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少林拳法·习搏旨要歌诀》·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少林拳法·严察交手盘口法》·注解·点评

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

务要知其远近,稍忽失之远嫩,嫩则敌人易逃;近则失之老矣,老则自身难起。如若犯此二病,难免不测之辱。

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

注:交口法:“交手盘口”的方法之简称。

【题名解】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较技,早就有“交手盘口”法式。如果没有这方面知识之认知、修炼,则必定会产生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远近不明,老嫩不知”以致落败矣!是否如此?只有精心观读文章内容的精义,才能知晓其中的精旨妙谛以为己用

【注解】

①、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

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式的运用。

②、务要知其远近,稍忽失之远嫩,嫩则敌人易逃;近则失之老矣,老则自身难起。如若犯此二病,难免不测之辱:

务要知其拳势远近,稍微忽略则失之远嫩矣。远嫩则敌人容易逃脱,而又能发起有力的反击;近则失之老辣矣,老则自身难以起落变化以制胜也。如若犯此二种毛病,难免出现不测之资敌取辱的失败下场也。

③、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

双方攻防较技乃千钧一发之事,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两者皆可至败矣!故而,必须谨慎从事以制胜也。

【译文】

欲与敌人相战,不可忘记交手盘口法式的运用。

务要知其拳势远近,稍微忽略则失之远嫩矣。远嫩则敌人容易逃脱,而又能发起有力的反击;近则失之老辣矣,老则自身难以起落变化以制胜也。如若犯此二种毛病,难免出现不测之资敌取辱的失败下场也。

双方攻防较技乃千钧一发之事,稍一有所忽视,远则失之嫩也;近则失之老矣!两者皆可至败矣!故而,必须谨慎从事以制胜也。

【点评】

关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交手盘口”的内容,历代前贤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迷拳盘

博弈有一定之盘口,不可或乱,拳家也然。譬如六节迷拳,前后左右,如有一定之盘,平日未尝讲究,临敌必致狐疑。虽曰拳要见境生情,而一定之理,断不可差错。倘盘口不起,奚能论拳乎?今述盘口於下:

披揭,走边盘(中盘亦可);戏珠,走中盘(大忌钢叉式);抱蟾,走散盘;展翅,走边盘;闭阴,走中盘(边盘亦可);压顶,走散盘。

散盘是边盘,中外皆可。所谓审人之形势,以运用也。

【题名解】

这段论述说明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盘法”的修炼、建体、至用的概念,由来已久了。而拳门中流行的“盘拳过手”的术语,亦表明了当时练拳之人对“盘法”的至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为说明盘法的重要作用,特别提出“盘法、门法、路法”的术语概念,进行一下全面的比较。再论此段迷拳盘的精义,可得其精髓矣!

盘法

然历代前贤对“盘”的认知确定,是有几种不同法式的,但又不出以天人合一之“三才”理法来划分的概念。如手为天盘、肘为人盘、肩为地盘,是水平的外、中、内三盘法式。还有以人的身体之上、中、下来划分三盘的,即头颈为天盘,胸腹为人盘,腿足为地盘。关于上、中、下三盘的用法,在《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四捷法四盘救急宝》中有详细介绍,录之如下,以作参考。

四盘救急宝

一、上盘救急,斜步躲影破打俱全捷径

势到如山来骁勇, 斜步躲影挨身拨。

托耸接上斜步拨托横直推,定叫来人就地滚。

左进转身照前用,周围步斜连推托。

斜步躲影神仙送,妙用破打得其尊。

展开力雄御人众。

歌诀中显示出,对方攻击我头面的上盘而来,又势猛力雄。我用斜步躲影挨身拨托横直推的法式,便可胜之了。这是针对彼来攻击我上盘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最简练实用而又是破打俱全的捷径。

