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萨传说】下厨记(1) -- 齐若散

共:💬7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老萨传说】下厨记(1)

前篇写了老萨擦鞋的轶事,有朋友提到擦很多双鞋比做一餐饭累多了,对一些人如此,对另一些人却不是。比方说老萨,他是宁可多擦几双皮鞋也不愿多做一餐饭,这是有原因的,且听我举一二个例子。

小魔女在中国留学多年,对汉语感兴趣,更对中国的食文化感兴趣,她经常趁老萨在厨房忙的时候在老萨的电脑上浏览一些菜谱,老萨也因此经常听她大惊小怪的喊到“萨啊,快来看,Grace又出新菜了!”,而这时的老萨常常是手都顾不得洗,直接在围裙上擦一擦就奔过来和小魔女同流口水。

要说小魔女不光看菜谱,还自己别出心裁的想出新的菜谱,每每想到得意之处便要老萨实现出来,尽管老萨有时不由自主拍腿叫好,但真要做起来又是懊恼万分,盖因小魔女对她创新菜的要求太严格了。

且说有一日小魔女忽然创意了一个菜名曰“银芽金钩”,主材料是黄豆芽和猪肉。按照小魔女的设想,该菜做成后,每根豆芽杆上都镶嵌着猪肉,两片豆瓣内夹着猪肉,而且豆芽杆必须是玛瑙银色、豆瓣是金黄色,而猪肉是红色的。

猪肉是白肉类,虽然一些看起来是红的,做熟后就变白了,但老萨自有秘笈。选肉、配料和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老萨在经过了21次艰苦的试验后终于有80%的把握达成这个效果了。因涉及到独家秘密,本帖不予透露有关细节,如果老萨能在以后的帖子或菜谱中泄漏一二,那是我们有口福。

豆瓣间夹猪肉,这个技术上好处理。在以往的严格要求下,老萨早已能很熟练的做茄盒、藕盒(有人把这叫茄夹、藕夹的)等一些夹肉的菜了,使用豆瓣只是这个盒子的尺寸小了一点而已。

再说豆芽杆上镶嵌猪肉,这可是个精细活,在本来不粗的豆芽杆上要嵌肉,必须先在杆上划一细痕,再把调好味的肉末填进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罗嗦啊。老萨曾经有一次在做得不耐烦后对小魔女提出了异议,没想到小魔女威胁说,你再罗嗦,我要你把那豆芽杆弄成图腾状,汗,老萨只好噤声。雕豆芽杆还是个费眼力的活,在这道菜试验成功后,老萨的眼镜又加深了100度,使得他在邻居眼里看来更像一个知识分子了。

看官莫急,上面说的只是要点,对原材料还有要求呢。

首先是肉末,不能从超市买已经加工好的,因为那是机器搅的,据说已经伤了元气,没有手工剁的效果好。既然小魔女不喜欢,老萨就只有开剁了。在请专人定做的铁木砧板上,老萨手握双刀上下翻飞,直把肉屑剁的四处飞溅、莺歌燕舞,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力道和位子拿捏恰到好处,俨然一个习武多年的高手,恐怕金庸再捉笔写武侠也难三言两语描述清楚。

这肉末除了剁,还要抿,也就是用近刀锋的一侧面按着肉末往后拖,将已经剁得很细小的肉末抿成泥,这肉泥的精细程度要达到纳米级才算合格。

其次是黄豆芽的选择,外面买来的难免良莠混杂,有的太瘦,不方便嵌肉;有的太短,影响整体效果;而有的又缺一瓣,无法夹肉。如果能从1斤中挑出2两合格的来的话就谢天谢地了。万般无奈之下,老萨只好自己发豆芽。

一般发豆芽是将黄豆泡发一段时间后放在稻草上,淋水,再覆盖一层湿稻草,在一定温度下若干小时后,豆芽就长成了。在经过反复的实践后,老萨最后选择的温床不是稻草,而是编草席的芦草,为此,老萨托人专门从国内捎来两床,当着来人的面把草席拆成一根根的芦草了,直弄得来人目瞪口呆。温度和时间也掌握的很精准了,比如在摄氏30度情况下,生长7个半小时的豆芽最为理想,多长一分钟显老,少长一分钟太瘦。

就为发豆芽,老萨颇有心得,后来专门整理出一本小册子,在签名售书时竟然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再后来居然听说有人为此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进口中国某地出产的草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OK,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动手炒了。只见老萨将铸铁锥底锅放到液化气炉上,将火调成蓝色,等锅内壁略冒青烟时沿锅壁洒一层姜末,旋即再顺锅淋入色拉油,等油刚起涟漪便将处理好的豆芽顺壁滑入,只炒动三两下,所有的豆芽都已经全方位的和热油来了个亲密接触。在豆芽杆将要但尚未变色之际,迅速均匀的洒入精盐和白胡椒末,再滴入几滴白醋,再翻炒几下,然后左手握着锅把一抖,锅底的豆芽都腾空起来,右手伸碟一接,所有豆芽便都稳稳当当码入盘中,用不着再用筷子或锅铲整型。

大功告成的老萨这时会右手端盘,顺着力道走势一个180转身,将菜稳稳的送到餐桌上,而小魔女乖巧的夹起一根送到老萨的口中,这时的老萨啊,即使再苦再累也都烟消云散了。

--------------

附前篇链接:【老萨传说】擦鞋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