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0) -- 江南水
吕氏春秋
二十一世纪了,最难堪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文化。
先秦时期,中原诸侯一直不怎么待见秦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秦国始终没有先进的文化。
实事求是的说,也不是中原诸侯故意给秦国难看。在文化方面,秦国的确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要不是孔夫子在《诗经》里收录了几首秦风,后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文化。至于让秦国人奉为圭臬的《商君书》,压根儿就是纯正的舶来品。
文化建设的落后,直接影响了秦国的国际形象,并且在春秋时期还给自己带来了外交困境,整个春秋时期,秦国跟中原诸侯的交往少得没法再少。
秦国的外交困境有晋国封锁的因素,秦国自身的软实力不过关,应该也做了不少贡献。秦穆公去世后,唯一一个打心眼里愿意跟秦国打交道的,就是在中原诸侯眼里也是蛮夷的楚国。这两家愿意牵手,有恶心共同敌人(晋国)的现实需要,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需要。
到了战国时代,秦国强悍的武力崛起,这时候大伙儿比拼的是经济、军事这些国家硬实力,文化的不先进,并没有给秦国带来什么大麻烦,这是秦国的幸运。后来美利坚崛起于赤裸裸的硬暴力时代,差可与之相比。
到了吕不韦时代,秦国的硬实力即便是原地踏步的不动窝儿,也能让其他诸侯坐着火箭追一阵儿。但是,秦国的软实力,并没有随着硬实力的不断提高与时俱进,而是基本上原地踏步。
这也是商鞅的功劳,或者说是法家的功劳。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例如,儒家就比较看重文化之类的软实力。他们认为只要软实力搞上去了,硬实力自然而然就能高到不得了的地步,所谓内圣外王是也。事实证明这个主张极端不靠谱,周王室的软实力是天下之最,但他也是天下的软蛋之最。
法家恰恰相反,认为正儿八经的提高硬实力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虚招子,虚头八脑的扯淡。只要硬实力能打遍天下无敌手,那就走遍天下都有理。
在竞争惨烈的战国中前期,法家的道理,无疑是绝对的硬道理,儒家的道理,的确有点儿扯淡的意思。
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到了战国后期,在硬实力方面,秦国快攀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了,其它国家也快掉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沟底了。
一个崭新的话题摆在了秦国人面前,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是沿着以前的路,继续走下去,还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崭新的路?
以前的天下是,一个天子,好几个大国,数不清的主义。历史证明,这条路上充满了血腥,几百年下来,流的血就是另一条黄河。
吕不韦的脑子里隐隐浮现出另一条路,一个天子,一个国家,一个主义。
走这条路,或许能够好一点儿吧。
秦国要想做到并吞八荒,宇内一统,并不容易。
东方六国的领导人不会愿意一统,他们自己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吆五喝六的,神气着呢,凭啥甘心听你秦国人的吆喝。这个事儿吧,说难也不难,到这个点儿了,其他的国家的硬实力整合起来,都未必能赶上秦国。他们愿意不愿意的,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天下那些读书人也不太愿意一统,这么多年来,他们东跑西颠,满嘴里跑火车,想嘚啵啥就嘚啵啥,一不小心还能弄个五子登科。以后是一个主义了,让人家怎么活啊。这就有点儿麻烦了,只要这些人继续满嘴跑火车,一个主义就是空谈,一个天子、一个国家也就成了摆设,天下早晚要回到以前的道路上。
天下一统,不仅是地理上的一统,更是人心上的一统,人心散了,队伍就没法带。地理上的一统,只要举起大棒,单靠硬实力就够了,人心上的一统,就得需要点儿胡萝卜一样的软实力啦。
