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思那个凭票的年代 -- 春天春潮

共:💬27 🌺5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追思那个凭票的年代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使得我常常有写点东西,回忆往事的冲动。有人曾经对我说“你这是生活在回忆之中,抖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有意义吗?”我却不以为然,回忆往事有什么错,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以史为镜,可以教育新人。才能够更好的感受现在的生活。

在我长大成人很久以后才搞明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别。对于大众百姓们来说,那可真是活在两重不同的天地。现在50岁以上的人们都应该记得那时候买粮食要粮票,买肉要肉票,穿衣买布要布票,连火柴也要票。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每个人,每个月的米,面,油,肉,乃至于生活日用品的供应都有定额,而这一切都用票证。并且计划分类明细,以粮票为例,粮食定量根据性别、年龄以及工种而定。男人,青壮年,重体力劳动者,相对多一点,但是有个基本原则不变,那就是定量不足,全国人民都要精打细算才能够勉强的吃个八九分饱,当然免票供给的粮食,日用品有时商店会供应一些,所以排长龙买东西成了当时城市中一道并不靓丽的风景线。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一家外国电视台搞智力竞赛节目,其中有道题目就是这样,先播放短片介绍城市中,炎热的夏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抱着暖瓶,端着锅子,提着茶壶顶着烈日在商店门前排着长队。竞赛的题目是,他(她)们为什么排队?标准答案是,为了买散装啤酒。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那些五颜六色的票证曾经是无数个家庭的重要财产,它承载着生活的风风雨雨,印记着老百姓的辛酸与无奈。在当时一个会过日子的好当家人,要会计算着每个月几十元工资,如何养活一家数口人。还要会精心管理和收藏各种各样的票证,什么时候买粮食,什么时候买油,盐,酱醋,乃至各种日用品,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种类繁多的各种票证囊括了一个家庭所有日常生活必需品。很需要有“统筹学,优选法”的应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十岁就开始帮家里买菜,到十四五岁已经是菜场老手了,说起来也简单,要想买到称心的副食品,就要起得早,特别是寒冷的冬天,黑漆漆的街上一个人也没有,菜场的肉铺里点着昏暗的灯,刺骨的北风蹂躏着我弱小的身体,拎着菜篮子四点就去排队,为的就是能买到肥膘肉。因为肥膘可以炼油。每人每月才半斤肉,瘦肉是现代人们所喜爱,那时候人们爱吃大肥肉。谁家要是把肉票丢失了,那就算倒霉透了,就意味着这个月没有肉吃。。。。。。

记得有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菜场的肉铺前已经人声沸腾,准备开秤卖肉了,突然人群中一个女孩子,大哭起来,“哎呀,我的肉票怎么不见了,有谁看见我肉票,丢了肉票,我妈会打死我的,哇。。。”人群中买菜的大婶,大妈们深表同情地安慰着她,我上前一看,原来是邻居家的女孩子,才十二岁,这女孩子,亲妈死的早,父亲后来又结婚,现在的妈是个后妈,她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我们住在同一幢楼里,经常可以听到她后妈打她,嫌她吃的多,我知道今天是她弟弟的生日,所以她后妈差使她,早早的来排队买肉,要是知道她把肉票弄丢了,那么今天一顿“竹笋栲肉”是逃不了的。我心一横拿出张肉票塞到她手中,“这不是你的肉票吗?快买了肉,早点回家吧。”女孩感激地看了我一眼,破涕为笑“谢谢你,我以后会还给你的”。

我已经当家,买菜多年,自认为算是经验老到,可以应付各种状况。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父亲问“不是说今天买肉吗?怎么都是蔬菜啊,”我笑着回答,“今天肉铺的肉太瘦,怕父亲不喜欢,知道父亲爱吃肥的,等几天我买肥一点的,让妈烧红烧肉。”妈妈“噗”的笑出声来,“人小鬼大,学会说谎了,对门的大妈都看见了,你把肉票给了邻居家的女孩子,见义勇为,帮助别人应该是好事啊,我们不会怪你的,可是不许说谎。”

鸡蛋按户供应,不管人数多少,每户每月半斤。糖每人每月仅有四两,油每人每月半斤,很多家庭的油瓶都画有刻度,每次炒菜倒多少油,需要左思右想一番。糖果那是稀罕的东西,只有过年过节才可能享受几颗。平时很难得见荤腥,要是谁家炖了点肉,人们的嗅觉这时候就特别灵敏,满大街的人都会打听“香啊,这是谁家在炖肉啊”所以过年成为男女老少,欢天喜地的日子。因为这时候会发放,专用的春节副食品票,每户核桃,红枣,芝麻,花生各半斤,鱼票,家禽票,粉丝票反正什么都要凭票,中国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这时候要凭票的不单单是粮食,还有日用品。发展出布票,棉花票,肥皂票,手表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在人们能想得到的吃,穿,用,方方面面,包罗万象,那时候的中国纳入了全国统一分配的制度下,“票证”的厉害和绝情让经历过的人们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寒而栗。

用政治挂帅,不算经济帐。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自由市场经营的思想来引导经济建设,注定要缺吃少穿,毕竟“口号”不能当饭吃,思想教育填不饱肚子。境界再高也不能不吃饭,不穿衣服。 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过去的年代,虽然清贫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淳朴没有太多尔虞我诈,没有腐败,是物质匮乏精神高尚的年代。其实不尽其然,“民以食为天”利用特权为自己谋取利益在那时候就已经存在。记得我弟弟十四岁,学校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摔断了手臂,在医院上好了石膏,医院开出证明,凭医院证明可以去菜场办理三张肉骨头票,每张可以购买二斤猪骨头(是刮干净肉,用来煮汤)去办理时,菜场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帮着办理十张肉骨头票,但是其中五张要回扣给他。我一个哥们的父亲在机关食堂当炊事员,每天下班回家饭盒里总是带二张油饼,当然是偷偷带的,炒菜前捏二张面饼放在油里炸,就是这二张油饼硬是把我这哥们吃出一米八的体魄。在那个年代一个国营菜场卖菜的,或者食堂的大师傅享有的,对普通民众而言,简直是至高无上的特权。

这三十年的变化太大了,人们的思维有点跟不上,但是不管怎么说,票证时代过去了,吃不饱的时代也过去了,当然现在有着现在的问题,可是试图回到过去,那只能是一种欠良知又无良心的荒诞想法。 完。

吾心系中华=春天春潮

帖子首发在铁血社区论坛

通宝推:我爱莫扎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