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月闲聊“经纪人” -- 秋原

共:💬82 🌺63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媒体之战争(上)

此文由 愚者乐言 发表

所以演员出钱打点摄影师、灯光师什么的应该也很自然了吧[mood17]

赵薇当初人缘差是不是就栽在这个上面了呢?

赵薇还真不是你说的这种情况。她并非和剧组里的人员有什么过结,而是没有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

1998年《还珠》热播以后,带红了这个戏里一帮老少演员。人一走红,必然会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但后来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接连发生了好几次引起媒体对赵薇颇有微词的事件。现在我努力往十年前回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大致在1999年的这个时候,北京的各大媒体接到消息,说“小燕子”要在某某饭店的会议中心举行一次发布会,邀请诸位媒体朋友前去采访。

媒体收到的活动开始时间为A时。而记者为了抢新闻,占个有利采访的好位置,通常还要比A时提前到达活动地点。而赵薇在过了A+1时之后才赶到现场,多家媒体的记者此时已经在会场白白等了至少两个小时以上了,中间也没有得到主办者适当的安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空耗,记者采访前的兴奋早就发酵成怨气,等赵薇一出现,火就憋不住了,当时就来个“群体性爆发”,要求赵给大家道歉,采访活动险些变成控诉大会~

对于赵薇,实话实说,她属于那种头脑单纯,想法很简单的小姑娘,心地善良平和的那类人;用玩笑话说,就是那种傻大妞的干脆直率性格。尽管因电视剧一夜而红,但对娱乐圈这个名利场并没有很深的涉足,不会故意为了耍大牌而把媒体晾在一边。这件事,多多少少有赵的原因(毕竟她的确迟到了),也和主办者操办不周有很大关系。

经过类似这么几件事,媒体和赵薇就产生了一些矛盾,即没有当时完全解决,也没有当时彻底爆发,成了不知道何时起爆的炸弹。等到2001年之后,“军旗装”和“泼粪”两个事件先后发生,“雷管”就出现了,而且来势汹汹,立刻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势头。“军旗装”发生时,还正值中日两国关系走向低谷,中国社会民间反日情绪日益浓郁的时期。赵遭到的简直就是可以用“群起而攻之”去形容的指责。等到“泼粪”事件发生后,某些媒体和舆论的声音已经不是单纯的指责了,而是明显带有幸灾乐祸的色彩。这两件事发生后,也是赵薇陷入最低谷的一个时期。

还从1999年发生的这件事说吧。通常情况,类似这种发布会,最大牌的那位艺人肯定是要卖卖关子、耍耍派头,“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就和一台晚会上压轴节目要留在最后攒底的道理类似。但是,有“攒底”也得有“倒二”,压轴戏之前得有垫场戏,不能空着。这事坏就坏在,在赵薇没有赶到之前,主办者没有安排其他的活动。如果主办者能先安排什么尔康啊紫薇啊几个阿哥先亮相,陆续接受采访,尽可能拖延时间,让记者有事可做,那么也不会造成最后那种几乎难以收场的尴尬了~

99年当时,赵薇还是北影表演戏大三的在读学生。按校规,这时她也没有签经纪人。人出名事就多,照顾不过来。当时若有一个专职经纪人为她打理这些琐碎的活动,制订日程安排,也能避免这种不快~

《四月闲聊经纪人》这个帖是在SB和西西河两个论坛同时发的。我的个人习惯是先写一帖,起个头,之后往往以回复别人提问的方式更新新章节。因此帖子里的内容,尤其是回帖的内容,在两个论坛都不同。在SB上,现在看到的是第八和第九节,而在西西河上要少一个章节。

今天写的这两节,是“经纪人”话题一个暂时的终结,因为俺马上要有比较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做。还有一个事就是我从去年九月底开始写《风声惊聩》链接出处,经过这七个多月的曲曲折折,终于算是有个让人甘心的结果了。早在年前就给大伙放出信来,跳票拖延了这么久,也总该给大家一个交代了。因而此后一段时间得把精力放到即将面对的工作上,还有俺这部拙作上。阿弥陀佛上帝圣母太上老君啊,您几位就保佑一个痛痛快快地顺产吧~

“媒体之战争(上)”

2005年盛夏的某天,我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发信人是我一位老大哥马上要读高三的女儿。短信内容是这样的:“叔叔,请关心一下笔笔吧!!!”

我之前知道这个丫头有养宠物的爱好,因此看完消息,都没过脑子,马上回电:“你们家仓鼠又下一窝啦?哎呀添丁进口,恭喜恭喜啊~”

不料电话那头传来17岁罗丽那种带着嗔怪语气的长调:“什~~~~~~~~~~~~么呀,我说超级女声呢。你土鳖啦!”

湖南卫视由04、05年开始,发展到今日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是大众通俗综艺娱乐与电视媒体传播手段结合一个非常成功的事例。在其声势最大的05年那一届,曾经创造了惊人的连续收视率,还一度超过了当时CCTV形式类似的节目“星光大道”。当时北京的一些媒体在报道此事时说,为了给自己的偶像争取更多的短信投票,一些狂热的粉丝居然跑到王府井西单这些繁华商业闹市区去游说来往路人。每次我看到这里,火气就不打一处来:在一个如火如荼的季节里,一大帮十几岁的半大妞,不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不认真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不好好纪念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反倒乌秧乌秧地堵在长安街两边聚众闹事,拦路做乱,非法集会!我是真替我们的党中央操心呐,这还是首都北京嘛?这还是首善之地嘛??

还反了她们了!真恨不得专政的坦克再度出现,一刻都不要停留,果断地碾过去!

