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河蟹声明——没有碳关税,减排关俺们鸟事 -- 黑岛人

共:💬14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村长,这点我一直不同意白皮书的看法

当然,现在对长时期气候的研究,包括对古时代气候的研究肯定比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进步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进步到可以具体分析某一段实际时期气候变化的实际原因?我看还远着吧,所以呢,现在这种研究就是屠龙技,而且还是没练成的屠龙技,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实际中的指导作用,我还是强调认为,现在对于我们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有真正指导意义的,还是只有经过客观验证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或者是自然形成的,或者是在记录下时根本就没有想到有什么“气候变暖或变冷”的概念,是最客观、最可靠的一手证据。而我们现在知道的相关中国气候历史,总结起来其实可以就归纳为两点:

1。相对来说,在变暖时期中国(主要是指北方地区,下同)的降水较多,干旱期较少较轻。

2。相对来说,在变暖时期中国农业在技术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比较兴盛,能较好的支撑社会需求。

村长,我完全同意降水多并不一定代表对农业的利好,但是事实是,既然第2点是确实的史实,那么从逻辑上我们只能推出,扣除了因为高温而增加的蒸发量、降水不平衡导致的浪费等因素后,由于气候变暖而使温润度增加,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肯定还是利大于弊的。否则,难道是古代对水热条件、对作物品种的调节能力比我们现在还强,所以能更好的利用气候变化不成?!

至于说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要具体分析,当然是对的,但讨论减排对于中国农业有利与否,必然是要从中国整体出发进行考虑,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球,局限说某些地区在变暖后,农作条件会趋向恶劣是毫无意义的,中国的这份气候变化白皮书就是犯了这个毛病,通篇的重点都集中变暖带来的不良影响上,明显是先有论点再找论据,而且其中很多问题和变暖并无可靠的逻辑关系。

请问,中国降水时空不均且集中在汛期与地球变暖有什么关系?难道地球变冷了,中国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的状态就会改变了?!长江水就能自然流到黄河去了?!祁连山下的一年最大的来水就不是春季融雪了?!

再请问,中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正面临退化和沙化的危机。又与气候变暖有什么必然联系呢?真正关心中国生态环境的人都知道,中国环境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贫因导致的生存压力,而且正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而在逐步缓解,比如森林覆盖率,18.21%是不算很高,但却比建国初高了近一倍,也比三十年前(也就是所谓气候开始变暖的同步期)前增加了至少5个百点以上,这些白皮书有没有诚实的向人们介绍呢

所以不客气的说:虽然中国的环境仍然需要大力的保护和精心的恢复,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份白皮书本身却根本就是利用大多数人对气候学、地理学等专门知识的不了解而在兜售自己的观点,和前一段揭发变暖派科学家选择性利用资料,并销毁不利证据的本质是差不多(当然,性质要轻一些,因为本朝的类似这种文件一向有喜欢嚷狼来了的习惯)!可以肯定,如果现在的风向是说变冷,这批执笔人只会把少数词汇变动一下,就会推出一份几乎一模一样的变冷危害白皮书。

最后,由于无法驳倒竺先生总结出的历史上变暖期往往也是中国农业的兴盛期的事实,现在国内变暖派一般喜欢讲您转述的那个观点:即所谓变暖后有利是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内陆地区则会受损,但这个观点同样是没有可靠的历史气候记录和现实理论模型的。而且更重要的,新疆,可谓是中国的最西部的农业区了,但古河床、树木化石等证据证明,在如唐初叶这样的温暖期内,其区域内的水系及水量远比现在发达的多(有说法认为甚至达到现在的五倍之多!),从而当时的西域农业才能支撑起那个繁荣的时代。而实际近几十年,新疆如博斯腾湖的水线上涨等现实情况,也契合了一定程度上气候变暖更有利西部农业的估测。所以,变暖利东不利西,终究还是不利于中国(农业)的观点至少在目前仍然是不可靠的,不能被拿来支持变暖危害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