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遗少谈谈对汉弩的看法! -- 锦候

共:💬34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和遗少谈谈对汉弩的看法!

绝对欢迎讨论,但是请千万不要炒架! 我看见那些吵架的东西就头疼的厉害!大家聊天来的,开心是最重要的,都玩好了!

首先声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绝不是歌颂汉弩,更不是和遗少吵架。我想说的是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理解。因为是看了遗少的文章才起的这个念头,文章是以遗少的大作为基础写的,所以在文中对遗少的一些说法,引用并且加以评论,这纯属行文的需要,绝非对遗少本人有什么不满,老候才疏学浅,口拙笔笨,文中如果有令遗少不快的地方,在这里先行道歉!敬请包涵原谅!

我只是把很多其他人说过的话更进一步的解说一下罢了!

从文章来看,遗少对汉弩的批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准确性太差,射不着人。

[“二十强弩共射一人”才能保证“发无不中”,] [但狙击兵是干嘛的?再说日军射击的是数十米,上百米外的目标,汉弩射击的是城墙下的目标,充其量20米外,敌军密度又大,两件事没有可比性。] 好了,先说一下武器的准确性,这里有不少人都拿枪打过靶,看遗少的帖子也是打过靶的,

[我怎么没打过枪,也不吹,成绩确实不大好,打仗时肯定不会先征我。] 依我的看法,这打靶的时候每个人的武器应该都是一样的,不然也没法算成绩是吧?这里有不少人都谈过自己在军训的时候打靶的趣事,什么有些人5发子弹打了60几环了,什么人5发子弹打完,0环!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今年在雅典有个美国兄弟不也是一枪打飞,白白送给中国一块金牌。

那么老候就要问大家一下:

为什么用同样的枪,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人打出来的成绩相差这么远?

为什么用同样的枪,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人在有些时候可以枪枪十环,而有的时候竟然可以打个零蛋出来?

再问一句,如果用同样的枪,在同样的条件下,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和王义夫比赛,算了,不要王义夫了,太老了不说,长得也不好看,杜丽吧,漂亮妹妹呀,连脸上的都豆豆都漂亮,这个妹妹我很喜欢呀很喜欢,口水呀,口水! 好了,擦干了口水问一声,各位和杜丽比赛射击,你看谁会打得更准?

这就有人说了,那也太不公平了,人那是世界冠军呀,我怎么跟人比?这不是欺负人吗?

对呀,我要的就是这个回答,同样的枪,不同的人来打,结果就不一样,那么结论应该是什么哪?同样的枪,同样的人,相同的地点,相同的环境,前后相差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一个眼看着就是奥运会冠军的选手就能打个鸭蛋出来,那到底是人有了问题,还是武器有问题?我以为武器的准确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使用者的能力,而不是武器本身。尤其是完全依靠人的目力瞄准的武器更是如此。

同样的汉弩,曾经出过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射箭天才,史记中说的李广用的大黄就是弩的一种。如果按遗少的逻辑,看完李广传,是不是就要说汉弩的准确性已经是无与伦比了?太史令司马公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已经说了[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在这问题上我是很同意司马老先生的看法的,准不准是人的问题,不是武器的问题。这就好像,拉不拉的出屎,绝对是人的问题,不是茅坑的问题。

好了,再说这个20米的问题,先不说这个距离得出来的是不是准确,先按下不分析。这一部分是讨论准确性的,就先假设这个20米这个距离是准确的。就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准确性。

记不清是去年还是前年我在电视上看了一条新闻,是一个人拿了一个点38的左轮手枪当街追杀一个人,那个被追杀的人跑无可跑,避无可避,一着急就抱着一个树,就是街边的普通的一棵树,看那棵树和人的比例那棵树的直径也就是30厘米左右。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当时这两个人中间就隔了一棵树,一棵直径30厘米的树,两个人看样子都是40开外的年纪,其中一个身高8尺开外,膘肥体壮,虎背熊腰,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右手提着一把点38的左轮手枪,不停地朝另一个人开枪。另一个半蹲着身子,伸长了双手扶在树上,整个身子躲在树后,眼睛瞪的大大的,仔细的盯着那个持枪人的动作,不停的左右晃动身躯,躲避子弹,当时两个人脸之间的距离最多就是1米远,这杀人的把手伸过去射击的时候,枪口到另一个人的距离,大家自己想吧。拿枪的人不停得伸手去抓另一个人,可这厮左扭右晃前窜后闪的怎么也抓不住。

