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来说说台海战争 -- 锦候

共:💬25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华民族是个筐[移至青史,正在进行时]

当然也可以沾点边的就往里装。

别的不提了,那年苏联解体,西边一下子多冒出三个邻居,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再加上不直接沾边的乌兹别克,几个新国家让人心里堵啊,扒在墙上看着十分熟悉又陌生的俄罗斯这个名字,那阵子就老是不够自信--呵呵,当然那时候驴子还小,只是直观感受--就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没准跟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就完蛋了。

后来看看咱们处理的手法,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拿这篇,先讲讲跟中亚以及相关少数民族的交道。对外就不须赘述了,秉总设计师的意图,钱外长出手果断,没留下多少后遗症,拉脱维亚特殊了点,给点苦头也就掰回来了。

就说说对内。首先,曾经直呼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那是又当民族又当国家叫的,现在,不这么说了,一律后面来个后缀--斯坦。什么原因,单纯的音译吗?那为什么不叫阿富汗斯坦,人家也是正经英文的stan啊?后来琢磨一下,兴许就是为了和国内的民族区分开来,叫斯坦,那是摆明了国家,不叫,就是个民族罢了。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不在此列,因为其主体民族不在咱56个中华民族兄弟之列。

注意到没有,国内的乌孜别克族和乌兹别克斯坦,发音一致,汉字表述可不大一样啊。一样的道理。其实呢,印象里在91年上半年也是把那地界儿叫乌孜别克的。现在改了。

说明什么呀,我想当初中央还是比较保守的--不是说保守不好--所以对身边冒出的新邻居采取姿态和外交上的攻势和对内的守势。对外嘛,比如外交长官主动出击、及早宣布承认该国独立和立即与该国展开外交谈判。当时派出的代表团团长是时任外贸部长、正是在国内大红大紫的李岚清,副团长是欧亚专家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独联体阿拉木图峰会后各国元首首脑年初才返,中国代表团抓紧机会,工作不错,为中国保持西部边疆的稳定开了个好头。

当时中亚各国的头头们也是共产党改头换面,再怎么样咱们心里倍儿清楚。再说象卡里莫夫、纳扎尔巴耶夫都是苏联政坛上摔倒多少年的老手,一手稳定国内和莫斯科,一手抓住美欧的钱袋子,另外再腾出空来搞睦邻外交,实在是不得不作的务实作法。到了叶利钦访华的时候,中亚更是一股脑象东方示好。几个中亚领导人如纳氏等等,也都被冠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字样。其实是92年后,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被看衰的样子,反而取得更大成就。中亚领导人出于自身利益,也乐意考虑“中国模式”。中国式的“威权主义”被拿来改造成“有xxx特色的发展道路”,乌哈等国领导人独立十数年来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些面孔。美国一直是想在中亚钉下钉子的,突破口选在乌兹别克斯坦。乌国地理位置重要,在中亚地区有相当的发言权,在阿富汗的势力盘根错节不可小视,同时离中俄都较近却又不直接相邻。总统老卡国内的制度根本就不能说比中国“民主”。老美相中老卡,也是有所期许的,而老卡也在联合国、中东等问题上亮出自己亲美的牌子。不过到了阿富汗战争打散了塔利班,乌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老美直接培育的喀布尔政权大大超出了老卡的地位。这就是大国的底气。现在乌国还是争取自己在中亚地区有相当发言权,行动上已有所保留。

哈国是直接夹在中俄之间的大国,一方面小心哈国境内的分裂势力--这点很有意思,因为哈国的哈萨克族人口数量比不上俄罗斯族--一方面也得小心跟中国交好。这种位置的国家最尴尬,怕两国走的太近--结果可能是私分哈国,如同德苏瓜分波兰一样,另外两国也千万不要闹僵,那样将不得不一边倒,吃亏的一定是自己。老纳是个比老卡明白的主,早早的就来到中国看形势。91年时候苏联虽然摇摇欲坠毕竟还不是谁敢乱说它能马上倒掉的时候,老纳就到邻居这来看究竟,由此奠定他“老朋友”的名号。那时的中国

哎,兴头打断了,容我再考虑考虑。谢谢楼下的兄弟。其中一些资料我还要再核实一下。另外这篇文章我想拾掇好的时候,作为主题发出来,呵呵,大概谈谈中国的少数民族和跟此有关的和境外同宗民族问题的看法吧,可能会分为中亚部分、朝鲜部分、东南亚部分。呵呵,到时候欢迎赏光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