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IPCC究竟讲了什么?14 气温 -- 橡树村
虽然全球平均温度变暖是一个基本上可以确定的事实,但是这不等于全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相似的变暖幅度,更不是说全球所有的地方都在变暖。实际上全球变暖这个词被科学界放弃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词实在不能准确描述平均温度变暖以后的种种气候变化,容易给普通人产生足够的误会,所以才有了气候变化这个词。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这个词仍然专指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各种气候变化。那么从地区的角度来看,全球气温是在怎样变化呢?
全球不同区域气温变化趋势
上面这个图描述的是全球不同地区的年平均表面气温的变化趋势,左边的,是从1901年到2005年之间105年的变化情况,右边的,是从有全面精确记录以来的1979年到2005年27年时间的变化情况。灰色的区域是数据不足的地方。红颜色的格子,是温度升高的地方,颜色越深温度升高越多,蓝颜色的格子,是温度降低的地方,同样也是颜色越深温度降低越多,图里面有刻度。注意一下左边图上的单位是每百年的温度变化,右边图上的单位是每十年的温度变化。从百年尺度来看,降温的地方,最多的有降温达到1摄氏度的,升温的地方,最高的可以达到温升2摄氏度以上,不同区域的变化差异还是很大的。长期趋势和最近的趋势也不尽相同,一些长期趋势在降温的地方,最近三十年有逐渐升温的趋势,比如格陵兰岛东南部海域。反正很复杂,不能简单的用变暖来进行描述。不过可以说,在百年尺度上,全球大多数地区的变暖趋势都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在亚洲的内陆地区,北美的西北部地区,南半球的一些中纬度的海洋地区,巴西东南部,变暖的程度最显著。也有一些原本升温的地方出现了降温,比如在中国西南部,还有一些南半球的海洋地区。最近30年的情况,变暖仍然是主要的趋势,不过在南半球的一些海洋地区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降温。更加复杂的是,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情况也是有差异的。下面这个图显示的是1979年到2005年间全球各个地区不同季节的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左上角是春季三、四、五三个月的变化情况,右上角夏季六、七、八月,左下角秋季九、十、十一月,右下角是冬季十二月到二月。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北半球冬春两季的增温很明显,幅度也最大。
全球各个区域1979-2005年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昼夜温差的变化趋势,不同地区与全球平均也完全不同。下图是1979年到2004年的年平均昼夜温差的变化趋势,这个图像就非常热闹了。1979年以来,除了澳大利亚西部,阿根廷南部,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地区以外,全球范围内夜间的最低气温一直在升高,白天的最高气温也是全球普遍升温的趋势,例外出现在秘鲁北部,阿根廷北部,澳大利亚西北部,以及北太平洋的一部分地区。导致昼夜温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云的覆盖以及降水的变化,贡献估计应该有一半,在一些地区可能达到80%。
全球不同区域1979-2004年昼夜温差的变化趋势
总而言之,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平均的变化趋势非常不同,原因呢,应该是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其他气候组成部分的变化造成的。这些跨越很大地理范围的大气、水汽输送发生了变化以后,对不同区域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各个不同区域的局部气候。能够监测到的大气环流,包括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最大风速的加强。从1960年代开始,北半球西风带气流一直在加强,一直到1990年代,然后又减弱恢复到了长期的平均水平。北半球西风气流的加强,改变了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从而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风暴的路径,影响到涉及到的各个地区的降雨,自然还包括这些地区的温度分布等等。另外从197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北半球的热带风暴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NAO与NAM位于正位相时大气环流变化示意图
暖色表示温度偏高,冷色表示温度偏低,白色斑点表示比往常干旱,云状表示比往常湿润
人们发现大气和气候的变率分析可以用少数的主要气候变率型态来描述重要的部分。这些型态,也是大家在天气预报经常能够听到的一些名字,比如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比如发生在北大西洋与欧亚大陆风暴关系密切的北大西洋涛动NAO;比如在冬季出现的北极表面低气压和中纬度强西风的波动,被称作北半球环状模态NAM;类似的还有全年都存在的南半球环状模态SAM;此外还有从副热带西太平洋到北美东海岸的一连串高低压异常现场太平洋-北美型态PNA;描述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的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虽然这些型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气候系统的真实模态仍然有争议,但是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些型态都可以导致比预想的更大的区域变化,这些型态也成功解释了很多观测到的气候变化。这里面,最近几十年来,NAO和NAM的变化导致了北大西洋中纬度西风加强,改变了风暴路径;SAM变强描述了南半球的大气环流变化,与南极半岛强烈升温以及南极大陆部分地区变冷相关;太平洋的海气作用主要使用ENSO来描述。比如1976-1977年,PDO发生变化,增强了ENSO,两个型态共同造成了整个北美大陆的气候变化,如北美西部气温比东部偏暖,但东部云量多,湿度大等等。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1900-1924年,1947-1976年,大气环流都在减弱,而在1925-1946年,1977-2003年,大气环流又在增强。这些具体的型态对气候的影响都有很多描述,因为涉及到很专业的东西,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一些极端天气事件也与全球平均变暖的趋势一致。这方面观测到的结果,是中纬度地区的霜冻日大范围减少,极端暖日数增加,极端冷日数减少。从1951年到2003年间,冷夜的数量在所观测的76%的陆地区域都有明显的下降。热浪的增多也是明显的,比如2003年夏天欧洲的热浪,夏季平均气温是1780年开始仪器测量以来最暖的一个,比之前最暖的1807年高出了1.4摄氏度。其他地区的资料也显示热浪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在加强。其他的一些小范围的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龙卷风,冰雹,闪电,沙尘暴等等,由于涉及到的范围很小,其究竟是否有变化还没有结论。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感觉比较乱 1 橡树村 字605 2010-01-27 09:47:54
🙂还在看,东西太多 PBS 字68 2010-01-28 20:13:12
🙂另外一位见这个链接: 蚂蚁不爱搬家 字63 2010-01-28 08:49:29
🙂【读书笔记】IPCC究竟讲了什么?15 气温分布
🙂我爸爸经常说的,他小时候,冬天屋檐下经常会结“冰凌”, 1 月色溶溶 字66 2010-01-27 05:13:04
🙂跟建筑也有关系的 天涯无 字29 2010-01-28 08:23:14
🙂不会吧 纪琮 字36 2010-01-27 06:30:59
🙂不会吧,那你得多“老”啊。。。 月色溶溶 字6 2010-01-27 06: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