这会儿,秦国软实力上的软肋,就暴露在放大镜下面喽。秦国人该学一下儒家的扯淡啦。有时候,扯淡,也能扯出战斗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吕不韦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了一个合适的国家。在秦国急需胡萝卜的时候,吕不韦也抓紧时间为秦国赶制胡萝卜。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是一个相当费劲的工程,不是变个法,改个革,一下子就能搞定的。
吕不韦是个商人,商人行事的原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最大的利润。如果让他沉下心来,拿出大把时间,花大力气,去搞文化建设,很难为他。
吕不韦不愧是吕不韦,他找到了一条极为便捷的途径,拿来主义。
那是一个养士成风的年代,鼎鼎大名的四公子就不说了,是个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养几个门客,宦官也能跟着掺和一把。跑一下题,大名鼎鼎的蔺相如,就是先投靠宦官的,正是这个缘故,廉颇才相当不待见他,说他是“贱人”,卑贱的人。
吕不韦是秦国的相国,只要他敞开了扩招,家里门客的数量,应该不会比四公子还少。
四公子养士,是为了给自己造势,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作为政治人物,吕不韦应该也不会少了这个心思。不过,在造势的同时,吕不韦还让门客们兼职干点儿别的,进行文化建设。凭这一点,四公子就不配给吕不韦提鞋。
在三千门客的帮助下,吕不韦在秦国这个文化沙漠,开始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他有具体的物质体现,那就是文字。把文字拼凑起来,那就是文章,把文章整合起来,那就是理论。
吕不韦进行文化建设,也是走的这个路子。他把门客们写成的文章整合了一下,拼成了一本皇皇巨著,《吕氏春秋》。
今天的人写书一是因为兴趣,一是生活所迫(古龙就很实在的承认了这一点),更多的时候是后者,并不怎么看重所谓的文以载道。
战国时代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写书的人很难通过码字儿来改善生活。他们之所以呕心沥血的写作,只是为了那个高尚的目的,文以载道,通俗说就是,表达并且传播自己的思想。顺便说一下,那时候能够写书的人,生活都不怎么困难,他们有资格高尚。
吕不韦不计代价的编纂这部《吕氏春秋》,也是为了表达并且传播自己认同的思想,而不是清高的把他藏诸名山,等待后人来寻宝。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如何让更多的人,以最快的速度知道自己的想法呢?
吕相国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创意,抄袭。
当年商鞅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变法造势,在秦国的都城栎阳超规格悬赏。一百多年后,这一幕,又在秦国的另一个都城咸阳上演了。不过,这次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赏金也高出了数十倍。
时间:某一天(还是不知道哪一天)。
地点:咸阳贸易市场门口(还是在这个人气最集中的地方)。
吕不韦抄的,那真是相当到家啊。
一片片竹简(木简),摆在了热闹的集市街头。
吕相国宣布,能够在这些竹简上增减一个字儿的,赏千金。
这些竹简,就是吕相国那伟大的文化成就,《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结门客编纂而成,并且经过了严格筛选,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面的文章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篇篇都算得上是精品,但是要说一个字儿也动不了,那也不怎么靠谱。
看到吕相国的这个举动,不禁让人想到一些人的作为。有钱人大都弄一个大大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看不看两说,最起码表明了自己不是一个俗得要命的俗人,而是一个有文化的雅人。
不能说吕不韦没有这种想法,把自己的成就拿出来,晒一晒,让文化沙漠的秦国人见识一下,看,你们的相国是一个相当有品味的人。
吕相国也是普通人嘛,有点儿俗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没啥大不了的。
除了普通人这个身份,吕不韦还有一个身份,秦国的相国。
政治人物的每一个微小动作,都能让人浮想联翩半天。要是鸡飞狗跳的折腾了大半天,再说我这是闹着玩儿呢,鬼信啊。
可以肯定,吕相国这么折腾,不是为《咬文嚼字》提供素材。
吕相国到底想干啥呢?
