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代理一下政委 -- 达雅

共:💬709 🌺270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代理政委(五)破除迷信

市场经济存在赌博,或者说投机性。这一事实至少在公元前已经被中国人所认识。《盐铁论》的双方,在认识商业的投机性,要求“抑末利”方面并无根本分歧,所争的无非是怎么抑而已。而此后中国经济思想的主流一直是“重本轻末”,重农抑商。反过来说,考察大王朝的兴衰,可以注意到,由于战乱的破坏造成商业不发达是和王朝早期的上升并存的;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商业高度发达以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王朝也就由盛转衰了。宋、明两朝后期,商业高度繁荣,却为外敌所灭。所以我猜测,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这东西,本质上就不适合中国这种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中国之所以没有自然进入资本主义是因为在进入资本主义之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就足以导致封建王朝搞不下去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说市场经济就是坏就是坏,应当回到彻底的计划经济去。在我的记忆里,整个邓小平执政阶段,1979 -1992,随着市场要素的不断引入,中国经济是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状态的。这中间虽然有种种问题,例如涨价的问题,腐败的问题,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问题,但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些问题其实都不严重,比今天轻多了。而普通群众的生活,在那一阶段是不断改善的,更重要的,大家对未来有盼头。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富士康跳楼的那些人,绝对生活水平并不见得比80年代更差,但是却跳了楼,不就是觉得没盼头了么。当然了,市场粉可以把这些人定义成精神有问题。

所以,这里的问题不是简单地说“计划好”还是“市场好”,而应当分析,计划怎么样才能搞得好,市场在什么条件下积极因素比较多。但这就牵扯到一个思想路线的问题了,必须先破除“市场经济就是好就是好”的迷信。这个迷信不破除,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出了问题就怪市场化不够要进一步市场化,结果进一步市场化导致更多的问题。

在如何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同时又避免其不利影响方面,陈云的“鸟笼经济”其实是很成功的。用计划做成笼子,然后让经济这只鸟在笼子里按照市场的规则飞。整个1979-1992中国经济其实就是这么玩的,粮票不是到1993年才取消么。事实上,搞“市场经济”也是邓小平南巡以后的提法,南巡前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南巡以后,市场经济大跃进发动,接下来陈云、邓小平先后去世,“接轨派”主导了改革,高唱“市场经济就是好就是好”“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就搞成了市场迷信了。

邓小平本人并不迷信市场。邓小平有一段很著名的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见邓小平自己是不搞市场迷信的,当时他觉得计划多了市场少了,就设法让市场多一些。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市场经济搞出了两极分化危机重重,肯定也会让市场少一点计划多一点。

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和后来“接轨派”搞的改革是不一样的。老邓那是凭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水太深了就退回去,反正不能淹死。老邓其实是随时准备往回退的,开股市这么大的事情,也准备万一搞砸了就关掉了事。老邓的改革其实连目标都比较虚,“小康”“三步走”都虚得很,“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具体是啥样啊,你问老邓老邓自己肯定也说不上来。而等老邓死了以后,那就不一样了,接轨派其实目标明确但是不说,忽悠大家“改革进入深水区”,等到朱镕基不计代价加入WTO终于忍不住给说出来了,“加入WTO就回不去了”,把大家都推深水区去,反正他不会淹死。

随时准备“回去”,保持平衡随时针对情况进行调整,或者用陈经的话说,“操作主义”,才是邓小平成功所在。我们老讲邓小平走钢丝,可是他就走得下去,那就是本事,强八段么。等到后来菜手上来,地雷阵万丈深渊啥的话说的豪情万丈,保持平衡的本事一点没有。

当前实际层面的种种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思想路线的问题。不破除对市场经济的迷信,那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因为啥也不能干,干点啥就被扣顶“开改革开放倒车”的帽子,那谁还敢干啊。而破除了对市场经济的迷信,认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那其实也没多大的事。全球第一的工业能力,步调一致的十几亿人民,再加上极端情况下不给钱照干活的共产党这套体系组织,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啊。

通宝推:ljsqt,舞月轻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