二、中盘救急,缩步窝挪破打俱全捷径

任他双手到胸前,缩步窝挪身脱卸。

复粘赶进绕面顾。跌得敌人仰朝天。

收回步法复仍就,暗藏仙影躲忝(音舔)救。

周围顾转连身送,卸步躲影救应同。

神仙破打无间断,见阋(音隙)分抢彩喝连。

歌诀中显示出,对方攻我胸部中盘而来,又疾快无比。我用缩步窝挪身脱卸让其势,复粘赶进攻击其中、上盘,便可胜之了。这是针对彼攻击我胸部中攻盘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最简练实用而又是破打俱全的捷径。

三、下盘救急,卖步偏卸破打俱全捷径

势如奔马下盘冲,急步连身扫叶空。

撮手卸势复粘上,跌得敌人倒栽葱。

急转卖步连扫耸,耸过进步复推胸。

左推转之仍照旧,囤围进扫劈胸拢。

卖步偏卸有神通,破打连珠发无断。

跌得人人滚西东。

歌诀中显示出,对方以扫趟腿法急攻我下盘而来,我疾步连身耸起,让其扫趟腿法落空,同时撮手卸其攻势,复粘身而上复推其胸,彼必跌之;或用旋转步法卸化其势复亦以扫趟腿扫击其下盘,再长身击彼胸腹,这样破打连环发无断的连击之法式,正是下盘救急简练而实用的破打俱全捷径。

上面介绍张横秋先生的“四盘救急宝”中的上、中、下,天人地三盘法的内容,其论述的可谓精细详密了。此乃是自身上中下的天、人、地之三盘的划分法。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内容无所不包,相应诸法无所不容。故还有:以手臂的水平之外、中、内的天、人、地之三盘的划分法,此又不可不知。如:“用手出击而对方欲以手管我手,则曲肘便打,彼欲以手管我肘,则俯肩疾步以靠法击之;其欲以闪法化解靠击,则进步提肘便打,其又欲以闪法化之,则伸拳就击打”。此正是“拳打三节不露形”的手臂为天盘时的外中内天、人、地三盘之连环打法。此中充分的体现了“上手式就是下手式的预备式,不另起炉灶”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精义。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较技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不疾而速之机理,皆在盘法中清晰的体现出来了。这就是习拳者精通“盘法”的重要功果之作用。

尚有下盘腿法的三盘法式,即以地盘腿法划分的三盘法式,习拳者亦不容忽视之。前贤对此亦有妙论,今一并介绍之。

曹焕斗先生在《拳经拳法备要下盘细密秘诀》中说:

而传统拳术百法之妙,总可外以访师问友能得之,所谓逊实击虚者也。至于下盘之法,非经口授,难以通晓。未能尽悉其奥,且不加辨析,更多差谬。其法须要见境生情,而囤围曲折,不可不细讲究。凡我后辈得传授之法,潜心习练,苟能应心得手,无不倒人。其所取胜于人,全在此处也。

其论中再三的强调了下盘腿法的三盘功法之制胜的可用性、可靠性。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因为其所传述的是张横秋先生密授的拳诀精义。下面分盘录之:

中盘管法秘诀

歌诀

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离弦。

其力须知一片入,将人掀跌自天然。

走中盘,必将左脚,偷在他人右脚里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先以脚尖射入,须是一齐插进,而臀亦必贴身为满盘。此中(盘)管(法)之妙,不可不知也。

又此法须要记清,膝尖射进,亦须臀腿紧贴方称老到。

此乃对中盘管法秘诀的陈述。所谓中盘管法:中盘者,用自己之步法抢插在对方双腿中间而进击的法式。亦名步法的”抢中门”,单论步法之用、又名“插步”。管法者,管制对方的法式之简称。就管制法而言,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有手管、脚管及用身体各个部位的管制对方的方法。而这些管制对方的具体方法,在“闪展腾挪,拿打踢摔”八法合击中统一归纳为“拿法”来认知中的。而此拿法的精义,是控制的意思。然对于拿法,亦分为“形拿、劲拿、神拿”等,三种不同的功夫艺境。此处所言的“中管、外管、边管”皆是以用形拿形的法式,来讲明用腿法管制对方的单腿、双腿的具体方法之法式的。而在中管秘法中,却只能存有一种单管的方法了。运用此方法时的关键是:当脚膝插进到位,而臀部、大腿部位要紧密贴紧对方,放劲发人才能松静自然的将对方跌翻在地。此即“一片打法”的精义。