大约10秒钟后,这厮的子弹打光了,然后就扑了上去,肉搏,接着就是警察来了,再下来那个被追杀的人就躺在担架上,他到底是被打中了一枪,还是两枪,具体的我记不清了,好像是一枪。后来同样的新闻我又看了一次,不过那次是在realTV这个节目上看的。当时我记得八阙上也有过这个新闻,是配了图片的,我当时看到过。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

后来看新闻说,这两个人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结了仇,这其中一个很有些牛二的脾气,妈妈的敢惹我活得不耐烦了,提了把枪就去找麻烦,走到半道上正好与仇家狭路相逢,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的眼红,这洋牛二的枪就提在手上,根本就是存心来杀人的,当下一句话也没说,举枪搂头就打,我印象中那个被追杀的人是中了一枪,就是这一见面的第一枪,打了个冷不防,但没打在要害,这厮一看这情形,这是真得来要命的,半句废话没有,抬手就开枪。伤口都没顾得上捂撒腿就跑,可是一来受伤在先,到底有些不灵便。二来连惊带怕,失了锐气。三来这厮好大的一幅肚肠,实在是有些累赘。跑了没两步,就心慌气短,脚底发软,就在路边抱着一棵树和这位洋牛二周旋,结果竟然就让他捡了一条命。当时是大白天,太阳高照,晴空万里,绝对没有视线的问题。那个录像是有目击者用自己的录像机拍下来的。这有不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兄弟,有谁看过的也可以和大伙聊聊。

现在来分析一下,两个人当时身体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到1。5米,不会再多了,当洋牛二伸直了胳膊射击的时候,枪口到目标的距离大约是50厘米左右,从电视的画面上来看大部分时间是远小于这个距离的,但是我们就算是50厘米吧,简单些,在这么短的距离之内连开6枪,不能打中对方的要害。按遗少的逻辑[“二十强弩共射一人”才能保证“发无不中”(还未必能射死),]是不是应该说点38的左轮手枪的准确性太差,远不如汉弩,汉弩按遗少的说法是在20米的距离之内不能每次都命中目标,因此遗少说汉弩准确性差,而这个点38的左轮手枪是在1米之内不能次次命中目标,按遗少的逻辑应该得出一个结论:汉弩的准确性大致=20倍的点38的手枪,简写以下就是:汉弩=20 * 点38手枪。如果这样来看,汉弩的成绩其实还是蛮不错的。那毕竟是2000多年前的东西了呀,我们不应该嘲笑而是应该骄傲了。

当然会有人说,这两件事情是不能比的,那个人在不停的动呀,呵呵,会有人这么问吗?大家都这么大年纪了,拜托可千万别问这样的问题呀。

又有人说了,你说的那只是一个偶发事件呀,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那么幸运的,对了!这么问就有些意思,你要是这么问我,我谢谢你了,你帮了我个大忙,所谓的孤证不信就是这个意思。仅就这一点来说,先不提遗少对汉弩的看法对不对,只看了一篇文章就否定一个古今中外都普遍接受的,弩箭比弓箭射程远,准确性高的事实,这种态度怕就是很不可取。

又有人问了,那是那个人太笨了,不能怪枪不好呀,对了,这就是我要说的,准不准不能怪武器,要怪得怪使用者。习惯性便秘的人,就是给他个钻石的马桶,他也拉不出来。

遗少的文中提到狙击手,好我就来谈一下狙击手。

(待续)没想到写了这么长,回头再写吧,看来这个东西怕是要花些时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