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儒生一不“理性”,就会自我暴露 -- 木驼子

共:💬15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 儒生一不“理性”,就会自我暴露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可谓是经典名著,不过呢,由于蒲先生太投入,太激愤,不免就会注重某些矛盾激烈的事情,在激烈的矛盾事件中凸现出儒生的为人行事的本质,例如《红玉》:

广平冯翁有一子,字相如,父子俱诸生。翁年近六旬,性方鲠,而家屡空。数年间,媪与子妇又相继逝,井臼自操之。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问其姓名,曰:“妾邻女红玉也。”生大爱悦,与订永好,女诺之。夜夜往来,约半年许。翁夜起闻女子含笑语,窥之见女,怒,唤生出,骂曰:“畜产所为何事!如此落寞,尚不刻苦,及学浮荡耶?人知之丧汝德,人不知促汝寿!”生跪自投,泣言知悔。翁叱女曰:“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玷,而又以玷人。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骂已,愤然归寝。女流涕曰:“亲庭罪责,良足愧辱!我二人缘分尽矣!”生曰:“父在,不得自专。卿如有情,尚当含垢为好。”女言辞决绝,生乃洒涕。女止之曰:“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逾墙钻隙,何能白首?此处有一佳耦,可聘也。”告以贫。女曰:“来宵相俟,妾为君谋之。”次夜女果至,出白金四十两赠生。曰:“去此六十里,有吴村卫氏,年十八矣,高其价,故未售也。君重啖之,必合谐允。”言已别去。

冯翁这句“人知之丧汝德,人不知促汝寿”颇有意思,道德是人所信奉的行为准则,是否有伤道德,是以人的言行为标准的,冯翁说的却是别人知道才伤道德,意思就是道德君子的名声不伤,道德就不伤?后半句就更有意思了,莫非道德与否,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是因为鬼神折寿才守的,而非是因为自己信奉?其实这也是国人的共性,积德行善大多只是为了利益名声和阴德后福。

接着说冯生和红玉的别离。他和红玉的事情,是与儒家教条不符的,若要做真正的道德君子,就不能苟且,凡事需要遵守礼教,显然冯生不符合;若要说人的自然感情,就需要做到有情有义,可是当红玉劝他别娶时候,冯生所顾忌的,不是和红玉的情义,而是担心娶不到;我以前看的时候就奇怪红玉咋会看不清这一点,换做冯梦龙搜集民间集成的《三言》,早把冯生安排成负义之徒,不得好报了,不过蒲先生是典型的儒生,自然认为儒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合理的,就像近现代的什么家什么家,也是做什么事情都对,社会准则根本就对他们没约束力,呵呵!

生乘间语父,欲往相之,而隐馈金不敢告。翁自度无资,以是故止之。生又婉言:“试可乃已。”翁颔之。生遂假仆马,诣卫氏。卫故田舍翁,生呼出引与闲语。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于资。生听其词意吞吐,会其旨,倾囊陈几上。卫乃喜,浼邻生居间,书红笺而盟焉,生入拜媪。居室逼侧,女依母自幛。微睨之。虽荆布之饰,而神情光艳,心窃喜。卫借舍款婿,便言:“公子无须亲迎。待少作衣妆,即合舁送去。”生与期而归。诡告翁,言卫爱清门,不责资。翁亦喜。至日卫果送女至。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逾二年举一男,名福儿。会清明抱子登墓,遇邑绅宋氏。宋官御史,坐行赇免,居林下,大煽威虐。是日亦上墓归,见女艳之,问村人知为生配。料冯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生骤闻,怒形于色。既思势不敌,敛怒为笑,归告翁。翁大怒,奔出,对其家人,指天画地,诟骂万端。家人鼠窜而去。宋氏亦怒,竟遣数人入生家,殴翁及子,汹若沸鼎。女闻之,弃儿于床,披发号救。群篡舁之,哄然便去。父子伤残,吟呻在地,儿呱呱啼室中。邻人共怜之,扶之榻上。经日,生杖而能起;翁忿不食,呕血,寻毙。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后闻妇不屈死,益悲。冤塞胸吭,无路可伸。每思要路刺杀宋,而虑其扈从繁,儿又罔托。日夜哀思,双睫为之不交。忽一丈夫吊诸其室,虬髯阔颔,曾与无素。挽坐欲问邦族。客遽曰:“君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忘报乎?”生疑为宋人之侦,姑伪应之。客怒,眦欲裂,遽出曰:“仆以君人也,今乃知不足齿之伧!”生察其异,跪而挽之,曰:“诚恐宋人餂我。今实布腹心:仆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杵臼否?”客曰:“此妇人女子之事,非所能。君所欲托诸人者,请自任之;所欲自任者,愿得而代庖焉。”生闻,崩角在地,客不顾而出。生追问姓字,曰:“不济,不任受怨;济,亦不任受德。”遂去。生惧祸及,抱子亡去。至夜,宋家一门俱寝,有人越重垣入,杀御史父子三人,及一媳一婢。宋家具状告官。官大骇。宋执谓相如,于是遣役捕生,生遁不知所之,于是情益真。宋仆同官役诸处冥搜,夜至南山,闻儿啼,踪得之,系缧而行。儿啼愈嗔,群夺儿抛弃之,生冤愤欲绝。见邑令,问:“何杀人?”生曰:“冤哉!某以夜死,我以昼出,且抱呱呱者,何能逾垣杀人?”令曰:“不杀人,何逃乎?”生词穷,不能置辩。乃收诸狱。生泣曰:“我死无足惜,孤儿何罪?”令曰:“汝杀人子多矣,杀汝子何怨?”生既褫革,屡受梏惨,卒无词,令是夜方卧,闻有物击床,震震有声,大惧而号。举家惊起,集而烛之;一短刀铦利如霜,剁床入木者寸余,牢不可拔。令睹之,魂魄丧失。荷戈遍索,竟无踪迹。心窃馁,又以宋人死,无可畏俱,乃详诸宪,代生解免,竟释生。

