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算算高铁的账 -- szbd

共:💬816 🌺1744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fake' news is everywhere

1.

10岁的申君玉望着天,用稚嫩的眼光打量着天空。他不想挑水了。就在几天前,他翻山到2公里外的山沟运水回家时摔倒,一只眼睛被刮伤。

[URL=]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28/075119956594.shtml[/URL]

2.武警女兵背水送旱区.村子位于半山腰,风很大,地表的土很干,风卷起的浮尘常常让人睁不开眼睛。餐是从部队带来的压缩干粮。他们的行李也随身携带,如果路途较远的话,她们会在村里过夜。

外链出处

3.广西旱区老人跪求记者续:饮水有保障 行路实在难

记者在该屯实地走访,发现当地的7个水柜中除了一个干涸外,其他的都还有蓄水。这一点与官方所述基本一致。不过,这些露天水柜的蓄水,饮水卫生条件存在问题,除个别户直接饮用外,其他的一些老人和孩子仍是翻山去政府提供的取水点去取水,往返距离约1.5公里左右,并非媒体先前所述10余公里。当地官员介绍说,东兰29万人口中,有近一半的饮水安全存在问题,主要是大石山区民众经常饮用地头水柜中的蓄水。

  晚上7时许,记者沿着黄正贵取水所经路线,翻山查看距离该屯最近的取水点。经过20多分钟的跋涉,抵达取水点弄文。据此估算,七旬老人翻山背水50斤,来回一个半小时也属正常。

  据了解,老人不惜以下跪来渴求的这条路,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修建。当地官员介绍说,2006年政府补助6万元修建弄怀这条2公里的山路,其余由群众投工投劳修建,而弄怀屯因为外出务工较多,便按村民自治规定采取以资代劳办法筹资,在施工到1公里时,因与邻屯弄文屯在线路走向上发生分歧而停工至今。

通过实地采访,记者感受到大石山区村屯与外界反差之大,也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些大石山区中民众的生活艰难,当然也可以理解这些老人强烈要求改变交通的愿望,哪怕他们的方式有些悲壮。

  与此同时,在东兰这个邓小平、韦拔群曾战斗过的革命老区,记者也深感修路之艰难。据介绍,东兰县有3676个自然屯,65%处在大石山区,而 20户以下的屯就有将近1700个,像弄怀屯这样未通公路的就有900多个。而东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每个村屯修建公路显然力不从心。

  当地一位官员感叹说,城市道路越来越宽,路灯越来越亮,城市居民却不用集资修路,而在农村,农民还需要集资修路。而且,因为种种原因,即便集资也修不成路

  临别,来弄村屯实地采访的许多记者都在议论,像这样环境比较恶劣的村屯,居民是不是移民出去比修路更划算。不过,当地官员说,之前也有过类似村屯进行移民,但是年轻人适应了新环境,而老人却思乡情切再次返乡。确实,移民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讲,未必是最好的办法。

  对弄怀的8户人家来说,好消息就是,官方承诺,待旱情过后,尽快修通弄怀屯路。官方还希望,以此机会争取上级支持,把屯级路修建列入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项目。

  接下来的问题是,钱从哪来?而且,不仅仅是一个东兰的问题,在东兰的周边,凤山、巴马多个大石山区县份存在同样的问题。

  夜色中,记者在返程的山路上向当地一位官员询问:“如何解决这些大石山区人民的要求?”这位位官员感叹一声说:“只有等国家更强大吧!”

[URL=]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3-28/2193787.shtml[/UR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