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军事的鸟事儿 -- 一身轻松

共:💬9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字出现以前~`` 2.

文字出现以前~`` 2.

萨苏曾经在《我所见识的日本黑社会》里提到过他见到的黑社会斗殴,虽然看上去气势凶凶,但结局以大家都被警察带走而告终,那些黑社会的表现却完全符合乌合之众的标准:打得赢就一拥而上,打不赢就一哄而散。

军队就是要避免这种现象:打得赢不能一拥而上,打不赢更不能一哄而散。

过程就是残酷的训练,手段就是严酷的纪律。

训练可以淘汰体质弱小的人,保证上战场的人都是标准或者超标准的暴力肌肉男;而纪律则可以强迫这些暴力肌肉男们克服对疼痛和死亡的本能畏缩,迎着敌人的刀枪也可以义无返顾地向前推进。

一群不怕死的人首先就能令敌人犹豫,不是俗话说“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么?面对不要命的肌肉男,敌人只有两个选择:迎战或者逃跑。大多数情况下,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求生是本能。当然暴力肌肉男里也不是没有懦夫。这就需要纪律来给其他暂时没有临阵跑掉的人做个榜样:鞭笞是最常见的惩罚,被惩罚者血肉模糊、痛不欲生的惨状会给那些潜在懦夫们一个记忆深刻的印象;而英勇者们受到的奖励会加深他们对胜利的渴望。

这就是当时的军队在日常训练中的主要内容。

其次需要军队琢磨的就是武器。

打猎时使用的各种工具同样可以用来杀人。当石制武器的威力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时,金属工具出现了。于是,刺杀猛犸的石矛被换成了青铜矛;射杀猎物的石箭头也被换成了青铜箭头,以增加锋利程度和穿透人体的能力。

相应了,有了这么多杀人的技术,自然也会有防止被人杀的技术。依据地区的不同,早期的防护装具也有所不同,上埃及、努比亚地区可能装备了简单的薄木板作为身体护具——这点是我想象的,但薄木板制的盾牌可是实实在在出现在了史料中。当然,由于天气炎热,这些地区的士兵也可能不穿过厚的衣服或者防具。

在相对凉快的地区,广泛使用几层缝制的厚皮作为防具。除了气味刺鼻,在对付石制穿刺武器的时候,也还过得去,毕竟石制武器的锋利程度实在有限。

在东亚,甚至还有用陶片串接起来的陶甲,历史还很悠久呢,至少在秦兵马俑上看到了这种陶甲。

金属盔甲的大规模使用还需要大约5、600年时间,毕竟此时人类能冶炼的铜实在有限,打造一身铜甲的消耗,足够给几百个人装备青铜箭头了。几百比一,这个帐,早期人类还是会算的。

这个时期,对于以农耕为主的部落来说,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是完全不存在的,首先是没有马的问题,其次是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如何驾驭马的问题。后者尤其突出,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想在马上动作自如,没有长期的锻炼是不行的,而对于主要进行农耕的农耕部落来说,他们不可能为了学会骑马而花费太多时间。于是战车就成为当时农耕部落的主要机动作战武器。一般来说,埃及地区喜欢2人的小型战车,而东亚的华夏民族喜欢可搭载3-4人的战车,弓箭以及长矛是战车手的主要武器,由于华夏民族的战车较大,往往弓箭与长矛同时装备一辆战车。有些民族的战车轮轴上还装有锋利的滚刀,所以战车对于步兵来说危险还是很大的。

此时,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游牧部落还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农耕部落接触,战车虽然有对地形要求高、不容易控制等缺点,但农耕部落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方案。所以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衡量部落战斗力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速度,拿不同武器的人,就需要一定的组织协调方式来让他们发挥最大限度的战斗力。早期的战术就是这样诞生的:步兵主要用于从正面牵制对方步兵,然后战车再冲入对方人群中造成最大程度的混乱;远射手们则用于在步兵接敌前消耗对方的体力和士气,能直接杀伤的人员倒实在有限。

这些,基本就是当时的军事统帅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但还有一些事情却不是军事统帅们能决定的,那就是:

上哪里去找那些愿意受苦,并且能够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呢?

(统帅抗铁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