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1) -- 忘情

共:💬58 🌺3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4)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1)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2)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3)

第四阶段: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突袭苏联。战争初期,苏联陷入被动与失利,遭受到惨重损失。但是苏联军民在苏共领导下,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下,奋起抗战,克服了战争初期被动困难局面,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法西斯军队,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对苏战争。由于种种原因,战争初期苏军被打得措手不足,损失极为惨重。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3个集团军被歼,33万人被俘。三周后,德军深入苏联领土近600公里,苏军损失了94个正规师,占前线兵力的70%。7月16日,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苏军又损失4个集团军,约40万人。当年10月,苏联西部重镇基辅、布良斯克、维亚兹马相继陷落,苏军损失共达230万人,相当于战争爆发时苏正规部队的60%,占前线总兵力的90%。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处于极度危难之中。

到1945年,苏军已经变成一支拥兵1100余万,编制合理,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1、 加强对国防力量的组织领导

战前,苏联没有研究战时战略领导体制问题,没有预先建立战时统揽国家一切权力的国防委员会和最高统帅部,因此战争爆发不能有效地处理战争初期的危急局面,不得不用很大精力去解决国家和军队战时领导体制及人事问题。卫国战争爆发的次日,苏联宣布成立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为首“苏联武装力量总统帅部”。这样就造成了两个最高统帅的局面,一个是法律上的最高统帅铁木辛哥,一个是事实上的最高统帅斯大林,从而给军队指挥造成了困难,延误了定下决心和下达命令的时间,而这对于处置战争初期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极为不利。6月30日,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成立。7月10日,总统帅部改组为最高统帅部,由斯大林任最高统帅,朱可夫于当年8月任副最高统帅。7月19日,国防人民委员也由斯大林兼任。至此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独揽全国军政大权的领导体制。

鉴于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为加强对军事的领导,恢复了“双长制”,将大批坚定的共产党员派驻到军队中,当时,苏共的430万党员中,就有110万走上前线。这对于巩固部队,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战争期间,苏共在苏军中吸收新党员2,376,000人,预备党员3,788,000人,到战争结束时,苏军中的党员已占全军人数的25%。

1944年以后,鉴于苏军已经焕然一新,已经在卫国战争中牢牢掌握了主动权,为更好地发挥指挥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军中又开始实行单一首长制。

2、 广泛进行人力动员

战前苏联各地成立了4300个普及军训办公室,有几千个教研组和五万名教官从事后备兵员训练。训练中的优秀者则被选送到军区后备旅深造,每个内地军区均办有一个后备集训中心。从二十年代起,苏联对有技术专长的人,如拖拉机手、司机、摩托员、报务员、电工、机械师、医护人员等,实行专业登记制度,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的军训,使其专业与军事工作更加接近。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后备训练机构立即归口,专门从事战时紧急培训。军事训练的对象扩大为16-50岁的所有男性公民,训练时间为110小时,包括队列训练、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的使用。大部分时间用在防化、构筑战壕、伪装、单兵和班战术训练。

6月23日,各地首先对23岁到35岁的公民实行动员,仅7天之内就有530万人应征人伍,新组建了96个野战兵团。由于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乌曼和第聂伯等战役中未能阻止敌人的攻势,前线部队损失巨大。八月,苏联进一步征集18岁和40至50岁的人入伍。战争的头几个月里,各城市有四百万工人自动参军,组成了60个师支援前线。德军围困列宁格勒时,这座300万人的城市,竟动员了50万人直接参加保卫战。

到1942年5月,苏联全国共动员1800万人,使苏军总兵力扩大到1000万人以上,输送到前线的作战部队有五550万之多。在战争期间,苏联全国战时军训系统在这期间共训练了9000万人,为前线提供了充足而有素的兵员。

战争结束时苏军总兵力达1155.6万人,作战兵力为710.9万人。编有步兵、摩托化步兵、骑兵和空降兵488个师,11个独立旅,21个筑垒地域,3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9个独立坦克旅机械化旅,94个炮兵师和迫击炮师,149个独立炮兵旅和迫击炮旅。

3、 工业全面转入战时体制

战前,苏联工业和军事工业主要集中在乌克兰、莫斯科周围的中央区和列宁格勒周围的西北区。整个工业和军事工业的五分之四西部,东部地区军事工业仅占18.5%,航空、坦克、军械和弹药工业分别占全苏的6.6%、25.7%、18.3%和34%。