软实力之所以叫软实力,就是因为他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很顽固的无处不在,甚至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硬性规定。要是硬来,那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清初的剃发易服制造的血腥,今天还能嗅得到。假如今天哪个不开眼的,打着环保的幌子,提议全面禁止使用筷子,我想全国人民能用眼光把他的祖先唤醒。
软实力的建设、改造,相当费劲。
软实力的扩张,更费劲,他不仅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制定标准,还需要大量的人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的配合。
这会儿秦国人糟糕的国际形象的缺点,就放到了天下人的面前。这帮孙子,除了人头,对其他的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有时候还冲手无寸铁的人下手。指望这些人配合秦国的软实力扩张,是没戏的。
秦国人,是该change的时候了,除了耕田、织布、杀人,也该考虑点儿别的了。
我认为吕不韦这么大张旗鼓的闹腾,是要在秦国的中高层刮起一阵脑筋风暴,改造他们那深入骨髓的实用主义作风,让他们学会做表面文章。然后再让这些人回去教导普通的秦国人,以后不要光顾着埋头杀人了,还要学会团结最广大的群众。
一字千金,是挑衅,也是警告,要是不换思想,很可能就是换位子,毕竟这会儿说了算的是吕相国。
简单说,吕不韦这么做,就是要洗脑,先给秦国人洗脑。然后让这些被洗脑的秦国人,去给未来的天下人洗脑,让天下人知道,秦国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
如果只是为了洗脑的话,倒也犯不着这么折腾。吕相国不差钱,誊写一批《吕氏春秋》,免费分发,再顺便给各级官吏和识字儿的秦国人办个学习班,也能齐活儿,反正这种人在当时的秦国也没多少个。
别忘了,吕不韦是个政治人物,他除了要着眼于长远的政治目标,还会打一下眼皮子底下的算盘。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应该不会有人去给吕相国添堵,傻了吧唧的真的去动《吕氏春秋》上的花花草草。
一字千金还是吕不韦的一个政治秀,在这个大秀场上,吕不韦的权势展示得淋漓尽致,在秦国,除了政治上的权势,吕相国还垄断了文化话语权。这个一字千金,跟后来赵高的指鹿为马有异曲同工之处。
至此,吕不韦攀上了人生的珠穆朗玛峰。
虽然吕不韦赋予了《吕氏春秋》太多的额外色彩,但是不能因为他的动机不地道,就说这本书也不咋地。《吕氏春秋》的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评价不可谓不高。
《吕氏春秋》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记录了大量的古代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里面不少内容是其它书中所没有的,称得上是一部古代版的百科全书。
吕不韦没有编纂百科全书的觉悟,他的目的还是着眼于传播自己认同的思想,最能体现吕不韦想法的,就是《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吕不韦本人也相当看重这十二纪,亲自给这十二纪作了序。
在这十二纪中糅合了先秦时期的各种思想,吕不韦本人都认为,天上、地下、人间,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十二纪中了,一条漏网之鱼都没有。
但是,在这十二纪中,明显遗漏了一家重要的思想,法家的思想。
到了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基本上算是当时的显学,秦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就是法家思想。这十二纪中非但没有提到法家的学说,还有意无意的跟法家拧着来。例如,法家三派无论是法、术还是势,都是极力加强君主的权力,《吕氏春秋》开篇却是限制君主的权力,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这就有点儿意味深长的意思了。
吕不韦是不是想彻底改造秦国的意识形态,为未来的天下确立另一个意识形态呢?
吕不韦理想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不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呢?
一切都没有答案,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就在《吕氏春秋》成书后不久,吕不韦也仓皇的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离开了秦国的政治舞台。
吕不韦这么狼狈的离开政治舞台,还是托了自己眼神的福,他的眼神儿实在不是一般的差。
吕不韦绝对是个成功的商人,他那商业的眼光的确精准得吓人。从一个谁也不待见的异人身上,看到了一条通天大道,做成了到今天为止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
但是,跟自己的商业眼光相比,吕不韦的政治眼光也就是个刚起步的水平。就是这个政治眼光的低水平,给吕不韦带来了麻烦,大麻烦。
吕不韦只是错看了两个人,这两个人还彼此很不对付。就是这两个彼此不对付的人,非典型合作,把吕不韦赶下了历史舞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北宋时候 大秦猛士 字60 2010-03-30 23:20:03
🙂不就是脱衣舞男表演么,可惜像 notime 字47 2010-02-28 18:45:21
🙂这个是带杂技表演滴! 云汉 字0 2010-03-01 02:22:40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6)
🙂如何看回复那 七年与五月 字16 2010-08-15 05:48:04
🙂有意思,不过说四大公子给吕大爷提鞋都不配,不敢苟同:) 西门伙夫 字0 2010-03-09 07:22:22
🙂给水兄送宝 东方红卫士 字128 2010-02-28 16:44:14
🙂诗经里最喜欢的几篇基本上都是秦风 4 郭既克 字643 2010-02-28 16: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