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复斋兄:水浒与水浒人物的历史形象及其他 -- 煮酒正熟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回复斋兄:水浒与水浒人物的历史形象及其他

斋兄是位难得的好对手,更是位令人尊敬的对手。石壁兄肯定跟煮酒有同样的感觉。大家不打不相识嘛!

跟斋兄我就不再客气了。有啥说啥就是

不光是今人的价值观念,不少并不符合古人的价值观念。否则历史上就不会有“诲盗”之说。梁山人物评价的大翻盘实际上是本朝建立之后的事情,在这以前,主流看法是被认为是强盗的。

煮酒为斋兄做个归纳:

1 水浒一书并不符合古人价值观念;

2 水浒在本朝之前一直被主流看法视作一部诲盗作品;

3 水浒人物作为一个整体,在本朝之前一直被主流看法认为是强盗,形象有问题。(这段观点出现于斋兄另一段贴文)

4 直到本朝,水浒人物作为一个整体,始有正面积极的评价(评价大翻盘)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条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合理性如何。

煮酒以为,水浒故事在有明一代直至清初的社会民众之中,其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同时其主要人物,这两方面的总体形象,是比较正面的。

斋兄言历史上有“诲盗”之说,的确不假,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说它“诲盗”,就认为当时社会主流对水浒的总体评价就是强盗书。这种分析方法,未免有点以偏盖全了。

另外,斋兄用历史上有人尝言水浒诲盗,来证明水浒不符合古人的价值观,我以为这个论证也是有问题的。

斋兄将梁山好汉视作“强盗”,不错,他们的确是强盗。但斋兄应该听说过“义匪”这个词吧?我相信,在明清社会的主流民众之中,水浒好汉是被视作义匪的。水浒主要人物的形象,应该说自南宋始直至本朝建立之前,在民间的地位一直都是较为正面的。首先,水浒人物和故事在南宋的平话中,显然就是正面和积极的(这个无须我来论证了吧?)。至元末明初水浒祖本成书,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作者对水浒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过严重修改。按正常逻辑,水浒成书后主要人物总体上的正面积极形象,与南宋时相比,是基本保持不变的 (只是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了)。因此,水浒人物在社会民间的地位,应与南宋一样,是正面积极的。至明中叶,书市大盛,水浒是最受追捧的小说之一,被各书商翻版印制达数百种版本之多,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了其在社会民间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也证明了官方对其容忍甚至是欣赏的态度。这些事实都说明,水浒一书在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是为主流社会以及官方所完全接受的。如果这部书的“诲盗”功能真的如某些人所说那样强大,我很难想象黑暗闭塞如明政府般,会容忍这样一部诲盗小说大行其道。如果这部书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真的与古人那么格格不入,我也很难想象该书会历经数百年在民间生根发芽...

水浒一书及书中人物在民间积极正面的地位,我只举两例:清末钱彩在其所著“说岳全传”中,多次提及梁山好汉,如卢俊义和林冲(说岳说他二人是周侗之徒,是岳飞的师兄),还有呼延灼(力战身亡的抗金英雄),甚至还杜撰了几位梁山好汉的后人,如阮小二之子,董芳(董平之子) 张国梁(张青之子,不是张清)。所有这些,无不表现出钱彩对梁山英雄的尊崇。

再比如大家熟知的金庸先生,他创作射雕英雄传时,是在50年代的香港,他不可能受到大陆70年代政治宣传的影响。但他书中人物郭啸天,是水浒故事中赛仁贵郭盛的后人。显然,金老先生对水浒英雄也是颇多敬仰的。

我们很难想象,在社会主流看法视梁山人物为强盗、对其评价很低的情况下,小说家们(还包括大量评书艺人们),会故意拗着社会主流看法 对社会“公认”的形象不佳的“强盗”们大肆赞赏。这显然于理不合。

因此,斋兄的“水浒不符合古人价值观”、(本朝之前的)“主流看法认为水浒是诲盗作品”、“主流看法认为水浒人物是形象不佳的强盗”,等等看法,我以为是有问题的。

我以为,水浒之所以能获得民间如此衷爱,复得到官方如此宽容, 是因为其中“忠义”二字的力度和亮度,明显都压过了“诲盗”和血腥杀戮破坏社会的作用。否则您怎么解释两代封建朝廷的纵容??

我的结论:

1 水浒比较符合古人的价值观念;

2 水浒作为一部作品,在本朝之前形象也是正面积极的;

3 水浒人物作为一个整体,在本朝之前形象也是正面积极的,属于“义匪豪杰”的形象,并非是本朝才将他们原本不堪的形象进行了大翻盘。

4 本朝对水浒人物的形象的确有所提升,从传统的“义匪豪杰”形象提升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但即使没有本朝的这种政治宣传,水浒人物形象依然是正面的。更重要的是,文革结束后这近30年来,水浒人物的形象,已经完全回归其本有的“义匪豪杰”形象,因此本朝提升的作用已不复存焉,似乎我们没有必要将水浒人物比较正面的形象归功于本朝之政治宣传。

其他方面,请容煮酒一点时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