在德军的突然袭击下,苏军节节失利,丧失大片领土,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苏共中央决定从战火中和受威胁的地区把重要工业企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拆迁到东部地区,主要是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和西西伯利亚等战略大后方。从1941年7月到12月共拆迁2593个工业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523个(军工企业有1360个)。随迁人口1200余万,相当于将一个完整的工业国搬迁到数千公里以外。此外,苏联还将绝大部分民用企业转产军品,以满足军队的需求。

苏联军事工业特别重视战时武器生产的效率,特别强调工艺的简化和武器装备改进的延续性,很好地兼顾了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各型火炮989,900门,其中76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不。还修复火炮164万门次。

4、 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加强物质交流

从1941年9月至1945年5月,同盟国向苏联先后派出三十七支护航船队和37艘单独航行船只,共计743艘运输船,其中29艘折返英国或冰岛,56艘被德军海空军击沉,最终有658艘到达苏联,将包括1.4万架飞机、7056辆坦克、5105辆自行火炮、409526辆汽车、1万辆吉普车、8218门高射炮、13.16万挺机枪等在内的约四百万吨物资运到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共向苏联提供了1523万吨物资,其中大宗项目有1900台蒸汽机车、447万吨粮食和267万吨石油产品,所提供物资的总价值达110亿美元(四十年代币值)。

从苏联返回英国的东行船队共有三十支,计618艘,被击沉29艘。部分返回英国的船只则载有运往美国的白金等稀有金属战略物资。

整个北极航线海上运输中,同盟国共损失运输船85艘,占总航行船只的6.2%,排水量约四十余万吨。

美、英、加等国向苏联提供的物资极大提高了苏军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尤其是粮食和汽车,粮食几乎相当于苏军战时消耗粮食的11%,汽车则占苏军装备汽车总数的三分之二。尽管美英提供的飞机仅占苏联战时飞机生产总数10.8万架的12.96%,提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仅占苏联战时生产总数9.5万辆的12.63%,但在苏联军事工业最困难的1941年和1942年,每月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的援助对于苏联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而且这些援助作为同盟国团结一致的象征,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民心。

5、 军队组织编制的完善

卫国战争初期,因为人员和装备损失惨重。苏军被迫在1941年7月进行了改编,缩小编制,减少装备。以步兵师为例,新编制比战前编制人员减少25%,火炮减少52%,汽车减少64%。全师一次齐射重量由1388公斤减少为348公斤,减少75%。全师轻武器每分钟发射子弹由原来的297,460发减为140,470发。机械化军于7、8月间全部撤消。原来由机械化军担任的作为快速集群向战役纵深发展胜利的任务,被迫改由骑兵承担。本来骑兵已是淘汰中的兵种,这时却不得已大加扩充。战前苏联红军骑兵师本已由1938年的32个减为13个,到1941年底竟增加为82个。因此,陆军的构成发生了倒退性变化。1939年步兵、骑兵和装甲兵占陆军的比重分别为56%、11%和7%,到1941年6月,装甲兵比重大幅度上升为21%,步兵、骑兵明显下降,分别为40%和2%。到1941年12月,装甲兵锐减为4.4%,步兵和骑兵又回升为68.4%和4.8%。

卫国战争初期的步兵军编有两至三个步兵师,两个军属炮兵团,一个独立高炮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信营以及其它部队,总共有五万人,306门火炮,450门迫击炮,162门反坦克炮和48门高炮。步兵军通常在野战集团军的编成内执行战术任务时直接加入方面军的编成内,在容量不大的战役方向上独立执行任务。步兵军一般没有自己的后勤保障,其编成内部队的供应均直接由集团军或方面军负责保障。

德国入侵苏联后,苏联损失大,武器装备损失严重,有经验的指挥员奇缺,指挥器材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撤消了步兵军编制,集团军基本上由火炮数量不足,坦克数量也很少的步兵师和步兵旅组成。

卫国战争第二阶段,战场形势越来越稳定。通过战争锻炼,指挥员获得了战斗经验,军工生产不断扩大,由防御转入反攻,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时,集团军得到的加强兵器越来越多,战斗编成也越来越繁杂。在进攻战役中,直接隶属集团军司令员指挥的师和旅达十至14个,有时甚至多达20多个,远远超出了军队指挥的可控范围。这样,集团军司令员难以直接指挥这么多的部队和兵团。为了适应扩军的需要,改善部队的指挥,于1942年底至1943年,在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内又恢复了步兵军的编制。1943年1月,步兵军的数量为34个,至同年12月,增至150个。1944年,步兵军编有3个步兵师、1个炮兵团,还有其他兵种和专业兵部队、分队,装备有300至500挺重机枪,450至500门迫击炮,300至400门火炮。

