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蒋介石与袁崇焕十论 -- 一行

共:💬130 🌺245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比列宁更接近老马的毛泽东同志,您究竟犯了什么错?

老马和老列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是各说各话。而列宁崇高的地位,没人会觉得他竟然会和老马的理解不同,后来人不知不觉地将错就错,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都是列宁式的。大概直到文革之前,毛泽东也没有摆脱这种相同的想法:从56年宣布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到后来的人民公社等,其理论指导的逻辑基础都是列宁式的社会主义理解。但毛泽东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天生直觉,27年的失败后有了农村包围城市,60年代初期的困难有了文革的最初思路。

这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困难的话题:文革。本人不准备在这里涉及有关文革的一切具体问题,只是考察毛泽东文革思路里最基础的逻辑部分。首先,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列宁式到斯大林式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其次,中国传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题以及毛泽东天生的平民性使得他能够从另一个方面绕过列宁,接近了老马。

由于从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重现实关系出发分析,封建社会就是在对自然的依附前提下,社会中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依附不再以人身为前提,而是换成身外之物,如:土地、权力等等;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不再存在依附关系,而是全社会的人都毫不例外地依附于一个非自然的身外之物:资本。而列宁式的社会主义都毫不例外地从封建社会而来,单纯把对资本主义社会为前提的"消灭私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列宁式必然将导致斯大林式。毛泽东在敏锐觉察到这个问题后,文革就成为摆脱这种宿命的伟大尝试。这也是毛和刘之间在理论逻辑上最核心的分歧。正象27年毛在一片凄风苦雨中对宿命进行的抗争,文革的抗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孤独的航程,而更重要的是,前者很快就被同行者所了解,而后者,一个老人只能孤独地面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毛泽东的问题难道就单单是一个偶然,一个时运的问题?为什么27年他成功了,他有了同路人;66年却是一片喧闹的孤独?这里有着一个无情的必然,这个必然再次残酷地宣示着老马的正确,他那从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重现实关系出发分析的正确。

今天资本的铁蹄正按老马所揭示那样席卷全球,正象它在以前很多单一国家中表现的那样。全球的资本化已经是一个现实,任何不敢面对这个现实的人都只是懦夫;但资本的全球化将使得资本被扬弃的时间更加地迫近。我们能做什么?责怪过去?粉饰现实?不,毛泽东的伟大正在于其勇敢地面对现实,对世间的一切不平等进行不歇地抗争。今天我们大概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更好地摆脱那种历史的宿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e105c010002f9.html

通宝推:cheer,寒冷未必在冬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