逢场作戏。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想对他不利的人多半没好下场,但他恩怨分明绝不迁怒。他离开了天京就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念头,但为了忠诚部下可以舍命全军。

《大渡河--英雄末路》中的石达开也是只算豪杰,不配当英雄二字。

虽然书里曾国藩认为他的文韬武略具属一流,虽然他极得百姓爱戴,但他显然应该属于快意恩仇的江湖,而非鼎鼎朝堂----反复小人固然可憎可恶甚至该死,但看着别人痛苦的死去还能发出爽朗的笑声----这人缺乏悲悯之心,只配成贼不配成王侯,只好归入下乘。

最后,一石达开虽然心计极深手段过人,但有防人之心而无害人之意,能够洞悉一切阴谋而自己不屑设之。江湖人讲信义,讲肝胆,他都不缺,他不是伪君子,更不是真小人。

作者引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左今不复还”来形容他的舍命全军。

《大渡河--英雄末路》中的石达开是下上人物。

32 遇兰婷《霜剑寒箫》

此文中的石达开远征乃出于自负与个人英雄主义,仅此一项,至高不过中中人物。

不愿参与诛杀东王是本文作者列给石达开的一大罪名,据说这是对天王不够忠诚的表现,也是后来招致嫌疑的原因。本人倒是不以为然----小说中石达开不但没有参与任何密议,许下任何承诺,甚至没有发过任何令人误会他可能参与诛杀东王的言行。窃以为不肯效“愚忠”,不甘被控制成为自相残杀的工具并谈不上沽名钓誉----就作者自己也在小说中承认,石达开不愿参与诛杨首先是因为曾经与其同甘共苦下不了手。

但无论如何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应有的担当,他的孤身劝谏北王据说是在陈承容和天王苦心设计下被逼无奈的选择。必除陈承容而后快则作者对石达开的另一大垢病,本人对此也不甚以为然:既然天王不肯承担责任,陈承容也不肯让天王承担责任,总要对二万死难者有个交代,难道天王的感受应该顾及,无数兄弟姐妹的感受就该忽略?以陈承容为天王替罪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何况石达开也为此深感“内疚”与“不安”,良心一直受到折磨。他的不妥只是事后对陈氏遗属示好过度,想收什么干女儿未免虚伪,自讨没趣。

《霜剑寒箫》似乎十分特别,作者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并借人物对话引导读者思路,但读者还是可以脱离外在引导而从情节本身去寻求不同解读。作者虽对历史有其自身看法与创造,但并没有故意糟蹋这个人物。

这样算来本当可以排到“下上”,但与和绝大多数写石达开缺点的作品同时也写了大量优点不同,《霜剑寒箫》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仅有值得一提之处就是其对部下----主要是陈玉成始终如一的兄长般的爱护,虽然在小说中不能排除收买人心的成份,但关怀本身确然是发自内心的。再有就是保护了杨辅清兄弟。这样上上下下算上一算----

《霜剑寒箫》中的石达开算下中人物吧。

33 下下人物:魏文华《太平天国全史演义》

1 远征之初,天王命曾钊扬,卢贤拔,何震川三位丞相为使,前来劝归。只因曾钊扬出言狂悖,竟下令将其斩首,并对卢贤拔义愤之下投江自尽视为不见,何震川侥幸脱身,必得而杀之而后快,且公然传谕四方,“庇护何震川者斩”。其人待盟友如此----是为不仁。

2 带兵离去,在所难免,但竟不迟不早,偏在陈玉成与林启容合围李续宾,九江之围将解且可聚歼李续宾部的关键时刻突然让出安庆水路,至敌乘虚而入,牵制后方,显系存心拆台。其人绝情至此----是为不义。

3 曾钊扬劝归之时,语出激烈,竟丢盏掷人,破口大骂,至被对方一句““吾乃天王钦派的天使,对面听话的是天朝的天兵天将。尔非妖魔亦非叛逆,因何怕我讲说天情道理”问得无言以对----是为无礼。

4 天王“天王虽然没有汉祖、唐宗的英武却有古圣君之贤明”(何震川语陈玉成),竟弃此圣明之主而去,还劝曾卢何等人“随本主将返旗南下,或到浙、闽富饶之区,或去广西衣锦还乡,何等威风”,可见目光短浅,偏信张遂谋以致将心离散,而张遂谋悍然降清,有见有眼无珠----是为不智。

5 当初讲明来去听便,五言告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广西之时闻听有人反旆竟亲自督军斩杀其将于前,截杀乱兵于后,是为无信。

6 离京之时,口出“看他洪氏江山能保几天”之言,大渡河畔,本想让人代死,不料被人揭穿,而后更乞降求生(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作者把《致骆秉章书》开头的“窃思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大丈夫既不能开疆报国,奚爱一生;死若可以安境全军,何惟一死!”和后面的“然达舍身果得安吾全军,捐躯犹稍可仰对我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辱。”掐头去尾,只手下留情地引用中间一段“宏施大度,胞与为怀,格外厚情,宥我将士。请免诛戮,禁无欺凌,按官授职,量材擢用。愿为民音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推恩以持,布德而绥。。。。。。“),待到身入清营,自至断无生理,乃“苦笑”曰“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死到临头又“强作笑颜”道:“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成吝王侯,败者为寇’。今日你杀我,安知来尘我不杀你耶?”全无节操可言----是为不忠。

此人弃忠义如粪土,视五常为无物,彼非下下人物,孰为下下人物?

总共列了43部作品,33个形象,其中绝顶人物2个,上乘人物12个,中乘人15个,下乘人物4个。还有一些作品没有提及,如张京民《太平天国》,王一心《太平天国》,李然《洪秀全》,杨搴《太平天国》,吴文庆《忠王李秀成》,易水《依依一世情》等等,实在是因为这些作品中的石达开形象淡如白水,固然没有什么精彩难忘之处,就连负面描写都平淡得让人懒得去骂。所以,只好不入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