这一节所表现的是冯生的智慧和为人,若说冯生有智慧吧,确实也有,知道老爹见不得花钱买来的媳妇,就哄骗老爹;若说没智慧吧,也恰恰体现在和他老爹的关系上,明知道他老爹脾气大,却将宋御史的事情告知,引来矛盾的加剧;若说他有智慧,知道不能和权势相抗就是智慧,若说他没智慧,却没想到穷寒门户要谋娶艳妇,往往会成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引来巧取豪夺;从冯生的处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他需要满足欲望的事情和个人安危得失上,他才会聪明,不过儒生的利欲太强,以致他只能看见自己的欲望。就说他老爹冯翁吧,简直就像个小孩,觉得自己道德,就什么人都敢得罪,不过当社会不能满足他作为道德君子无往不利的时候,他也不去改变什么,而是自己气死了。其实冯翁的形象,就是比较有“道德”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来的形象,而冯生则是一般知识分子中的一类形象。

再说那个侠客报仇,如果冯生真想报仇,真的有勇气报仇,就不会拖到侠客来的时候了,什么孩子顾虑都是给自己的借口,真想报仇的话,早就想办法安排孩子了。不知怎么的,看到冯生的自怨自艾,我总想起张爱玲《十八春》里顾小姐被强暴后锁在楼里想念男朋友时候的情景,呵呵!冯生还没等别人怀疑他就跑了,更是活生生的儒生做贼心虚的德性,连点定静气也没有,不由的就让我想起22年前的那些人,呵呵!

生归,翁无升斗,孤影对四壁。幸邻人怜馈食饮,苟且自度。念大仇已报,则冁然喜;思惨酷之祸几于灭门,则泪潸潸堕;及思半生贫彻骨,宗支不续,则于无人处大哭失声,不复能自禁。如此半年,捕禁益懈。乃哀邑令,求判还卫氏之骨。及葬而归,悲怛欲死,辗转空床,竟无生路。忽有款门者,凝神寂听,闻一人在门外,哝哝与小儿语。生急起窥觇,似一女子。扉初启,便问:“大冤昭雪,可幸无恙!”其声稔熟,而仓卒不能追忆。烛之,则红玉也。挽一小儿,嬉笑跨下。生不暇问,抱女呜哭,女亦惨然。既而推儿曰:“汝忘尔父耶?”儿牵女衣,目灼灼视生。细审之,福儿也。大惊,泣问:“儿那得来?”女曰:“实告君,昔言邻女者,妄也,妾实狐。适宵行,见儿啼谷中,抱养于秦。闻大难既息,故携来与君团聚耳。”生挥涕拜谢,儿在女怀,如依其母,竟不复能识父矣。天未明,女即遽起,问之,答曰:“奴欲去。”生裸跪床头,涕不能仰。女笑曰:“妾逛君耳。今家道新创,非夙兴夜寐不可。”乃剪莽拥篲,类男子操作。生忧贫乏,不自给。女曰:“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遂出金治织具,租田数十亩,雇佣耕作。荷镵诛茅,牵萝补屋,日以为常。里党闻妇贤,益乐资助之。约半年,人烟腾茂,类素封家。生曰:“灰烬之余,卿白手再造矣。然一事未就安妥,如何?”诘之,答曰:“试期已迫,巾服尚未复也。”女笑曰:“妾前以四金寄广文,已复名在案。若待君言,误之已久。”生益神之。是科遂领乡荐。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女袅娜如随风欲飘去,而操作过农家妇。虽严冬自苦,而手腻如脂。自言二十八岁,人视之,常若二十许人。

这一节差点让我吐出来,作为个人,倒霉的时候固然需要帮助,可是怎么能要求别人和自己做夫妻共患难呢,难道这就是儒生的德行?而且什么劳作经济都是红玉操作,想起西方的习俗是虽然也有男尊女卑的现象时候,但是起码正规的观念是男人养家吧,特别是日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木谷礼子嫁给小林光一后,说:“以后就全靠光一了(攥钱养家)”小林光一也当做理所当然,还真没见儒生这么无耻的,把妇女缠小脚、关家里不算,还要妇女养他,而且因妇女劳作出门遭难,还得为他自杀尽节!

 异史氏曰:“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遇亦奇矣!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

看了这个评论,我就笑个不停,把这对父子当成什么贤德榜样,简直笑死人了,这样的废物,不作祸人间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为社会做贡献?说到他们倒霉,却没说到那些御史县令,还不都是儒生!他们父子若是做了官,以他们的德性,莫非还能做出什么好事?尤其是那个利欲熏心、丧德败行的儿子!

蒲松龄先生抑郁不得志,也有正义感,不过激愤之下却不料在揭露世道的同时,也暴露了儒生的劣根性,要不孔老二教育徒子徒孙要中庸呢,中庸到四平八稳地做八股文,不是至少不会自我暴露吗?呵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