外盘管法秘诀

歌诀

外盘管脚实难当, 猛虎倚山势更强。

身臀一片须颠进, 将人掀跌独擅长。

走外盘必将左脚跌一步,离彼脚或四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锄下腿心、腿腕、臀与大腿,亦须一片用力。又有以臀,从人腰下软肋处坐进,亦甚猛狠。

抢满则为外盘双管,此盘必要抢满为主。不然或有破处,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一抢满,则彼之千斤重体似蝶飞矣。以我之臀、大腿从人腿弯坐下去。此法就是用颠步,全要臀边着力。又名反杀盘,最为雄猛。

所谓外盘,就是步法抢外的法式,又名”套步”。如:自己的右脚放在对方左前脚外侧;或自己的左脚放在对方的右脚外侧。这样可以单管、双管的见机而用之,皆可以战胜对手的。但采用单管或双管时都要闯满,才见用招的老到处。对方不易化解则必败,自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边盘管法秘诀

歌诀

边盘偷巧任施为,妙法须知软处投。

也宜脚去过尺五,方为老到有算头。

边盘者,即自己的右前足放在对方右前足的外边、或左前足的里边;还是自己的左前足放在对方左前足的外边、或右前足的里边。皆为边盘法式。边盘法以腿法立论的话,名为“马前腿”。可知,以与人较技攻防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边盘法比外盘法的适用性广泛的多。而边盘法的实施,亦以满盘为妙。

虽然前面讲了“中盘管、外盘管、边盘管”三盘管法的具体内容了。但是,还要说一说单、双管的问题。关于单管法,中、外、边,三个盘法都可以运用的出来。而双管法却只能适用于“外管法、边管法”了。关于这个问题,只有知道“双关秘法”的论述以后自然就清楚了。

双管法秘诀

歌诀

双管之法果希奇,须记脚尖是线羁。

其力要从软处得,将人双腿一缚之。

将左(右)脚偷在他人左(右)脚外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右(左)脚缩捉为一球,只须要悬空离地,臀与大腿膝尖,从人腿边软处,并膝弯边,尽力一齐压下,则人之左(右)脚自然离地而我之右(左)脚已射过他人右(左)脚外边矣。此双管之妙决也。

我之臀尖,腿、膝头、熟缩一球,从敌人腿边抵入,而带压下,将人两腿缚作一堆。

此法须要记清一片,总是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尖,膝尖随脚,一片而抵入不可视此图是几希。

双管者,“将人两膝一缚之”之谓也。可以知道,只有外盘管法和边盘管法才能够做得到。而中盘管法,或用勾拦坠跪的“得合乐”摔法,管对方的前腿法摔之;或用勾拦扒对方的后脚踝法的“扒摔”将对方摔翻跌倒。这种由中盘一入而两用的法式,才是中盘管法的独自特点。故拳诀云:“脚踏中门,神仙都晕”;“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讲的就有“一入两用”的左右逢源之妙义和此门最“捷径”的宗旨。

以上将盘法中的一身之“上、中、下”三盘法,天盘手臂之“外、中、内”三盘法,地盘腿脚之“边、中、外”三盘法,介绍的清楚、明白了。至于对盘法如何认识、了解,何时开始习练?熟练?功成?这与对待“门法”是相同的,故不再赘述。

精心观读这两篇引文的精辟论述,对于认识、理解“交手盘口法”之论述的内容精义就会更加清楚明白、深刻细腻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