……

如果用比喻去形容娱乐业与传媒业的合作,那就是炸药和U235的结合——前者负责起爆,后者产生一系列链式反应。娱乐业制造事件、控制事件;而传媒业以“非线性传播”的方式,将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影响以“几何扩张”的速度向外界传播。当第一条娱乐报道出现在十八世纪欧洲的报纸上之时,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进入了原子核时代。这一点足以证明,人文科学相比自然科学,至少领先了两百年!噢耶~~~

今天某些打着时事访谈头名的节目,也让人无法说清其到底是属于“新闻”还是“故事”。娱乐业与传媒业,恐怕天下再也找不到象这两者一般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了。西方传媒巨头企业的扩张,就是将娱乐业与传媒业捆绑之后急速膨胀的过程。中国国内也是类似的趋势,各个地方的电视台都在从事结构和事业的整合重组——由某省一家电视台扩展为兼有覆盖全国的卫视频道、当地有线频道、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衍生产业在内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只不过,中国政府对传媒业(尤其是电视传媒)一些政策和审查程序,硬性地限制了利益集团与资本势力向传媒领域的渗透(比如对“落地权”说一不二的管制和对所有制性质的要求)。

传媒业向娱乐业扩张,反过来,娱乐业也在尝试染指传媒。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前后,当有记者询问如何使用从股市上圈到的巨额资金时,大王总反复对外界透露了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传统的电影电视剧投资和新的院线投资事业。而在公司上市前发布的招股书里,还透露了第三个方向:电视传媒平台(见下图)。

华谊兄弟在上市前后多次高调对外谈到了第一点和第二点,却始终没有介绍第三点。对于这个现象,我个人看法是,因上述一些国家政策和电视传媒平台本身资源两方面的限制,电视传媒对于华谊兄弟这种民营私企来说,尚不明朗;尽管他很想进入这个领域,但只要政策还没有松东,就不能制订可行的商业计划,自然也就不便对外公布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与社会公众相关的就是俗话说的“四媒”: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对于娱乐业、或者说经纪人来说,这四种媒体自然有不同的地位和反差悬殊的定性。我总结了这几年国内的一些相关事件,作为说明事例,可以一一加以说明分析。

首先来说,经纪人作为娱乐圈里一类八面玲珑、人际网宽泛的人物,自然在媒体方面有很多很深的关系。实际上,娱记本身就是充实经纪人队伍的一种职业,有相当一批经纪人,其前身就是资深的娱乐记者——最了解娱乐圈的人,除了娱乐圈本身之外,就是和娱乐圈交往最深、经常报道他们的那群人了。

娱记、艺人助理、戏头,这是目前构成国内经纪人最主要的三个“源头职业”。而娱记出身的经纪人占据的比例一直在扩大,而且很有可能在今后若干年的经纪人群体中占据主要比例。娱记和艺人助理,有可能是未来经纪人的两种主要来源,而戏头的成份将逐渐式微。

说艺人助理不会消失,原因很简单——助理本身就是经纪人的学徒阶段。如果谁有当经纪人的想法,也找到了相关的人士,那么对象十有八九会安排你先从助理做起,逐渐磨性情、练眼力,了解娱乐业各路人马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与规矩习俗。

至于戏头,我不看好这个职业的原因,一是在经纪人群体中占据的比例就在缩小,经纪人行业的逐渐规范化和类似“行业公会”性质的经纪人协会势力的出现,也在无形中用许多条条框框局限了发展的路线;另外就是很多戏头由于眼光、认识水平和行为方式的局限,本身就容易遇到瓶颈,在行业里爬到某个位置就上不去了。

那我过去几年经常接触了一个戏头来说。河北人,多年前高考落榜,到北京来混群演。几年之后成为戏头,靠给各种剧组找群演,从群演的片酬里“抽头”。你说说他是戏头也成,叫他穴头也对,但他还没有混到“经纪人”的层次,因为起码他没签过什么艺人。这个人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他特别能领会我的话,而且行动迅速,准确性还特别高。比如说我拍的这戏要找一个有词的群演,跑大龙,要求什么年龄,什么样的外貌,最好能说某种方言,一天拍完,给五千块钱。我把话告诉副导和这个戏头,往往后者能很快带人来试镜,结果也基本能让人满意;而前者三天之后还寻不出个让人满意的眉目来。

这说明这个戏头对群演的圈子非常“通达”。但他经常在办事过程中给我提条件,“秋导,我给您找的这人怎么样?”

“还成,可以可以。这回你多辛苦。事完了让他留个电话,以后我再有事先照顾你们。”这是我应付戏头最常说的套话。

“谢谢您。不过给五千人家不太乐意,一个(万)还差不多。”其实,坐地抬价就是他的注意,但他一定要说成“人家”。

“这个不好办。我前面已经说五千,一个我就没法走帐,你还得跟制片主任说去。”这话就是打太极了,又把事抛给第三者——制片主任,就不好对付了。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让他完全得逞,但通常也额外多给他一部分。说好五千,最后往往给他七千、八千。而他对那个群演许下的可能只有两千,也不会因为你多给他三两千而给群演加钱。在《南京!南京!》上映前,导演陆川就对媒体谈到过类似的问题:出品方中影集团为剧组临时雇佣里群演支付的片酬,远不止群演手上拿到的数字。两个数字相减,就是中间流程的盘剥。

对于导演、制片主任还是出品人,谁也拿这种问题没辙。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既然戏头这个行业长期存在,一些人混的还如鱼得水,那么就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不会因为几千块钱的小事而跟戏头掰斥,同时也的确需要他在群演中娴熟的条件给我帮忙。但他那种斤斤计较的架势我记住了,你告诉他帮我一个小忙立刻给你两千和在我的组里踏踏实实干一个月拿五万,他宁可选择前者,那种急功近利只看眼见的样子,让人一目了然了~

通宝推:大眼,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