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第三只眼看国内之一 -- 大势至

共:💬16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三只眼看国内之三

4。 一个中国胃一副美国肚肠

离国去洋人士语言会变,生活习俗会变,比如牛奶会吃冷藏的之类,空间感比如习惯了美式独立小楼,但是有一个家乡标志最难改变――饮食。中国菜式,家乡口味的咸淡甜辣最难改了(但他们的ABC孩子没有天然中国胃)。

此公这次回国前就发下大愿,回家过年重要享受就是好好祭祭五脏庙。回美时请此公对此次回家是否吃好了做总结,答曰:吃得太好了,好得都不知吃什么了!

能够挺过三周的胡吃海喝,前提是足够量的黄连素。自首次探亲回家拉肚子后,此公已形成雷打不动的习惯,回到国内吃第一口饭之前,扔一把黄连素下肚,然后再开吃,不然十有八九拉肚子,哪怕是吃家里做的饭菜。这次第一周在家,黄连素结合着家乡菜肠胃特别争气,给同学灌饱酒后两小时不能坐下都没有闹肚子。第二周回祖籍老家见亲友,以为过了中国水土关,一天不吃黄连素之后当晚就拉肚子,因为见到久违的美味呛虾――酒醉活河虾,口福就饱了这一场,大年三十晚上满桌菜主要饱眼福了。后来发现他这个毛病不个别,离家越久的人回国后头几天多少都有些不适应,想来者不拒的入乡随俗开吃最好先预防。胃没变但肚肠却美式了。

5。川菜一宴勾起一场忆苦思甜

请人在春节后期吃饭是件难事,想挑个新鲜些的菜系。新疆菜考虑再三放弃了,怕其香料有异样;徽菜,一听其当家名菜是老母鸡汤,马上给否了。最后决定来个西北菜,来点面少点油水。人到楼下却被川菜截了,为什么呢,人家是四姑娘,西北大汉哪里挡得住。

挑了半天只有一个麻婆豆腐是真正的川菜,其他都不辣。这个麻婆豆腐勾起了他的谈兴。想当初,我在成都出差,个个菜都辣出眼泪来,对口单位的总工看我可怜,快给他来个不辣的,我的妈哪可能,连烧锅白水端上来都是辣的。人就这么怪最后还上瘾了,特特跑到麻婆店去吃这个麻婆豆腐,我吃得满嘴哈气,对面两个小姑娘也在哈气,整桌人都是散客全不认识,一问居然是本地人,原来人家里也不吃这么辣,所以两个川妹子隔三差五来这儿过过辣瘾。那时还简朴得很,虽说是名店可坐的椅子还是长条凳,窄窄的。不能――一个清脆的女声传过来,原来站在我们桌子附近的川妹子服务员出声了,这么诋毁家乡的名菜名店可不行,店里装修可好了,不可能是长条凳。赶紧算您老人家什么时候去的。我,86年87年出的国,那就是85年前后出的差。老天,您访问成都时川妹妹还没出生呢。

骨灰级别的麻婆豆腐其实重在麻,花椒一定要放够量。川菜特点不是辣是敢用花椒,所以才吃不消。要知道我能吃辣,怎么可能?下山下乡我落户在福建山区,菜也是辣的。要知道凡是特别苦和穷的地区,菜容易偏辣,山区更苦,没油水没肉,只能在咸辣上下功夫。菜绝对新鲜,用盐水煮一大锅端上来把你吃到反胃。

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高考来到上海上大学,人成了天之骄子了,可还是福建山区一副农民胃,那叫一个饿。整整一年每顿饭要吃五两。同等计量单位上海饭菜比北方要少,经过精密测量发现一次性购买五两只约等于四两,受不了啊。最后我买饭成了一景,一手搪瓷碗,一手搪瓷杯。先手送碗来三两,后手递杯来二两,看你们还少我不成。难怪他们这波人都有个习惯决不浪费米饭,无论好坏主食米饭是粒粒进肚。谆谆教育朋友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别剩饭,使了个传统桥段,浪费粮食遭天雷打,孩子笑道可否将这故事该说给更幼齿的小弟妹们听。当年他们父母90年代初赴美国听房东教育自家孩子,别浪费别挑食,要知道中国人还在挨饿呢。直到四五年后据说美国家长的教育段子才将中国人换成了埃塞俄比亚人。这事儿他们一直忘不了。

中国人能够食无忧,让世界为之改观是如此晚近的事情。

那时候去四川出差,带着一帮人,只能陪着他们坐硬座,四天四夜呢,先在餐桌混到人关张,铺张纸往人脚下一躺这就过夜了,还整天兴高采烈的,现在想想要佩服自己。现在带孩子回国旅游坐火车,还有些委屈呢,现在啥条件空调,快车,哦不对得动车。等明年铁路提速后,去四川大概都能朝发夕至了。现在铁路发展真的非常快。是,轮也该轮到铁路扬眉吐气了,此公姐姐是铁路系统土建工程师,天天忙得自述为白加黑,五加二,大年初三就得上班了陪弟弟的时间也没有,该着铁路出成果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