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综合派投机报告 -- aryang

共:💬14 🌺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宏观经济周期的一些个说法

本来写这文纯是闲得慌想骗点花花草草的,但真正一思量,发现这玩意范围太大,得多少本书的精华才能裁剪得成啊!所以我这里只能简单抄书,说明说明讨论讨论。

基本面的东西,我感觉应该区分于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企业,而技术面的东西就是市场的价格趋势,而这其两者最关键的字眼是周期,周期这词是贯穿于世间万物的,二十四节气是周期,人一生懵懂颠簸腾达跌宕是周期,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其中的道我琢磨着大概就是周期的意思。因此综合什么和怎么综合都无外乎周期的分析和应对。

(一)基本面

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周期有两阶段和四阶段法的区分,两阶段就是上升和下降,四阶段就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按经济周期的成因又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外因论主要有太阳黑子理论、创新理论和政治周期理论。

A、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天文学家对黑子的活动从1755年开始标号统计,规定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黑子最少的年份为一个周期的开始年,称作“太阳活动宁静年””;黑子最多的年份则称做“活动峰年”。当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指南针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反常现象将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黑子还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100多年以前,一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就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地球上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候气候潮湿,暴雨成灾。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研究出来,凡是中国古代书上对黑子记载得多的世纪,也是中国范围内特别寒冷的冬天出现得多的世纪。还有人统计了一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这种变化也是每过11年重复一遍,很可能也跟黑子数目的增减有关系。研究地震的科学工作者发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的时候,地球上的地震也多。地震次数的多少,也有大约11年左右的周期性。植物学家也发现,树木的生长情况也随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而变化。黑子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得快;黑子少的年份就生长得慢。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里,致病细菌的毒性会加剧,它们进入了体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也影响病程。所以,当黑子数量达高峰期时,要及早预防疾病的大流行。统计研究表明,流感世界大流行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00年流感流行也是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900年为9.5,1901年为2.7),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太阳活动高值可促发病毒突变,低值有利于病毒大量繁殖。更有趣的是,黑子数目的变化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人体血液中白血球数目的变化也有11年的周期性。

这个太阳黑子理论,很多人了解不多,所以俺抄得多点,其实葡萄一直在做科普,经常提到的是去年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印度的大旱。有兴趣的可以探究探究。

B、创新理论。创新(Innovation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t/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一些创新集合产生的蜂聚效应从而引发了几次工业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个理论葡萄、老虎等(排名不分先后)大人都有过很充分的讨论,具体可到经版去找找看。

C、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①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②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③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这个理论放到国内,去年老虎曾经在某天夜里画了一张好大的图,上面圈圈叉叉的,很是猛烈。其实说到底,现在领导人从小平开始约定成俗都是两届十年的任期,揣度下领导们惯有的思路,任期头两年大致都是平稳观察期,了解了解、调研调研,政策面是延续和平稳为主调,三、四年该是政策频出期,大概是进入角色掰手腕了,五至七年是见效期,天下一统,盛世融融,然后八至十年,修修补补,顺利交班,但其间为了未来十年必然是群雄并起,争渡争渡。由此政策演变期带动了经济周期性变化。想来想去也颇有道理。

内因论主要有:

1、纯货币理论: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极端地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货币主义者在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几乎一脉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观点。但应该明确肯定的是,把经济周期性环惟一地归结为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是欠妥的。这个理论探讨的人比较多,也是些M1、M2圈圈叉叉的东西, 详细了解的可以看看《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这本书讲货币比较系统些,对于国内的货币政策,其实可以从每年央行的货币委员会四季度的通稿上看出些端倪,比如今年四季度提了个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如此看来要汇金出血那是不大可能咯,提高资本充足率还是得同志们一起担当啊!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这个在经版争得很热闹,无非是土地财政和四万亿那些事儿。投资我感觉无非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但始终要消耗自有资金和杠杆资金,当回报的周期跟不上资金消耗的周期时候,自然就会掉链子。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刺激内需这玩意最近蛮流行的,但这些大概有很多个因素,例如葡萄一直在说要补社保这一课的贴,还有最近各地人大会都要整治交通环境,搞畅通工程啥的,也是啊,买个车,跑不动,买了干啥。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这个理论似乎葡萄好像有类似深入的长篇大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