随着坦克生产数量的增加,1942年开始组建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943年开始组建坦克集团军。海军方面则根据实际情况偏重于建造猎潜艇、战斗快艇和其他等级的小型军舰。

到战争结束,苏军先后组建了70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1个近卫集团军,5个突击集团军,6个近卫坦克集团军,13个空军集团军,4个防空方面军,6个防空集团军。战争结束时,苏军作战部队拥有115,100门各类火炮,15,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近16,000架作战飞机。

卫国战争期胜利结束后,陆军占武装力量的比重在81.7%之间,空军占8%,国土防空军占5%,海军占5.3%。装甲坦克兵在陆军中的相对比重由1941年12月的4.4%增加到1945年的11.5%;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则由1941年6月的12.6%增加到1945年的20.7%。步兵的比重由1941年底的68.4%下降到1945年初的62.2%;骑兵也由1941年的4.8%下降到战争结束时的3%。

6、加强干部培训力度,大力提拔有能力的青年军官

战争初期,苏军各级军官损失严重,急速扩大的部队十分缺乏合格的军官。为此,苏军通过扩大军事院校网,缩短学制,重新修订速成训练教学大纲,广泛开办短期训练班等办法,1941年下半年为部队输送了192,000名军官,1942年则培训出564,000名军官。

1943年,部队急缺军官的现象明显缓解。根据战场实际需要,苏军延长了军事院校训练年限,调整训练大纲,及时总结卫国战争中的新鲜经验,使军官培训质量大为提高。当年共培训了36万名各级军官,并动员了25万名伤愈军官及时归队。

到1944年年初,苏联建立起为各军兵种和各级指挥部门培训军官的完整体系。开设了17所军事学院、2所军事专科大学、8个地方大学军事系、184所军事学校和200多个各种培训班。当年培训了317,000名军官。

战争是检验军官能力的试金石,经过实战检验,苏联将一大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老将退居二线,大力破格提拔表现突出的青年军官。战争期间晋升的10名元帅都是四十多岁、实战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的将领。开战时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少将因为表现突出,仅用一年零八个月就晋升为苏联元帅。战争结束时,全军最年轻的军长索科洛夫少将年仅24岁。

7、军事学术取得长足进步,解决了一系列战略、战术问题

卫国战争时期,苏军实行反法西斯的联盟战略,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成功地解决了战略指挥、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进攻和战略协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战争爆发后,为了反抗侵略的共同目标,苏联与中美英法等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战略同盟,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战略合作的先例,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必胜的基础。同时苏联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敦促并积极配合美英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形成对德军的东西夹击之战略态势,加速了德国的彻底失败。取得对德作战胜利后,苏军迅速转向亚洲,实施了远东战役,协助中国军民和美英盟军彻底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战争第一阶段,苏军在被动的情况下不断吸取教训,逐步解决了战略防御问题,主要战法是:在预有准备的地区组织顽强的抵抗,以疲惫和消耗敌人;实施坚决的反突击,以挫败敌人的进攻企图;实施局部的进攻战役,以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采取大纵深、多地带的防御部署,在重要方向上以强大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实施反准备,适时投入预备队或第二梯队,以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在斯摩棱斯克、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地实施的几次战略性防御战役充分反映了战略防御的新方法。

在战争第二阶段,苏军夺取并牢牢控制了战略主动权,开始组织与实施一系列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基本上解决了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的兵力兵器、建立强大的突击集团、突破敌人的战略防线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合围并消灭敌人的重兵集团,以达成战略突然性等问题。当时最大的战略成功是:在整个苏德战场上连续不断地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创造并成功地运用了方面军群战役这一新的战略行动样式。

在战争过程中,苏军总结和制定了组织与实施战略反攻的方式方法、以方面军群进攻战役的形式实施战略反攻。战略反攻的时机通常应选在敌战略进攻力量已基本消耗殆尽但尚未转入战略防御之时。战略预备队的建立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的成败,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对此十分重视,并根据战场环境和兵力兵器数量适时建立和投入战略预备队,对保证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5)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6)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7)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8)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